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睿
(四川传媒学院党委宣传部,四川 成都 611745)
新时代,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深刻嬗变。一方面,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倒逼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本身需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教育观念,加强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改革,即是确立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的重点,全面有序的规划发展直接关系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成败。
首先,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其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目前许多院校都已展开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经济实力均属普通的高等学府,投入巨大的资金与人力来发展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否必要和可行?投入之后,是否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使用信息化资源?是否能够收获显著的成效?
其次,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建设规模与形式。如今,高校都基本建成自己的校园网,但各高校的网络规模、类型以及相关网络设备的数量与功能存在差异,出口带宽也有所不同。建设教育信息化要在保证正常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用。在必要情况下,可根据教学应用具体要求有选择地对网络设备及功能进行升级,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再次,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遵循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并重的原则。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质量好坏又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而,保证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为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点,高校需在专业设置、开发投入、招生规模等方面将经济效益加以考虑,从而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随着网络、通信、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与系统的工程,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高校教育信息化涵盖领域广,在高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多部门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层次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队伍建设、教师管理建设等多维度都需要多层面的布局与定位。
第一,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对教学条件的投入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着关键作用,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已然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二,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业绩与品质的另一重要指标。但目前各高校在科研领域竞争激烈,尤其体现在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评比方面。因此,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第三,高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增强高校管理核心竞争力。客观说,高校体量庞大,人员结构众多,教师、学生、教工管理层次不一样,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才能提升管理的效率。
第四,契合高校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架起了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也为师生学习、工作带来了方便。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任务艰巨、要做好长期建设的准备,打好一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攻坚战,以资金保障为前提,基础建设为根本,加强建设为核心,增强效率为依托。现阶段,高校的教育信息化一直处于全面探索阶段,目标、规划、方案、执行,都需要进一步落实。因此,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在过程中有所策略。
高等教育发展,经费投入不足现状存在,高校在运行中,办学成本、教学成本都相对较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又增大了高校投入成本,如果仅靠财政拨款解决,显然不足。因此,高等院校的发展势必受到极大限制,高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更不能全面铺开。所以,高校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应以实际为基准,加强政企校合作,找到一条长效机制。
首先,挖掘高校现有资源,充分整合运用,争取资金来源。随着技术的革新,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高校教学已经充分地在使用各项技术作为自己的教学手段,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高等教育在课程开发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开发出适应网络远程教育的课程,做出特色化和精品化,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的整合作用,优化高校教学资源的布局,解决高校资源紧张的矛盾,有效地将这些网络资源拓宽高校的资金来源。另外,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现有资源,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补贴自身的收入来源。
其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促进高校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举办,企业参与高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培养人,培养什么人,都是由企业的需求而决定的。高校可以充分和企业进行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甚至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高校资源和企业资源有效组合,形成共生共长的双赢机制,既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还可以回馈高校。
再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因此,高校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有充分的预算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政府也应该给予支持,努力做到“统筹兼顾,扶持重点”。对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的成立和管理是促进和保障建设发展的重点,尤其对于专项基金的来源,更应该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可以通过知名人士、特聘教授的、甚至校友设立专项建设信息化的基金,统筹管理、合理利用,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落实到实处。
高校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软件平台建设,这是前提条件,搭建平台,是信息共享的基础,也是信息化建设下一步提升的基础。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软件平台的建设上没有统一规划和部署,特别是在硬件、软件的投资分配上,没有进一步科学布局,反而造成了局部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因此,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要细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各自为政,要归纳到全校统筹建设的大盘子中来。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招标的时候不能只看资金金额,建设要从学校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以适应学校发展,可以适度超前,满足3-5年学校中长期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网络体系的建设,只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具有全局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才会有前瞻性,才能促进高校建设的发展。、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大数据的共享,本着服务、增强效率的理念进行建设。尤其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上,现有市场软件五花八门,高校在购买的时候,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建设要遵从各部门整合情况,尤其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更应该在多个管理软件中共用共享,采取统一管理,所涉及的部门一家发布数据,全校共用,确保统一性,且程序简便,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费力费时。
在慕课、微课大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也体现了教学水平的提升,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要始终坚持“以学为本”作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地位。
首先,高校教师要打造“金课”,杜绝“水课”,大量开发线上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与时俱进,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授课模式中脱离出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真正担负起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课程团队,以00后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发课程。众所周知,00后大学生是网络的原著民,他们生就接触网络,且思维活跃、喜欢挑战。教师应该抓住00后学生特征,全面从课程本身的意义和归属上启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叉、协作、自主、开发和启示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课堂的进度,全面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打造“金课”。
其次,适应媒体融合的进程,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全媒体时代,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尤其是在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的有机整合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愿望。同样,学生学习的氛围又可倒逼信息技术的提高和充分创新,教学相长,二者有机结合,通过充分的整合达到教学课堂的要求。另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值得提倡的,高校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使用不同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有机结合多媒体与传统媒体,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再次,对于高校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更要在教师队伍中做到“正确引导,有效激励”。面对媒体融合,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校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深刻的挑战,学生学习,教师也应该根据时代与时俱进,尤其很多老教师,对于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更有甚者无从下手,高校应该针对性的正确引导教师自我学习和充电。高校要经常组织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信息教学的学习等类似的讲座和指导,学校各相关部门还应经常性、制度性地组织开展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教学应用的评比活动,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充分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漫长,布局悠远,各级部门都应该重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和管理机制,尤其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中来,充分布局,优化内容,健全管理机制,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情况下,许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都是一盘散沙,没有总体布局的,有些高校现状在信息化建设中虽然有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部门,由于和其他部门是同级关系,因此在建设中地位也十分尴尬。众所周知,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很多部门共同建设的结果,教学管理是教务部门负责,学生管理是学生部门负责,科研管理是科研处负责、财务、人事、一卡通都分别有相对应的行政机构,如果部门做不到统一协调,有机整合,高校信息化建设就不可避免的有落实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一方面,建立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或者是分管校长挂帅,在组织机构建设上,要理清层次,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管理的有效进行。领导小组的建设主要职责是落实和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政策法规、相关规范,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小组还要全面把握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决策意见、统一进度,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机构系统,统管学校各级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全面管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工作。
另一方面,高校信息技术建设,整合机构,最大化的资源整合和运用是关键。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精神,高校信息技术建设其根本任务就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在过程中优化教学,深化信息教育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信息教育建设的进程。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中因为部门的繁琐,机关职能不清晰,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和效能低下的现状。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有效领导下,各机构和部门要摈弃以往各自为政的问题,把信息化建设落实到统一管理、有效运行上来,整合是关键,重组是核心,统一是灵魂、一盘棋是任务,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在人员的利用上,人力资源的挖掘上,要有效整合。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除了要有建设策略和建设标准以外,还要有考核机制。实际上,在现有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考核评估体系构建是十分薄弱的,高校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核心就是建设,对维护、有效使用和生态发展并没有详细的规划。为了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生态发展,信息化建设的考核评估体系构建十分重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以评估与考核促进高校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目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考核评估体系的构建要针对学校实际,包括组织领导、管理机制、经费投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应用能力、区域特色等方面,脱离实际就不能起到评估的作用,尤其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高校的理念和共识都要落实到可操作性、可运用性上面来,才能保证和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生态发展。
综上,融媒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冲击,教育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信息化建设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原来的低水平基础上,显然不能体现融媒时代的高等教育水平。高校信息化建设应该在组织机构建设的过程中有效领导,统一规划,认真落实,统筹考虑,全盘运行,体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以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把人才培养落实到科学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