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巧妙地结合生活化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意义;对策
相比较城市地区的教育而言,农村地区的教育相对保守、落后。可以说,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农村地区的教育依然“保持”传统应试教育的状态,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等相对落后,这样的教学现状,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差距,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是极为不利的。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新时代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动脑筋,寻求促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办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生活化教育理念运用于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降低了教师教育改革的难度。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紧密整合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构建生活化教育模式的意义
关于课堂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更加明确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想。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生活化教育模式的构建,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将教学课堂与生活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科学地将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例如,在数学计算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布置了一道生活化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妈妈一起去赶集,并要求卖掉家里的部分农产品,如蔬菜、南瓜等,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每种产品的单价、销售数量,最终汇总销售总额。这种将数学计算融入到生活实践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类似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实现很好的数学德育效果,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二) 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深奥和难懂。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计算时,往往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养成。这样的数学教学课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活化教育模式运用于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利于活跃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首先,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生活中的案例、场景等直观地展现在数学课堂中,让抽象、深奥的数学课堂变得直观易懂,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将会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改变过去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沉闷、枯燥的教学现状,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 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一) 立足数学教学内容,挖掘生活教育资源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对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深入分析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性,立足数学教学的内容,挖掘生活教育资源,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而在挖掘生活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层级,认知结构,年龄特点等,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教育内容,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量”的相关知识点时,传统的机械传输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量”缺乏直观的认知,以毫升的教学为例,很多小学生只指导“毫升”的等量关系,如1L=1000 ml,1 ml=1立方厘米,学生只知道理论意义上的“量”,但却不指知道实际意义的量。例如,如果教师问学生:1 ml有多少,学生就无法把握其中的“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与国家教育大纲是背道而驰的。笔者在教学中,就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可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毫升的“量”有多少。如一瓶可乐是200 ml,教师拿出一瓶可乐,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200 ml的量有多少,教师再倒出1 ml,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1 ml的量。这种立足生活元素的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 结合生活实物,营造生活教育氛围
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是多样化的。笔者认为:结合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结合生活中的实物等,将生活元素有机地运用到数学课堂中,营造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氛围,实现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育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有效地改变过去理论化、静态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如学生的文具盒,就是一个长方体的形状;而粉笔盒,则是正方体的形状;生活中常见的电池,是圆柱体。这种以生活实物导入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和具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三) 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笔者在指导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会结合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是以“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布置了一道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废旧的纸壳制作机器人,要求机器人的身体、手臂、腿是不同大小的长方体,要求头是正方体,学生制作好之后,要量出各个身体部位的长度并记录。这样的实践作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地利用生活化教育思想,结合生活元素、生活实例、生活实践活动等,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4(8):224-225.
作者简介:
姚贵瑜,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三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