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的憧憬与担当
——“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声乐专业中国作品演唱与教学研讨会”的启示与思考

2019-02-15 09:02刘建芬
歌唱艺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咬字元音美声唱法

刘建芬

中国人学习美声唱法,不应局限于用原文演唱外国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洋为中用”——不仅要唱好中国作品,还要经过长期努力,实现建立“美声唱法中国学派”的愿景。目前,这已成为我国声乐界普遍关注的课题。由内蒙古师范大学肖黎声声乐艺术中心、人民音乐出版社《歌唱艺术》编辑部联合倡导发起,于2016年、2017年联合举办了两届“全国高等院校声乐专业中国作品演唱与教学研讨会”,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作品演唱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2019年6月9日至14日,“第三届全国高校声乐专业中国作品演唱与教学研讨会”再次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成功举行。为了开阔视野,提升学术含金量,促进学习美声唱法演唱与教学的发展水平,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声乐教育家王秉锐教授,旅美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老师,声乐教育家肖黎声教授,意大利博洛尼亚G.B.马尔蒂尼音乐学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弗朗切丝卡和意大利室内乐钢琴家朱塞碧娜,分别举办了专题学术讲座和公开课教学。此外,研讨会还组织参会人员进行了“学习美声唱法如何唱好中国歌”的主题研讨及教学交流,举办弗朗切斯卡师生独唱音乐会、大师班优秀学员音乐会、参会人员音乐会及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等。来自全国多所院校声乐专业的师生及其他声乐工作者、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五百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几位专家的专题学术讲座与教学示范课的要点略做梳理,并谈谈个人的启示与思考。

练声方法与师生配合的重要性

王秉锐教授的学术讲座与教学示范课,语重心长、循循善诱,他对我们学习美声唱法如何打好歌唱基本功,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与建议。

1.关于发声训练

王秉锐教授认为:“想要唱好作品,必须先进行发声训练。”教学中,声音训练的基础是气息,切不可忽略气息的训练,马上开始大量歌唱。王教授突出强调了“三强”,即谁正确控制气息的能力强,歌唱能力就强;谁正确控制气息的能力强,歌唱寿命就长;谁正确控制气息的能力强,歌曲风格范围广。

王教授提醒大家注意:

(1)吸气时,口鼻并用,以鼻为主;吸好气,从容保持。

(2)歌唱时,中低声区声音要统一,要注重连贯。

(3)“轻声”演唱时,体会气息通过器官的感觉,字与字之间的转换应该不留痕迹,要统一。

(4)应中外作品相结合训练,但难度不宜太大。

2.关于师生配合的重要性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水平至关重要。王教授认为:“师资队伍的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院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只有师生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说学生与教师的付出有一个比例的话,那么学生的努力大概占70%,教师的引导与把控大概占30%,双方必须是100%的配合。”

尽管王秉锐教授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却对于声乐教育事业依然执着,他那严谨的治学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3.启示与思考

王秉锐教授关于呼吸的“三强”观点,前提都是正确气息控制能力,也就是说,歌者只有准确把握气息的控制,才能张弛有度地把控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才能如愿演绎作品的内涵。

关于师生配合的重要性,硕士毕业后,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深有体会。作为声乐教师,必须练就扎实的歌唱基本功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并且谦虚、严谨、钻研、敬业,方能胜任教师的岗位。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刻苦钻研肯下功夫,相互配合,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作为学生,学习声乐不是光有个好嗓子就够了,更需要后天的不断努力。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美声唱法,诸如歌唱基本功的磨炼,对语言的准确与熟练度、对音乐本体的分析与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情感世界和风格特点等,必须在课下做好这些功课。这是学习声乐演唱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中国艺术歌曲与咬字吐字

此次研讨会专门邀请了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带来了一场关于“国风雅歌”的讲座。范老师倡导的“国风雅歌”与会议“学习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的主旨是一致的。他从定义、宗旨、特征三方面介绍了“国风雅歌”,同时分别介绍了西方艺术歌曲与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特点、代表作品等。

1.什么是“雅歌”?

