提高女大学生求职安全意识的对策研究

2019-02-16 14:08赵喜霞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信息安全意识

赵喜霞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近年来,女大学生求职安全事件频发,如陷入传销组织,求职过程中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求职过程中被不法分子侵害,入职时被骗取“应交费”,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公平的劳动合同等。利用女大学生求职心切以及防范意识不高而设计的“培训贷”“校园贷”等诓骗形式也是层出不穷[1]。因此,加大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求职的安全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选取莆田学院应届毕业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129份,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提高女大学生求职安全意识的相关对策,为解决女大学生求职中的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一 女大学生求职安全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信息安全意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招聘的主要平台之一。在求职过程中,招聘网站的信息安全保护能力也直接关系到求职者的信息安全。2014年,国内漏洞应急平台乌云曾公开一个导致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这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2]。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保护,有利于女大学生的求职安全。

1.信息安全意识较弱

在对莆田学院女大学生求职的信息安全意识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总体信息安全意识不强,只有52%的女大学生比较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在填写简历上,一些与求职不相干的信息选择不填占了38%;在简历管理上,有41%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多机会而选择公开简历,这就有可能导致信息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更有7%的女大学生将简历委托给招聘网,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2.信息安全意识较弱的原因

结合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女大学生会通过多次参加面试,包括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或者利用网络招聘多种途径投送简历。在求职心切的情况下,为了尽快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求职者在个人信息填写、管理方面疏忽了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公开简历,填写详细的资料,这种“广种博收”的观念,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会遇到不法分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设计虚假网站等窃取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等[3]。

(二)人身安全意识

人身安全意识是人身安全的保障。

1.人身安全意识不强

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求职中人身安全隐患事前考虑不够。

从调查数据可以得出,其中有20%的女大学生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有考虑过安全隐患却不知道怎么做的学生有94人,其中有告诉自己的父母和舍友的占自变量的95%以上;对于没有考虑过安全隐患,感觉和自己很遥远中的8名学生,出门求职也会告诉自己的舍友。从人身安全意识角度看,总体的人身安全意识是较强的,但是个别学生的安全意识不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只有每位女大学生都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才能确保女大学生求职安全、就业顺利。

第二,求职出行中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弱。

外出求职打车的时候,每次留意和经常留意出租车的牌号和信息的比重只有33%,而偶尔留意的比重占42%,从不留意的比重占25%。当遇到赶时间或者其他原因,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有53%的女大学生选择非正规的交通工具,其中有64%的学生都会因为事情急的原因而选择摩托车,更有甚者会选择黑车,大大增加了求职过程中出行的安全隐患。从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偶尔留意和从不留意的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会选择非正规的交通工具。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出行安全存在安全隐患,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

第三,求职中路遇不测时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在遇到歹徒侵害的时候有90%的女大学生会选择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不擅长灵机应用各种方法免遭侵害。不管是被陌生人跟踪、与陌生人交谈,还是独自乘坐电梯时,女大学生的防范意识都比较差。

2.人身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

第一,针对求职中存在的人身安全隐患事前考虑不足的原因,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存在个别女大学生独来独往,不跟老师、父母、舍友交代自己求职去向,是性格或情绪原因所致,其中包括孤僻自卑心理或者和舍友不和或者个人情绪,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出行安全。

第二,求职出行中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弱的原因,除了女大学生普遍安全意识不足之外,结合莆田学院的实际情况,摩托车随叫随到、方便快捷也是一个原因。女大学生乘坐摩托车的情况非常普遍,但女大学生很少顾及到摩托车的安全性;同时莆田市摩的违章行驶的情况非常多,窜红灯、超速等现象常见,增加了出行安全隐患。

第三,针对路遇不测时的人身安全意识应对策略差的原因,通过访谈发现,女大学生对交通工具选择方面的潜在危险认识不足,对常规危险的防范意识也比较差,可见女大学生在人身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还是很欠缺。

(三)财产安全意识

1.财产安全意识不强

大学求职陷阱繁多,其中以敛财为目的的招聘陷阱时有发生。招聘公司紧抓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利用伪造的证件,向毕业生收取保证金、押金、培训费等,最后非法公司神秘消失。提高女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财产安全意识,有利于求职安全。

外出面试时,有72%的女大学生不会带很多现金,有27%的女大学生偶尔会。对于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缴纳一定费用的行为,有56%的女大学生对此疑惑不解,会问清原由;只有42%的女大学生能辨别,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财产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

调查显示,对常规的财产安全意识较强,如出门面试大部分女大学生几乎不带很多现金,够用就可以;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招聘公司诈骗钱财的行为,很多人在求职心切的状态下却不能分辨真伪。这说明女大学毕业生对潜在的财产安全隐患认识不清,财产安全意识不足。

(四)甄别意识

1.甄别意识不强

在偏僻陌生的环境处面试,有60%的女大学生有可能会去面试,6%的学生会义无反顾地去面试;对朋友介绍的公司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有8%的学生接受工作;有3%的女大学生为了工作对晚上的面试不考虑太多;有54%的女大学生对远远高于同行业的薪水抱有希望,更有5%的女大学生为高薪而不顾及太多。

2.甄别意识不强的原因

在求职心切的情况下,面对面试的时间、地点、环境的改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更有大半的女大学生对高薪存在期待,这说明女大学生的甄别意识不够强,同时也说明部分学生存有贪婪的心态。这都容易把自己陷入不法分子的圈套,甚至陷入非法传销和受侵害等。

