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校国际形势政策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2019-02-14 05:55王坤
青年时代 2019年35期
关键词:实效性高校大学生

王坤

摘 要:新形势下,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高校应当树立忧患意识、国际意识和长远意识,特别要强化和改进当前国际形势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探析多方途径,切实提高国际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国际形势政策教育;实效性

一、引言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势力蠢蠢欲动,中美贸易摩擦、香港局势突变等,这对中国把握国际形势的能力、处理国际外交的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毛主席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高校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园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高校应当要充满紧迫感、使命感,积极强化和改进当前大学生国际形势政策教育,多方合力,把提高国际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作为当前重要任务。

二、加强高校国际形势政策教育的意义

首先,加强国际形势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国际政治参与能力,以及国家、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是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求知欲强,众多学生对国际热点问题感兴趣,在私下空间乐于阐述分享国际政治观点、看法。通过加强国际形势教育,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讨论空间,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表达利益与合法行使权利的统一性,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参政素质,保障他们的国际政治参与行为,使得大学生能够实现民主权利与参政实效的统一,培养他们的国家、社会责任感。

其次,加强国际形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从本质上了解世情、国情。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观,是要引导大学生站在中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立场、角度上来观察和处理世界性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用世界的眼光观察、处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国际形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发展现状,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理解对外开放国策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家使命感。

最后,加强国际形势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加深对我国对外战略的理解和认同。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让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碰撞更加激烈,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由于知识积累、阅历、思想等方面还不成熟,对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不能够全面理解,对党和国家政策法规不充分了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识还不够深刻,政治价值取向参差不齐,国际敌对势力以及一些别有用心之徒通常利用大学生的爱国心理,煽动大学生采取非理性乃至违法行为。通过加强国际形势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大学生加深对我国对外战略实践的理解和认同,理性表达爱国热情。

三、当前高校国际形势政策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政策的引领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国际形势是持续变化的,国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之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当前高校国际形势政策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盲点与不足。

(一)教学缺乏统一协调机构,体制不够完善

高校国际形势政策教育普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工作没有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资金也相对匮乏,教师积极性不高,同时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水课”,从思想上没有正确认识,进而导致课程弱化。目前,很多高校实行多头管理的体制模式,国际形势政策课程教学缺乏专门机构统一负责,有的由教务部门管理,有的由党委宣传部管理,有的由学生工作部管理,多头管理的体制模式导致责任推卸、管理混乱、备课不足,导致课程效果欠佳。

(二)师资队伍不明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许多高校未能建立专业且稳定的国际形势教学队伍,更没有建立专门的形势政策教育教研室或组建相关专业团队。在师资人员的配置上,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让院系辅导员以及其他学校党政机关的行政人员来主要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毕竟理论水平有限,很难为学生去解释相关国际问题的产生、发展的内在本质与相关联系,缺少专业老师的理论讲解和科研机构研究成果支撑,这导致国际形势政策教学缺乏深度。

(三)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滞后于时代

目前,许多高校在形势政策教学课时安排上明显不足,考核方式多采用课堂小结、小论文的方式,学生为了应付课程,大多采用网络抄袭的方式来完成考核,老师批阅也难以用心用力,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很多高校虽然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PPT课件教学,但教学思维方法仍然具有单一性,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性,课程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探索提高当前国际形势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国际形势政策教育机制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各高校应当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把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资金保障以及课程考核等落到实处。例如,可以由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牵头,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来负责具体推进,发动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等多部门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切实构建有利于国际形势政策教学的大环境。具体实施上,可以由校党委宣传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负责总体统筹规划形势政策教育,配好配强师资队伍,制定长期教学计划与大纲,努力将国际形势教育贯通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组建专门的国际形势政策教研团队,以点带面,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国际形势政策课程不是简单的讲授国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而是要阐述透析事件的起因、联系、本质和规律,这要求高校必须要组织专门力量,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一要研究国际形势教育教学方法,分析国际形势政策教育与其他思政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制定教学大纲。二要研究国际形势教育方法论,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跳出固有思维模式。三要研究国家发展历史及其外交联系,汇编内容翔实丰富的课程教材,便于教师以及学生学习查阅。四要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接受特征,找到学生关心关注的國际时事特征,时事解读,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

(三)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专兼结合”,就是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数量充足”,即调动校内外各种力量,除了要求学校党政领导、院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外,还要邀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社会各条战线中的先进人物、知名企业家等来校做形势政策解读报告,在一地多所高校共享教育资源,形成国际形势教育的全面联动局面,共同推进大学生的国际形势政策教育。“素质优良”,就是要提高专兼职教师的国际形势教学素养,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学习交流会,动员学校的全体思政工作者自觉培养良好的国际形势观,将国际形势教育贯穿在平时的工作和教学中。

(四)构建互联网时代条件下国际形势教育新路径

教学方法的选择始终是影响最终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在教学方式上必需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探索案例教学新模式,以理论的视野解读国际风云变幻,把握世界发展脉搏。国际形势政策教育应该开发多媒体教育途径,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官网、微信、微博等多种平台设立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板块,让学生来运营,老师负责审核,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理论学习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夯实国际形势政策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利用互联网平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悟国家外交大政方针,汲取精神力量。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面臨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我们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去应对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通过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强化和改进高校国际形势政策教育,用科学分析理论去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澄清思想和认识中的误区,让广大青年加深我国外交战略的理解与认同,正确把握国内和国际形势,真正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国际观,培养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红.简论构建大学生国际政治有序参与机制[J].理论界,2010(3).

[3]曹晓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国际意识[J].茂名学院学报,2007(4).

[4]王晶.探析当前国际关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猜你喜欢
实效性高校大学生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