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分层教学展开研究,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首先对分层教学的概念和意义进行简要阐述,着重阐述分层教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从学生分组、教学分组、练习分组三个大方面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提出实施对策,本文的目的在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实施对策;因材施教;数学
一、 分层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 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分层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考方式或者性格特点等多方面不同,对学生进行区别,根据新大纲教育教学要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教学的一种模式。
(二) 分层教学的意义
1. 培养集体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分层教学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师生间的互助。
2. 分层教学的前提是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从而要求教师对学生分层,对教材分层,对教课过程分层。钻研教材,研究授课方法,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 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构建整体学习框架
依据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情感、应用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数学智商,将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层次。甲类为求知欲强,敢于探索的学生;乙类为学习勤奋、具备挖掘能力的学生;C类为学习困难,消极厌弃的学生;甲类、乙类、丙类的比例一般建议1∶2∶1。在分层时,由于老师面临的学生相对较多,故一方面可以发挥班级的作用,让学习成绩好、责任心相对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收集班级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老师的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学习情况,做到科学、合理分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心情舒畅愉悦,乐于接受。最后,对于进入哪个组学习,可以进行灵活变动。乙类组或丙类组的学生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晋升到甲类组或乙类组学习,甲类组和乙类组的学生如果不适应也可以进入乙类组或丙类组学习。
(二) 根据分组层次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不是一个兜售的环节,而是一个互动的环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本意还是在于“下保底,上扩顶”,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建议以乙类学生为基础,兼顾甲类与乙类,针对性教学,课堂上较难的问题,课后可单独对甲类学生答疑,保证课程进度,以及课堂高效,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循序渐进,由难到易。如: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对于丙类的学生只需要给他们讲清楚三角形的计算公式的由来,要求他们可以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于乙类的学生,可以讲解转化思想,并掌握转化的方法,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对于甲类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培养其理解力与创造力。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求也不同,对于丙类的学生,主要以模仿为主,对于甲、乙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例如,在复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题目是:一块正方形,边长4厘米,求它的面积,这是基本问题,要求是全体学生都会解答。然后再出变式题:求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到中高层次的学生去思考解答,拓展知识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适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分层,对于丙类的学生主要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详细讲解,并且可以在学生掌握后,加以指导;对于乙类和甲类的学生,引导其自学为主,更多地教授其学习方法。比如:在“扇形统计图”的讲解中,对于丙类学生讲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能够绘制出简单的图表就可以了;乙类学生,在绘制图表后,引导其去提出问题,总结统计图的特点;甲类学生引导其在总结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身边运用扇形图的案例,进行拓展训练。
(三) 分层练习巩固教学成果,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作业练习分层,让每一层次学生实现获得最多信息,最佳训练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选择不同课本和课外习题让练习具有一定弹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一些不同的训练题目,一般建议设立:基础题、变式题和拓展题。基础练习题由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做到班里人人都会做,变式题鼓励甲、乙类学生完成,丙类一般建议成立小组集体讨论。拓展题建议鼓励甲类学生探索,乙类或丙类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对于丙类的学生,以一个题目考察一个知识点为主,一题一解。主要让其掌握基础知识,对于甲类和乙类的学生,可选择综合性强,灵活性的题目,一题多解。这样學生作业不会有太大压力,产生挫败感,有利于在探索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也可通过作业评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评价是教学阶段的终点,也是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分层教学的评价应具有综合性,以个体的纵向比较和层次内的横向比较为基础,使评价发挥校正功能和激励功能。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100分标准,评价时就应该具有多元化、弹性化,丙类学生渴望进步,可以采用多表扬的策略,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丙类学生多采用激励性评价,用合适的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同时指出努力方向,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甲类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拓展,超越自我。促使学生找准定位,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习。
三、 结语
小学六年级学生处于重要的过渡期,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分层,促使异步发展,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分层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两项数学方式或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应该从认识上改变,分层教学不是对不同学生不同待遇的一种教学歧视,而是在保证教学条件、资源及教师教学态度等方面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进行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陈惠铭,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太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