范老师指出,以中国“美声”演唱的中文诗或词谱写的中国艺术歌曲为“雅歌”。“雅歌”的概念及演唱风格就是“中国美声”,它是标准发音的中文与意大利“美声”、德奥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法国香颂和俄罗斯浪漫曲等的融合体。演唱“雅歌”要遵循中文语音的特点和接近说话一样自然的演唱原则,运用科学、统一、规范的声音技术。

2.“雅歌”的演唱规则

“美声”唱中国作品以普通话发音为标准,以字带声,声行于字,在旋律上说话;要注意咬字的逻辑重音,语言的连贯性,归韵是前提,靠意识活动的动作都是在“天际线”(喉头)以下位置。

艺术歌曲是诗人最隐秘、最深层的情感抒发,是讲给心中的某个人听的,是一种倾诉,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最微妙的内在情感。用美声唱法唱中文作品时,归韵是一大特点,是连贯演唱的前提。同时,还要借鉴意大利古典“美声”关于歌唱气息的技术原则——线条流畅、轻松自然。含蓄自然、娓娓道来的诗意表达,是“雅歌”演唱的基本特质。与歌剧唱戏、唱情节不同,艺术歌曲则是在强调唱情、唱诗意。

与会人员对范竞马老师倡导“国风雅歌”的初衷有了深刻感悟,感慨于学习美声唱法在海外留学并获奖、取得成就的中国歌唱家“洋为中用”的文化自觉。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咬字行腔的探索

“美声唱法咬中国字难”的问题是我国引进美声唱法后,一直较为纠结的问题。研讨会围绕此主题特别安排“学习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肖黎声教授做了《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咬字行腔的探索——汉语歌唱借鉴意大利元音共鸣正腔归韵咬字法》的专题讲座。

1.基本要点

肖黎声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从“歌唱的字与腔的依存关系”“不同唱法歌唱训练技术路径差异的必然性”出发,并依据“东西方人的大脑语言处理系统存在差异”的科学机理研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咬字行腔的差异性”,指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咬字行腔的误区,提出“借鉴国际歌坛以‘美声腔’行世界任何语言是学习‘美声化’的必由之路”,“腔的美声化是‘中国字’与‘美声腔’契合的基础”,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创新性理论思考与探索之路。

肖教授认为,学习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首先必须研究好汉语的咬字特点和规律。前人(如明代徐大椿《乐府传声》)早就告诉我们,歌唱中的咬字不论辅音(声母)、元音(韵母),咬字的部位想要精准,必须掌握“五音”“四呼”“四声”“归韵”“收声”等语言发音规律。这是咬清中国字的重要前提。特别是要解决好十三辙的咬字与收声、归韵问题与美声唱法咬字原则的合理对接。他说,用汉语进行“美声”歌唱必须掌握意大利“美声”歌唱的真谛,必须精准理解、掌握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及其基本形态。掌握好意大利元音共鸣发声技术,夯实基本功,方能实现借鉴“美声腔”进行汉语歌唱的咬字归韵。他继续分析道,传统美声唱法的训练,其实质是“先立腔,后立字”。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集中体现在“腔”的形态的“美声化”,“美声腔”的形态须“以意大利元音的共鸣化、艺术化、规范化为载体”。目前,声乐界普遍存在在未掌握美声唱法技术核心与艺术规格的情况下,盲目地把“以字行腔”的训练路径用于美声唱法的汉语歌唱,从而出现声音就不“美声”,咬字更是与“美声”规格不相容的尴尬现象。这种状态必须改变,必须改变思路。汉语歌唱必须在训练与确立意大利元音共鸣形态的基础上把“美声腔”立起来,再把“中国字”安放在“美声腔”中,即“以腔行字”。

2.启示与思考

肖黎声教授钻研美声唱法,长期关注与研究中国人以美声唱法唱汉语歌咬字难的问题,是为了“洋为中用”,更好地唱好中国歌。

笔者在多年跟随肖教授学习和相关的教学实践中,对“以腔行字”和“汉语歌唱借鉴意大利元音共鸣行腔归韵咬字法”,深有体会,深得益处。在肖教授的讲座中,我演唱了中国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现谈谈个人体会。歌曲的第一句“假(ji2)如(rú)我(w6)是(shì)一(yī)只(zhī)鸟(ni2o)”,其中“假”的字头是辅音“j”,字腹是介母“i”与韵母“a”。通常,演唱的过程中往往会强调“i”,然后再落到韵母“a”上去,但是这个咬字的过程与美声唱法咬字迅捷、连贯的规则不符。同时,强调过程会突出“i”母音,易造成横咬字、宽咬字、靠前咬字的问题,并导致“假”的共鸣不圆润,没有立体感。“i”咬字咬得太“死”又会破坏元音“a”的腔。用“以腔行字”的理念来咬字,即突出元音,特别是骨干元音。找出旋律中的骨干元音,唱其中元音:“a” —“u” —“o” —“i” —“i”—“o”;找到平时发声技术训练确立的“美声腔”的腔体共鸣形态——每个元音最佳共鸣的咽部形态,然后快捷、清楚地在母音最佳共鸣的咽部形态不变的基础上加辅音,减少过程,直奔主题(骨干元音),一锤定音。声母“j”在前嘴咬,把介母“i”与声母“j”合并(“j”本身就含有“i”),用舌中部碰一下硬腭前部与上牙龈后面,很快离开,发韵母;韵母“a”在后嘴咽部咬,重点关注骨干元音“a”的咽喉形态与音响;然后迅速收口并用舌尖接触上牙龈发“r”,同时,咽部与口形配合,迅速转换为“u”的音位。

