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2019-02-15 08:39冯刚
考试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静心读题安静

摘 要:学生“静”素养的提升,来自师生由“动”而“静”的不断辩证缓冲和螺旋递进过程,是“动”和“静”相互作用的过程。需以维持兴趣为前提,自主理解为基础,意义活动为支撑,思维训练为灵魂,以期培养学生潜心静气、静心思考的素养,宁静致远,受益终身。

关键词:动;静;素养

“动”是指学生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活动和思维活动,“静”表面上是指学生平静、有序的心境或状态,实则更是指学生的有序思考、静心思维。教学中采取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方式,更利于培养学生“静”的素养。

一、 兴趣是前提——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一旦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那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静是表面的静,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潜能。学生的“静”素养得以养成,必须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放在首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必须对学生有亲和力,努力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改变以往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只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评价方法的角度来看,要不断提升和改进评价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从教材的角度来看,有必要钻研教材,开发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隐藏价值与魅力。例如,“我会请坐得最端正、最会安静思考的这个小朋友来回答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送给每个人10分表现分,看看到下课谁的分数最高、谁能保持满分”,“已经全部做完并且安静检查好的同学给老师一个笑脸或者比划一个笑脸”等等。只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友谊、轻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丰富的评价方式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静”素养的养成也就有了基础与铺垫。

二、 理解是基础——自主读题,静心思维

学生的心要想“静”下来,可以让学生处于安静的环境中。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安静地思考,才能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静”素养的养成。

低年级学生要想摆脱他人的帮助独立学习,那就必须学会自主读题。然而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理解能力也不强,所以必须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首先是跟读,学生跟着老师读题。可以采取这样的句式:老师说“左手指着第几题”,学生指着该题并回应“第几题”。接着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种互动式的读题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慢慢地,学生开始进行独立地指读,即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读,“用心”读题,并圈出关键词,读懂题目。最终,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数学的眼光去理解题目的意思并解决,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逐步“静”下来的过程。

三、 活动是支撑——积极体验,把握方向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能在嘈杂的列车上读书、思考,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反衬法可以更好地使学生静下心来。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处在喧闹嘈杂的活动中,通过有效且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静心思考,明确方向,有的放矢。

活动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方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但是教师万万不能只关注表面的热闹,一定要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本真。这一方向的实施,建立在活动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指向力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为体验而活动,为活动而体验。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时,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创造了二分之一,如果只关注了二分之一有很多种表示方法,这样的教学就丢失了数学的“真”和“美”,更失去了引导学生善于追求“真”和“美”的数学素养——去伪存真的意识。“明明不一样,为什么都表示二分之一呢”,简单的一句提问,学生陷入沉思,静下心来思考,进而得到结论:无论物体数量多少,都能看作一个整体,只要将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整体的二分之一。这样由表及里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数学“静”魅力的过程,更是学生“静”素养提升的过程。

四、 思维是灵魂——扎实训练,追求本真

如果说,活动化教学是方向,那么方向所指的灵魂则是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缜密的思维是需要以“静”为前提的,思维训练又能促进“静”魔力的释放。

例如,在“9加几”一课中,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后,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学具自主探索9+4的计算方法。经过自主操作、小组交流,学生得出了如下几种方法:

生1:借助小棒,从右边4根小棒中拿1根给左边的9根,使9变成10,再和剩下的3根合起来。(适时介绍“凑十法”)

生2:借助計数器,先在个位拨9颗珠,然后将4颗珠中的1颗拨到9颗珠上,变成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所以个位归零,十位拨一颗珠,再将剩下的3颗珠子拨到个位上。(引导发现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即也是“凑十法”)

生3:因为10+4=14,9比10少1,所以9+4的得数比14少1,是13。(推算法)

生4:9加4就是9往后数4个数,10、11、12、13,所以9+4=13。(数数法)

以上方法都可以,重点介绍“凑十法”,看着算式介绍并板书。适时提问:4分成1和3,为什么是1?2行吗?为什么?(9需要1才能凑十)1从何而来?(从4中分出1)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深刻理解,又帮助学生体悟数学的关联性和科学性,知道数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迁移的,一通百通,在这样的过程中更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剔除浮躁心理,认真聆听,积极动脑,方能接近并获得数学的真谛,其内心必然趋向冷静。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动”“静”结合,在“动”中反衬“静”,在“动”中追求“静”,逐步趋向“静”,“静”素养便会在低年级学生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沈兵.课堂教学之学生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9).

作者简介:

冯刚,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猜你喜欢
静心读题安静
心爱的读题猫
听,安静会说话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楼上请安静
行走中的静心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