(五)劳动法律法规意识

女大学生在求职中学习掌握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在劳动合同签约的过程中,辨别显失公平的条款,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安全就业。

1.劳动法律法规意识较弱

调查显示有26%的女大学生不会认真阅读劳动合同,有4%的女大学生直接签约;有31%的女大学生不是非常清楚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之间的区别,甚至存在个别学生根本不了解两者的区别。

2.劳动法律法规意识较弱的原因

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个别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学校发放的就业指南,对《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之间的区别不是很清楚,也没有认真阅读辅导员上传的有关就业指导的政策文件;部分学生未认真思考劳动合同条款,属于法律意识淡薄。刚进入职场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多用人单位会提出一些显失公平的条款,如违约金、服务期等,有时为求得一份工作或对工作怀有美好的向往,虽然知道这些条款显失公平,女大学生也不敢明确表示异议或无从表示异议。

二 提高女大学生求职安全意识的对策

就业市场鱼龙混杂,女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小心应对。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知识,在求职过程中鉴别真伪,提高求职安全意识,才能顺利就业。

(一)个人角度

1.核实招聘信息

女大学生可以登陆有关部门网站核对招聘信息,从源头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或者打114查询招聘公司的相关信息,比如主要负责人、固定电话,如果招聘信息只有个人移动电话,对此类企业要高度警惕。同时,女大学生在求职中要加强与同学、老师、父母的联系,从他们的了解中得到用人单位有用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识别非法传销。非法传销一般以低标准、高回报的条件进行招聘。

2.谨慎填写个人资料

在简历的填写过程中,不要填写详尽的资料,个人联系方式一般提供个人的移动电话,切记不填写家庭详细住址、个人身份证号码、家庭联系电话等;同时详细记录自己何时何地投放过简历,做好招聘信息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

3.警惕面试陷阱

面试前详细了解公司的经营场所、经营状况、业务范围、招聘岗位等信息;确认面试地点的状况,切记是否在偏僻、陌生的环境处面试,尤其是在宾馆、酒店等,遇到此类地方坚决不去面试;警惕晚上面试,要加倍小心,或者有伴陪同;面试时,要告知舍友、辅导员、毕业指导老师,让同学老师知道自己的去向;面试后不急于做明确的回复,要三思而后行,征求老师家长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4.审慎签订劳动合同

签订劳动合同时,要认真阅读所有条款,确认用人单位是否有提供齐全的五险一金和相应的劳动保护条款,明确劳动权利与义务。遇到以下情形切记不要签约:“生死合同”,如从事高危险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在合同中明确表明“发生事故,单位概不负责”;“卖身合同”,要求从业人员无条件地听从用人单位的安排,用人单位随意强迫员工加班,失去人身自由;“霸王合同”,用人单位只强调自己的利益,忽略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双面合同”,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合同时准备了两份,一份用来约束从业人员,一份用来应对有关部门检查。

5.敢于维权

遇到权利受到侵害时,女大学生要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有劳动争议可申请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甚至还可以向法院提请诉讼。

6.外出求职多留意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提高防范意识:不单独外出,不在老师同学不知情的情况下外出,不晚上外出,不途经偏僻的地方,不坐不正规的交通工具等。

(二)学校角度

学校在就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工作。

1.加强学生安全管理

学校应对毕业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加强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女大学生的求职动态;规范学生外出求职面试、实习等行为,同时严格实行请假、销假制度;要求女大学生在校外保持电话畅通,保证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的时候信息渠道通畅。

2.加强安全教育

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张贴海报、开设求职安全讲座、观看影像资料,也可以通过学生经常使用的交流平台,比如通过微信、QQ、易班等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让女大学生在潜意识里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防范技巧。

3.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层层过滤招聘信息,确保校园招聘信息准确可靠

学校相关就业部门应该把好关卡,加强对招聘单位的层层过滤,尽可能地了解公司的详细信息,做好记录。对参加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学校要严格审查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坚决拒绝夸大事实、高薪引诱、收取培训费、押金的企业单位,确保校园招聘信息的可靠真实。

4.加强就业指导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重点是传授学生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的掌握,而涉及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却很少。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在求职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定位职业发展的方向,减少盲目求职现象的发生。

(三)家庭角度

家庭对女大学生的求职安全意识具有引导作用,应对女大学生求职施以积极的引导。

1.加强沟通引导

在求职中,女大学生初出茅庐,社会经验不足,家人应该加强与其沟通,听其倾诉,为其排忧解难。

2.增加日常联系

在求职中,女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艰辛和困惑,增加与家庭的联系,有利于增加求职信心。家人应与其加强日常的联系,聊聊生活琐事、身体状况、人际交往,有利于减少代沟,分忧解难,促进其健康成长,顺利求职。

(四)政府角度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用法律来保护女大学生的就业安全和权益,提高女大学生利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4];其次,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给予女大学生就业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侵害女大学生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置,保障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2.打击相关犯罪

政府要提供各种举报电话、举报网站,提供各种法律咨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违法的用人单位进行相关惩治,同时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于侵害女大学生的犯罪分子应加大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应严格执法,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

3.加强公众舆论宣传

发挥媒体在宣传中的导向作用,尤其要利用央视及地方媒体的影响力,及时公布违法犯罪行为;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的影响力,形成全民参与,共商解决防范措施,对侵害女大学生的行为要及时公布揭发,通过舆论宣传来引起全社会关注女大学生的求职安全。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信息安全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