肖教授的讲座不仅具有理论高度,而且为声乐人“以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开辟了一个具体可循的方向。

语言与曲目的重要性

此次研讨会安排意大利博洛尼亚G.B.马尔蒂尼音乐学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弗朗切丝卡举办了歌剧与艺术歌曲作品演唱的大师班教学,对与会人员提高美声唱法艺术规格的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大家在美声唱法的演唱基本功、作品语言与风格的把握等方面,获益匪浅。

1.语言的重要性

中国学生学习美声唱法大多会存在语言问题。弗朗切丝卡教授强调最多的就是语言的准确发音,包括元音、辅音和重音。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她做出了个性化的指导。

2.曲目匹配的重要性

弗朗切丝卡教授指出,一定要重视声部、声种及嗓音类型的划分,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在现场教学中,弗朗切丝卡教授针对学员的演唱,要求学员多跟导师沟通,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角色及曲目。她说,学习美声唱法一定要从学唱意大利古典时期的作品开始,不要盲目追求大作品,年轻的嗓音一定要多唱抒情的角色与作品。比如,女高音多唱莫扎特歌剧的曲目等。

3.启示与思考

语言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讲,尤为重要。中国人学习美声唱法的风格不准确,意大利语发音是一大通病。正如肖黎声教授所说:“元音是歌唱共鸣的基础与载体。”他在教学中始终强调,意大利元音发音不准确,就谈不上歌唱共鸣的意大利“美声”范儿。同时,亦不可忽略意大利语的辅音。只有辅音与元音结合在一起,才能发出准确的语音来。意大利语中,辅音按其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以及气流强弱的不同,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在弗朗切丝卡教授要求学生一定要分辨好清、浊辅音,关键在于控制好声带的振动和气流的运送。

歌唱语言不仅需要发音准确,还要结合语境调整语音与语调,宣泄不同情绪与情感的表达。在准确发音、咬清字的前提下,才能唱出每一个单词的重音位置、乐句中的语气与情感重点。在一个句子中体现的是语气与音乐的逻辑重音。如果一个歌者演唱外语作品,竟然没有让语言所属国观众听懂,将是何等可笑之事。所以,歌唱时要想正确表达歌词的语义,让观众体会到歌者的情绪与内心感触,必须在语言基本功上下功夫。

现今国内的一些歌者,包括声乐教师,且不说歌唱方法如何,普遍存在不顾声部与声音特点,盲目选择曲目的现象。比如,一些很年轻的抒情女高音会选择演唱《为艺术,为爱情》;年轻的抒情男高音动辄就唱《星光灿烂》《今夜无人入睡》等。长期错误的训练,使许多年轻的歌者声音已经开始“摇晃”了,令人担忧。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声部的确定至关重要,需要谨慎对待。以女中音为例,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高声区似乎能唱上去,后来又发现低声区也能唱,反过来发现自己实际是女中音声部。当然,这并不代表女中音不可以唱高音,在歌剧中要按照人物性格特点、声部及声音特征对号入座。笔者是戏剧女中音(应当说戏剧女中音是不多见的),在学习过程中也唱过很多不同风格的抒情作品,如罗西尼的《灰姑娘》中的《不再独坐炉旁悲伤》等。随着年龄与技艺的增长,又演唱了《唐·卡洛》中的艾伯丽公主,《乡村骑士》中的桑图扎等。对于年轻的女中音来讲,即使“号”比较大,也不应该唱《乡村骑士》中《你知道吗,好妈妈》这类由戏剧女中音或戏剧女高音演唱的曲目,她们更适合演唱《费加罗婚礼》中凯鲁比诺的《你们可知道》《我不知道干了什么》,《卡门》中卡门的《哈巴涅拉舞曲》等抒情曲目。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就以什么样的结果反馈!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声乐学习需要不断努力,专业技能、艺术修养的提升没有上限。正可谓“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才能造就真艺术!”

猜你喜欢
咬字元音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美声唱法在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Playing with “ar”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