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案例研究

2019-02-14 07:41鲍鑫培马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案例研究发展模式

鲍鑫培 马佳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因而成为关注焦点。基于文献研究法,梳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根据生产要素理论,从产业主导型、资源利用型、资本引进型、劳动力开发型、组织形式创新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最后基于共性经验,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应建议: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经济增长点;构建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机构;完善村级利益分配机制,保护农民权益;积极融入市场经济,灵活破除经济发展制度局限。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最早来源于建国初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农业合作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农村地区的主要表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关乎农村整体的发展水平、社会繁荣稳定以及农村居民的财富收入。来自《中国农业年鉴》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达到3.1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8.5%,而在总收益方面为1457亿,增幅只有2.9%,纳入统计的55.8万个村集体中只有48.5%的村集体发生了收益,较2015年只增长了0.8%。由此可见,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发展较为稳定,但在收益方面明显存在发展性问题。因此从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如何和谐、高效、全面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关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命题。

现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农村土地为核心,与相关生产要素进行业态组合而形成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2014年以来,以“三权分置”为代表的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开启,农村经济发展藩篱逐渐被打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丰富化和新型化。本文旨在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在丰富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对有关当局提供模式参考,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量的研究均从微观角度对具体地区的个案进行拓展分析,例如贺雪娇(2018)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将该区的成功经验总结为“整村推进”模式。也有部分学者从实际经验出发,对具体地区的诸多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汇总,如韩丽丽(2007)在对四川省某市进行实地调查后,根据其集体经济发展特点总结为:村企合一型、龙头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生产服务型、筑巢引凤型;张建琴(2018)以上饶地区为例,总结出自主发展经营型、政府扶持带动型、企业合作带动型、产业生产经营型、资源盘活利用型以及服务对接供给型五种较为有效的发展模式。诸如上述的相关研究尽管丰富了学术研究的案例素材,但从宏观视角來看,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众多,具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特点,直接表现就是地区间发展模式呈多样化,目前从全域角度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归纳总结相关研究则较少,学者们尤其是在对发展模式分类维度上尚未达成统一。程恩富,龚云(2012)从资本与分配角度进行分类,将当前集体经济展模式分为四类:完全的集体经济、完全的合作经济、过渡形态、典型的私人股份制。孔祥智,高强(2017)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征,并且从资源条件视角归纳出以华西村为代表的工业化模式,以永联村为代表的后发优势模式,以盘活资源、积累财富为内容的集腋成裘模式。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国内文献对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结内容极为丰富,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在具体的分类方法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没有具体的分类准则就难以对案例进行有序化梳理,其中的发展规律也难以把握。具体来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劳动力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文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将土地、资本、劳动力、组织共同构成“生产要素四元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发展基础上的,因此本文尝试在马歇尔理论基础上加以发展,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即形成产业、资源、资本、劳动力、组织形式五大视角。

3 我国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3.1 农业主导型

农业主导模式主要是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业来树立农业品牌,在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的基础上,进而获得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基本特点是:第一,行业进入门槛低;第二,农业发展模式是农民比较熟知的领域,因此模式推广认可度高,号召力强;第三,初期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以上海市泖港镇为例,该镇一直是上海市的主要农产品供应基地,但也长久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为了发展村镇经济,该镇开始以创建高产田、打造“三净”品牌效应和淘汰落后产能为抓手,逐步走出一条以农副经济为增长点的生态农业之路。2007年泖港镇开始推动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如今已基本实现了家庭农场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具体做法:①以农业发展为主轴,培植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发展农业加深工业;②兴办家庭农场,规范土地流转,完善服务管理,推动集约经营;③以乡土民俗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生态农业、生态食品、农业养殖、会务培训、疗养度假、农家体验等各类乡村旅游资源,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泖港镇依据自身特色,以传统农业为主线,通过绿色发展、环保发展,延伸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6年泖港镇经联社累计分红2425万元,惠及五万多名社员。立足优势农业和农产品发展主导产业的模式,重点在于农业基础条件和农产品资源条件,确立农业发展方向,打造优势产品,以点带线,间接推动与农业相关的产业,最终达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3.2 工业主导型

同样,早在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许多地区通过发展工业进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并跟随我国工业化浪潮不断改良,形成了诸多形式,我们将其归纳为“工业主导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第二,区位条件要求较高;第三,资金需求高,集体经济基础要好;第四,生态威胁性强。

