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9-02-15 08:39刘秀霞
考试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现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进行新课改以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具备各类学科的综合能力。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们需要重视对小学生的朗读教学,创新朗读教学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现状;培养策略

虽然《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和熟读,但是部分教师还是不能完全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只注重学生书面知识的学习应用,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朗读教学浮于表面,无法真正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之中,教师在课前布置的朗读任务,学生应付完成,无法起到朗读教学的真正作用。因此,我们急需对朗读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 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 小学生缺乏朗读时间

小学生由于自制能力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在课后布置朗读作业有点不切实际。所以,教师们经常会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但是时间往往只够学生读一到两遍,学生们还没读熟课文就被喊停,更不用说边读边想了。教师不能保证学生朗读时间的充足就无法达到培养朗读能力的效果,对此,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适当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

(二) 朗读的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形式还只是停留在语文教材,学生的朗读内容缺乏趣味性、丰富性,容易使得学生们产生厌倦心理。朗读教材如果無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朗读过程只是在浪费时间。此外,教师在赶课程进度时往往会指定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朗读,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缺乏,朗读教学名存实亡。

(三) 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评价

目前部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有些甚至普通话都不标准,不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示范和指导。此外,在学生朗读以后需要教师的及时评价来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便于学生及时改正。但是,很多教师的评价过于笼统,比如说学生声音小、朗读没有感情、读的还不错等等,并没有具体说出到底哪里有问题,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朗读自信心的建立。

二、 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为朗读配乐,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的特点是短而精美,需要学生们细细朗读品位。但小学生往往注意力不能较好地集中,对文字较多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文章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举行一些朗读的活动或比赛,激起学生们的朗读积极性。教师将朗读的要领以及情感示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练习,体会文章的内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记忆。比如在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准备朗读的伴奏,旨在将学生的朗读节奏、情感与音乐相融合,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西湖的美景。这样一来,学生在细致体会诗歌内涵的同时能够提高对语文朗读的兴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语言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加强了对自己语言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二) 适当增加朗读的时间

教师们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需要从根本出发,重视朗读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要合理分配上课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能达到四、五遍。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时间多了,学生自然而然能对文章的大体有一定的了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后续课程的推进。学生们在朗读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观察,不能放任他们自由朗读。当听到学生有不足之处时要及时指出,并给他们做出示范。比如,在朗读《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这篇课文时,通过朗读与想象来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所带来的好处。读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课文内容的提炼概括,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三) 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评价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需要从自身出发,先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学生们做出表率。教师们在实际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普通话的训练和朗读情感的培养,争取为学生做好示范,避免错误的引导。在学生们朗读完成后要从他们的朗读重音、语速、停顿、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细致到怎么修改。例如,在朗读《一面五星红旗》时尤其需要对学生朗读情感和轻重音做出指导,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这两句中“无影无踪”可以适当轻一点,“荒无人烟”可以重一点,来体现当时处境的困难以及焦急的心情。教师可以尝试着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到他们朗读过程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修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们做出示范,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读,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将朗读技巧教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养成自主朗读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阅读、写作等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教师们要明确地认识到朗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改善措施,适当增加课堂上的朗读时间,丰富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给学生们做好指导和评价,及时指出朗读之中的不足,督促学生改正,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推动语文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陆静怡.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7(21):26.

[2]王高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初探[J].吉林教育,2017(5).

[3]孙凤艳.摆脱教学困境,指导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J].学周刊,2016(22):105-106.

[4]张慧.长春市实验小学高年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6.

[5]黄金莲.实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及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3):43-44.

作者简介:

刘秀霞,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仙塘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