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楠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大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课程思政”贯彻实施的重要环节,更是“协同育人”这一目标实现的人力保障。加强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将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与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应用探索,凸显了“课程思政”在育人过程中的领航作用,创新了传统的心理辅导教师培养方式,为新时代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员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课程思政;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課程思政”的理念,他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所有课程都要和思政课程步调一致、同向同行,每一门课程都要具备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也都要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责任人,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可以说,教师的自身素质是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想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课程思政与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有益尝试。这是一个全新教育理念,它不再拘泥于思政课程承担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单一格局,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化,把该项工作融入贯通到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育人元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讲授和思想传播紧密结合,在对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实现德育教育润物无声,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坚定 “四个自信”的载体,更是“教书育人”的深入化和体系化,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宏观化。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学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是根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的教育方针。
教师自身素质必须过硬是贯彻这一方针的前提,只有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业务功底,方能承担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是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依靠也是关键所在。
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与《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师资建设的指导思想相融合,以全面提高教师政治觉悟、业务能力为中心,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育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师表育人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信念,坚持“四个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建立一支信仰坚定、敢为人先、能力全面、团结向上的高素质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是实现思政育人、心理育人的根本前提。
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愈发凸显其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作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和有力指导,使这项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关注与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组建了心理辅导工作团队,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师资选拔途径单一、上岗标准不明确、专业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督导不到位等问题。上述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与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具有一定距离,队伍的建设则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因此,目前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政治学习和业务培养有机结合,打造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爱心、高情操、高素质、高水平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队伍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德育工作是教育的根基,同时也是学校育人的首要任务。所以,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和思政课教师来完成,而是每一位老师都要肩负立德树人的责任,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是“课程思政”的主旨,也是精髓所在。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大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课程思政”贯彻实施的重要环节,更是“协同育人”这一目标实现的人力保障。在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这一理念,不仅凸显了其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领航作用,更是一次创新运用。
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自身政治思想水平,教育教师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以下述两方面六个措施为具体抓手,开展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一)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制度建设,完善心理辅导教师选拔途径,制定统一的上岗标准,从而增加该项工作的规范性和程序性,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细化心理辅导教师考核管理制度,选树优秀教师为工作榜样,提升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强化鞭策性和激励性。
1.完善心理辅导教师选拔途径。拓展选拔视野,丰富选拔方法,将“重点培养”、“自我推荐”、“招聘选拔”等形式相结合,紧密围绕“立德”这一核心思想,选拔政治信念坚定、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具有良好人格的教师加入到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中。
2.统一上岗标准。育人先育师,严把教师思想关、业务关,提高从业门槛,将队伍建设系统化、规范化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以高校思政队伍考核标准为纲领,针对专兼职教师分别设定不同的上岗要求;从道德水平、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开展岗前考核,定期复核,实现持证上岗。
3.评选先进,树立典型。围绕“四有教师”的内涵,开展评选优秀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选树典型的活动,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团队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导能力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樣的业务培训,在提升能力素养的同时,帮助教师关注自我成长,发挥专长;并通过教师培训、工作状态等方面,对其敬业程度进行考核。
1.专业化提升。开展系统化的专业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专家报告、观摩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研讨、团体辅导、情景模拟等培训形式,面向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分阶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
2.核心能力培训。结合教师个性心理,针对骨干教师开展核心能力提升的培训,形成“集中辅导、体验参与、交流互动”等形式为一体的培训模式,使每一名骨干教师具备一项或多项突出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通过培训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专业发展的目的。
3.加强专业督导。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实践,并接受职业化的专业指导。以相关文件为依据,聘请心理咨询督导师定期对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专业督导,通过分享知识、澄清思路、提升技巧的学习过程,帮助心理辅导教师提升工作能力与心理素质,促进其自身心理和专业能力的成长,同时也是关爱心理辅导教师的具体体现。
四、意义与价值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将 “立德树人”这项工作做好的前提是育人的队伍必须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本职工作中。
将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相结合的应用探索,创新了传统的心理辅导教师培养方式,为新时代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员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不仅拓宽了思政工作的辐射面,实现了学科教育的丰富深化,更加有利于构建全课程育人的工作格局,凸显教育的本真目的——“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
[2]《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8年9月.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
[5]《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津教委德〔2009〕55
[6]蔡亚清.(2014).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国校外教育.(24).59-60.
[7]张素霞.(2010).关于高职院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辽宁高职学报》(04).90-92.
[8]苗晓雯,吴真.(2018).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9).77-81.
[9]邵广,铁振.(2108).课程思政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改论坛.(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