工业主导模式最早的实践就是上世纪非常著名的“苏南模式”。苏南模式主要是以江苏南部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为代表的区域,通过乡镇企业的非农化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特点是由政府主导,以集体经济为原始资本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发展乡镇工业企业。该模式曾被邓小平称之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带动了苏南地区乡镇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上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和市场经济的完善,苏南模式的优势渐渐弱化,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所以苏南模式在90年代,以浦东开发为机遇,全面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造。后来,他们又以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进,演进为新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具体表现在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发展动力为创新驱动;所有制结构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产业格局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以无锡、常熟为例,它们具体做法有:①以科技园为载体,集聚科研和产业要素,无锡打造特色十足的Park经济,通过规划为企业创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土壤,常熟基于河港优势,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引资、制造、出口的外向型综合产业区。②通过推进创业投资机构与企业对接,建立科技贷款服务体系,推动创业板上市,构建服务平台等举措,不断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充分满足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③推动政产学研无缝对接,充分激发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为工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动能和强大引擎。

该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时代性问题,例如,所有制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企业发展问题、政企合一问题等等。因此,以集体经济、第二产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虽然已经不符合如今苏州地区的发展,但是并不能否定苏南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带来的经济成就。

3.3 服务业主导型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一些农业条件一般、工业基础不好的地区也逐步走出一条服务致富的路子。比如,文化服务、物业租赁、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等等,我们将这些模式概括为“服务业主导模式”。该模式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表现形式多元化,没有严格定式;第二,基层领导机构责任重,服务业要规模发展才有效益,规模化离不开村基层组织机构的组织与协调;第三,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是发展服务业的关键。

以杭州市临安区西南部山区的湍口村为例,该村距临安主城区80km,村域面积18km2,总人口1469人,耕地面积35.2hm2,无稳定的集体经济来源。2017年,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发展物业为主导、兼顾其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具体做法有:①集中力量完善基础设施,从道路硬化、农村饮水、水利设施、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落实;②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规范化建设农家乐47家,床位800余张,餐位1200余人;③建成湍口镇唯一的综合性标准农贸市场,2018年1月,落成的集镇农贸市场摊位面向社会招租,首轮两年期的23个摊位完成出租,获得经营性收入32万元。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以服务业为主的發展形式多样,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离不开基础建设。例如杭州市的湍口村,该村最早的着手点是由镇政府进行了环境整治和靓镇项目,农贸市场从建成到最终获得盈利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环境之上的,因此,发展村级服务业首先应当考虑要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

3.4 旅游资源利用型

农村地区大多具备原始的乡土民俗和自然风貌,通过合理的开发,往往能通过旅游业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我们称之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资金密集性与劳动密集性并存;第二,旅游发展受季节影响;第三,市场环境导致旅游发展存在脆弱性;第四,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优势程度;第五,对基层组织机构要求高。

以咸阳市袁家村为例,该村选择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集体经济增收的突破口。具体做法有:①通过打造旅游业逐步推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2007年该村利用有限的集体积累投资近2000多万元,在原村落基础上进行关中民居建筑的复古改造,打造特色的“村落景区”。目前,袁家村社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又带动了手工作坊发展。“前店后厂”形式的加工业兴起,加工业的升级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壮大。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催生了遍布各地的种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推动了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②共建共享,通过股份产权手段保证村民共同富裕,集体保留38%,剩下62%量化到户,实现集体与单户的均衡发展;③理清村级基层组织的管理权限,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坚持基层自治,坚持法治保障、德治引领的治理模式;④激发村民的能动性,搭建大众创新平台,让创新发展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是否拥有优势的旅游资源是该模式主要的制约因素。首先,旅游资源应当满足旅游开发的诸多条件,比如资源质量、集群性、组合状况、交通条件、市场距离等等。其次,在资金筹措、开发建设、市场运营等方面同样也是该模式的难点。从发展前景来看,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十分火爆,拥有优势旅游资源的乡村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把握国内消费旅游浪潮,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3.5 土地资源盘活型

农村土地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缺乏规划、经营模式单一、市场化不充分等问题而导致普遍的土地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面对这种现状,许多地区开始尝试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进行探索,我们称之为“盘活土地资源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第二,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具有可持续性;第三,农村土地用途是固定不可变更的。第四,对基层组织协调机构要求高;第四,资金投入少,风险性低;第五,普遍适合我国大多数农村。

以山东省满北村为例,该村立足于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旧村改造、资源整合、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该村于2008年开始启动旧村改造,将村民宅基地进行回迁改造,建成回迁小区,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水平,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土地,为后面发展村集体经济打下了基础。该村通过对外公开招标竞标,投资836.7万元,对外有偿租赁1.67hm2集体土地,为部分失地农民和有能力的群众搭建二次创业平台,在解决部分剩余劳力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对泰星大街35间门头房进行统一装修,通过对外租赁,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满北村对33.33hm2土地进行流转,投资600余万建成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苗木批发市场和山东省最大的天鹅绒紫薇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农户年增收9000元。

盘活高效开发农村土地资源最重要的是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农民在市场中本来就是劣势群体,利益容易受损,在对农村土地进行开发的时候要广泛了解农民的需求,才能做到民与村相互促进,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

