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2019-02-15 08:38张雪芳
考试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现状小学语文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中,教师文学素养欠佳、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素材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的效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现状;对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当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文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其他的阅读素材不同,儿童文学兼具儿童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因此,笔者可以说,在小学阶段,教师如果抓好儿童文学的阅读和教学,将会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提升。

一、 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阅读现状

(一) 教师的文学素养不佳

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欠佳,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针对儿童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众所周知,儿童是从游戏走向文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达到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而游戏教学,需要教师针对儿童的实际特点,设计出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其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教师所设计出的游戏,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有效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而现实的状况是:很多教师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依然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阅读,极大地抹杀了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独有的“儿童性”特点。

(二) 学生的阅读兴趣低下,阅读素材匮乏

学生是儿童文学阅读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因此,在儿童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是,现实的状况是:很多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的过程中,兴趣不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欠缺,尤其是对于乡村小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文学作品也缺乏应有的兴趣,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儿童文学作品压根不了解,也没有意识给孩子购买阅读素材,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效率低下。

(三) 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存在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就实际的教学活动而言,由于绝大部分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缺乏对整个阅读过程的有效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想象能力。而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学生有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想象能力,但现实的状况往往是: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阅读指导,缺乏想象,也懒于想象,如教师给学生一本漫画书,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漫画本身,但却往往忽视漫画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而这一点恰恰是最主要的。想象力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不重视,让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儿童文学作品在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的对策

(一)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

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阅读,尤其是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低年级的学生要热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挺高的,也是贴近实际和生活的。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转变教学理念,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建立“儿童文学圈”阅读模式,激发阅读兴趣

“儿童文学圈”阅读模式是一种集合文学同好,共同阅读文本的一种学習模式,这种文学模式曾演变成咖啡馆式学习模式、沙龙学习模式等。语文教师可借鉴这种学习模式,开辟儿童文学圈,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语文知识。“儿童文学圈”的阅读模式一旦成立,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共同的阅读和讨论过程中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此外,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借鉴阅读素材,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目的,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同时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三) 强化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

在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模式,要求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自主阅读,并形成和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此外,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针对一些有趣的对话式的读物,教师可以通过挑选几名同学表演的形式,将阅读的内容用对话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情境表演的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到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总体而言,在小学生的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笔者就不再一一举例。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教师采取何种阅读模式,前提都是应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认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明.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10(8):64-67.

作者简介:

张雪芳,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董地苗族彝族乡朴德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现状小学语文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