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9-02-15 08:38曹慧
考试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读题学生会审题

摘 要: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即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不仅要求理解句子的含义还要能够快速地提炼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题目的理解不仅来自于数学知识,有时也与我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展开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审题;方法;意识

一、 引发审题不准确的因素

(一) 学生层面

1. 思维定势,缺乏审题意识和习惯。虽然教师在讲解题目时经常口头强调学生要审题,绝大数学生仍然没有重视审题这一环节,仅仅为了快速完成作业,而审题意识仍然薄弱。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达到长时间集中的状态,这也导致不少学生还未读清楚题目就急于下笔书写。因为读题目的次数少了,题中的陷阱就可能被忽视,抓不住解题的关键容易导致无法正确解答。

例如在填空题中,“已知圆形花坛的直径是6米,求周长是( )。”在此类题目中,大部分学生会在空中直接填18.84这个结果,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直到老师给出正确答案“18.84米”时才会恍然大悟。甚至会脱口而出,原来是漏掉了单位,但这也只是一时的改正错误,下次再遇到还是会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仍然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讲解中多强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一个单位的重要性。

2. 概念模糊,建立错误的问题印象。对已学知识点的概念记忆不清,直接导致无法完成审题环节,从而导致无从下笔。对于题目中出现的多余条件,学生往往会被迷惑,把多余条件当成有用的条件来解题,这也属于审题不清。对于题目中出现的这类强信息干扰,学生体现出来的统筹能力还比较弱。当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只是混合运用的题目时,思维比较慢的学生出错的频率会更高。例如比较三个人骑车速度谁最快?三个工人谁的工作效率最高?此类题中,学生必须知道速度和工作效率分别指的是什么,才能够动笔书写。

解题结束后检验的环节容易被学生忽视,恰恰这一环节是解题中不可缺少的。“某校有相同数量的三种球,在一节体育课中,足球用去3/4,篮球用去2/3,排球用去1/5,剩下的哪种球最多?”在这样的问题中,学生都知道要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有学生会选择通分比大小,也有学生会选择化成小数再比较。这两种方法都没有问题,而接下来有学生会直接回答足球剩下的最小。很显然,这样的学生没有仔细审题,问题问的是哪种球剩下的最多,条件中的三个分数都是表示用去的。像这样的题目非常注重学生的审题,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輕易下结论。

(二) 教师层面

1. 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正确率,而对学生的做题方法没有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成绩如何,将是衡量数学教育成败的有效标准。学生主动审题的习惯没有养成,与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很少教学生读题技巧有很大的关系。一道题目中如果学生能够很快找到关键词,那么解题的思路也会立刻在脑中展开。

2. 教学方法违背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才能使学生更准确地审题。而在实际的课堂中,往往教师有时选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于很快理解题意,甚至会和原有的思路混淆,显得更加难于下笔。此阶段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教师应该从顺向的思考方式中找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审题中善于利用题中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入手思考,加强了思维的清晰度。

当新认知与前认知正迁移时,可以丰富和充实学生原有的知识。当两者存在一定偏差时,新认知的进入会使原认知发生一定的调整。这时学生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转变原有的错误认知,重新建构新的认识。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技巧

(一) 概念的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付出努力,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对于新概念要注意强调首次感知。例如在五下书中的一道例题:将一块饼分给四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分数的内容本来就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这道例题的教学中就需要利用实物图更直观地使学生体会是怎样平均分的。从而得到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而这里的图也使学生更快地看出“一块饼的四分之三和三块饼的四分之一”是相同的。也为之后能够正确在3公顷中表示出3/4公顷做铺垫。

(二) 明确读题方法。能够做到分层次读题的学生并不多,能够看出题目中的层次就如语文中的添标点符号。相较于基础好的学生,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在审题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教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读题,多次深入读题而不是一眼带过。

有不少优秀的学生能做到在题目中圈出或用自己看的懂得符号标识出关键词,并且能够在解题中注意到关键的地方。“用一根长13.08米的绳子绕圆形树干10圈后还剩下0.52米,求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这样的应用题中,有不少学生的解题过程如下:13.08-0.52=12.56m,12.56÷10÷3.14=0.4dm,0.4×0.4×3.14=0.5024dm2。很显然此类学生在解题中没有注意到条件和问题的单位不统一。而解题正确的学生往往是圈出了关键词并且步骤一步步很清楚。

(三) 思维能力的发展。拥有清晰的思路对解题有莫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善于抓住题目中的重要数学信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2/5厘米和1/4厘米,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要求周长,在审题中就必须抓住等腰三角形这个关键词,同时要反映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而判断出哪条是腰长。

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也至关重要,最好的反思方式是从审题开始检验解题过程。可以检验数据、单位、算式、计算结果,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为了检验方便通常需要带入原题中检验给出的条件。

(四) 应试能力的发展。应试能力不同于应试教育,数学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例如要求“要求2-6月小芳家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此类题目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生活知识的缺失,电表记录的是总的用电量,而不是当月的用电量。二是受平时求平均数的惯性影响,简单地把几个数相加再除以月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丰富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花时间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曹慧,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读题学生会审题
心爱的读题猫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三招”学会审题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