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说

2019-02-15 07:24
歌唱艺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浮士德男高音咏叹调

片号:DG 479 4101

皮奥特·贝克扎拉:《法国集锦》

(Piotr Beczala,TheFrench Collection)

里昂国家歌剧院乐团 / 阿兰·阿尔蒂诺鲁(指挥)

[Orchestre de L’Opera National De Lyon/Alain Altinoglu(conductor)]

比起德国男高音歌唱家乔纳斯·考夫曼,波兰男高音歌唱家皮奥特·贝克扎拉似乎少了点儿明星气质,但是在歌剧演绎上,他一直很踏实。53岁的他,足迹已经遍及世界上最重要的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米兰斯卡拉剧院、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和各大歌剧节的舞台。他演唱的角色包括威尔第的《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德、《弄臣》中的曼图亚公爵和《路易莎·米勒》中的鲁道夫;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阿德加多;奇莱亚的《阿德里亚诺·莱科芙露尔》中的毛里奇奥;古诺的《浮士德》中的浮士德;马斯涅的《曼侬》中的骑士格里欧;柴科夫斯基的《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连斯基、《尤兰塔》中的沃德蒙公爵;德沃夏克的《水仙女》中的王子……他是一个横跨意大利“美声”歌剧、威尔第歌剧、法国歌剧、俄罗斯歌剧、东欧“民族乐派”歌剧的“全能”歌剧男高音。或许你要说,这里没有德国歌剧啊?有的!2016年,50岁的贝克扎拉在德国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登台演唱了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去年更是在拜罗伊特登台演唱《罗恩格林》。

贝克扎拉这张唱片由DG唱片公司录制于法国里昂(2014年),收录了比才、柏辽兹、布瓦尔迪厄、马斯涅、古诺和威尔第、多尼采蒂等作曲家的12首歌剧咏叹调。之所以称为《法国集锦》,是因为其中有两位意大利作曲家的三首咏叹调。

把马斯涅的《维特》第三幕中那首脍炙人口的《春风,你为何把我唤醒》(Pourquoi me reveiller,O souffle du printemps?)和《熙德》中罗德里戈的咏叹调《啊!一切都结束了》(Ah!tout est bien fini!)作为“集锦”的开始是不错的设计。前者深情款款,后者激昂慷慨。不过,对比维拉宗在情绪和节奏上那般的强烈、那般一句紧追着一句的演唱,贝克扎拉似乎更愿意沉浸在对昔日的回望之中,直到最后竟成了颂歌般的热烈。尽管少了几分冲击力,却有别样的感染力。

这张唱片的第三首是柏辽兹《浮士德的天谴》第三部分的第九场景,浮士德在玛格丽特的闺房中唱出的充满爱恋之情的咏叹调《啊,赞美你,甜蜜的暮光之城》(Merci, doux crepuscule!),感觉这是一个爱的天堂,爱使他内心宁静,令他感到温馨。我们可以把这首咏叹调与另一位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那首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圣洁的小屋》(这张唱片也有收录)做个比较,听一下歌德的《浮士德》给了音乐家何等的创作灵感。贝克扎拉的演唱,不仅情绪饱满,更重要的是完美地表现出了出色的弱音技巧。

有着“法国莫扎特”之称的弗朗西斯-艾德里安·布瓦尔迪厄的歌剧如今已经很少在歌剧院上演,录音也很少见。这里选了他最出名的歌剧《白衣夫人》(La Dame blanche)第二幕中乔治的咏叹调《让我们凝望、倾听、等待!》(第六首)。这首咏叹调的旋律清新朴实,充满着轻盈的跳跃感,还带有意大利“美声”歌剧里广泛使用的花腔滑音。

古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浮士德》一样同是法国歌剧的典范,这张“集锦”各取一首—《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中罗密欧的咏叹调《爱情!爱情!》(L’amour! L’amour!)和《浮士德》第三幕中浮士德的咏叹调《圣洁的小屋》。此外,说到法国歌剧,肯定也无法避开比才的《卡门》,这张《法国集锦》自然也不例外,第十首便是著名的《花之歌》。

这张《法国集锦》里收录了三首意大利作曲家写的咏叹调。《唐·卡洛》是威尔第用法国大歌剧范式写成的一部歌剧,无论是五幕的格式、宏大的场面、精美的芭蕾,还是感人肺腑的咏叹调与重唱、合唱,都充满着法国歌剧的气息。由此,把第一幕里那首著名的唐·卡洛的咏叹调《枫丹白露,这广袤却孤独的森林》(Fontainebleau! Foret immense et solitaire!)收录在这个“集锦”里(第五首)并无任何违和感。

《宠姬》和《葡萄牙国王唐塞巴斯蒂安》是另一位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创作的法语歌剧。作为意大利“美声三杰”之一,在多尼采蒂的创作生涯中,巴黎是他的久居之地,也是他大放光彩的地方。这张“集锦”的第七首是《宠姬》第四幕中费尔南多的咏叹调《我梦中纯洁的天使》(Ange si pur, que dans un songe),第十一首是《葡萄牙国王唐塞巴斯蒂安》第二幕中唐塞巴斯蒂安的咏叹调《在这个国度,我的希望多么渺茫》(Seul sur la terre, en vain j’espere)。

这张唱片最后又回到了马斯涅,不过不是单独的男高音咏叹调,而是骑士格里欧与曼侬的二重唱,与贝克扎拉搭档演唱的是女高音歌唱家迪安娜·达姆娆。

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里,法国男高音与意大利男高音在演唱上有着明显区别:典型的意大利男高音(如卡鲁索)的音色偏暗,接近男中音的音色;而典型的法国男高音的音色则更为明亮,如与卡鲁索同时期的法国男高音歌唱家埃德蒙·克莱曼。据说,当年(1931年)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乔治·希尔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浮士德》,当他用法国男高音的方式演唱咏叹调《圣洁的小屋》,唱到最高潮处的High C时,观众席里发出一阵嘘声。

贝克扎拉出道初期,很明智地选择了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歌剧中的一些抒情角色,避开了威尔第的《阿伊达》中的拉达梅斯、《命运之力》中的阿尔瓦罗、《黑桃皇后》中的赫尔曼等比较重的戏剧男高音角色。如今,他的嗓音温暖、坚实,中音区具有青铜般的金属感,明亮且有凝聚力。正如欧洲乐评人克斯廷指出的,贝克扎拉演唱的罗密欧和维特,是用发自内心的呼喊来为自己减压的、坚强且充满激情的男人。他不用混声的方式来演唱《圣洁的小屋》高潮处的High C,而是遵循毕约林、盖达等伟大歌唱家的传统,音色简洁、细腻。

总的来说,贝克扎拉给我们的感觉是,他在用自己的声音,而不是用他想要的声音在歌唱。这使得他在演唱《白衣夫人》中那首《让我们凝望、倾听、等待!》时,那么生动、温情,在演唱唐·卡洛那段独白时表现出的音色的细微变化,以及在演唱多尼采蒂《宠姬》中那段《如此纯洁的天使》时采用长短句的动态处理方式。而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歌剧演唱的一种浪漫的艺术形态。

猜你喜欢
浮士德男高音咏叹调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浮士德》(书影)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阳光下的中国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古诺的《浮士德》
咏叹调
全能的男高音——怀念尼科莱·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