3.6 资本引进型模式

我国大部分的农村都普遍存在工业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深、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和以农业为主的单一产业局面等问题。对于发展较差的农村地区来说,吸收外地投资不仅能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能够提高就业率、吸引劳动力回流,我们称之为“招商引资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有:第一,进入门槛低与可持续高效发展难度高并存;第二,外资情况难以把握,市场上外资良莠不齐;第三,对基层组织协调机构要求高。

以山东省南故城村为例,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在上世纪末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集体经济呈空壳化,依靠收取提留款维持村里的日常开支。面对突出的经济问题,该村在村干部的引领下确立了“民营富民,招商活村,逐步实现工业强村”的发展思路。从2002年开始,村集体先后引进鑫源纺织、兴鹏缫丝、福拉瑞制衣等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8家。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100万元。该村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主要的做法有:①亲朋招商、以商招商、媒体招商。分别利用亲朋好友关系、利用引进的客商关系或者是民营大户的关系、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介手段来吸引有意向的企业。②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服务。主要有建立奖金激励制度、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等举措。③村干部带头践行实干主义。组织了一大批甘于奉献、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好干部,通过模范作用带动了村里的实干浪潮。

招商引资对于资源优势不明显又深陷发展困顿的农村来说的确是一项可以借鉴的举措,但是在寻找资本、商企的同时也存在盲目有余、理性不足的情况,容易导致“好商难找,问题易出”的现象,同时还容易出现内外资企业不平等、生态环境恶化、恶性低成本招商、粗放式招商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做出决策之前应当仔细考查、详细规划,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3.7 劳动力开发型模式

充分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由村(社区)牵头组建劳务公司,组织劳动力输出创收的发展模式,称之为“劳动力资源开发型”。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开发资金投入少;第二,开发要充分把握人的社会性,注重劳动力的培训、维权等环节;第三,对基层组织协调机构要求高;第四,当前我国农村面临严重的空心化,农村劳动力呈高龄化。

以浙江省永安村为例,全村有70多人在德国从事餐饮行业,有200余名侨眷,有200多人在德国创业,是远近闻名的华侨村。永安村以此为基础,扩大就业目标,创办村级劳务合作组织,不断扩大境内外劳务输出规模,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村级劳务合作组织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负责本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就业信息采集、组织就业培训、推荐就业岗位、农民工维权等工作。劳务合作组织不仅着眼于德国等境外劳务输出,同时为桐庐本地企业用工服务,与缺工企业对接,推荐务工人员,把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建成农民致富的靠山。

该模式重点是基层领导小组的能力、一定的人口劳动力以及市场基础条件。在这里面,基层的领导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协调、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环节都需要基层组织发挥引导作用。其次,劳务服务发展是要建立在具备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之上,由于当前农村空心化严重、年龄结构失衡等现状是我国大部分农村面临的问题,因此人口劳动力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最后是市场基础条件,劳务服务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市场基础,市场决定劳务服务的规模、盈利及未来发展。

3.8 股份合作制模式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资产规模巨大,如果不盘活整合,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尽早确权到户,就存在流失或者被侵占的危险。因此,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非常必要,非常紧迫。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股份合作模式的集体经济将合作制和股份制相结合,既能吸收劳动要素,又能吸收资本要素,使得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并且能够实现按资按劳分配,权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点有:第一,是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公有制实现形式体现,而且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兼顾营利性和农民参与感,在满足农民对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兼顾了其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第三,在劳动分配方式上,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第四,股份形式的权责体系避免了不必要的利益冲突;第五,股本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生产性资源的作用。

以贵州省余庆县为例,该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该县充分整合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创办村级股份合作集体经济组织或通过控股控资、资源资产折价入股的方式入股已有的经济组织,并主动吸纳和引进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带头入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村民以承包地或自留地經营权、资产、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成股份合作利益共同体。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开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实施“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延伸行动计划,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018年,余庆县实施了7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90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达3900余万元,所有贫困村村级积累不少于20万元。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化已经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进行了广泛实践,这种模式十分契合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首先,股份合作制将原来村集体的单一经济产权结构进行改进,拓宽入股门槛,放低准入限制,由单一的结构向集体、个人共同占有的多元化发展,由此一来,集体经济势必会增加资金存量,进而保证了村集体开办企业的资金支持。此外,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集体企业的激励机制。通过股本的利益机制与农民的利益相连接,股东成员的利益、责任更加明确,不仅增强了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而且使农民追求股利收益的行为转化为促使企业整体提高效益的行为。再者,形式多样的股份内容将彻底发挥农村的存量资源,实现“两山”的价值转化。

3.9 农村社区组织合作模式

农村合作组织是针对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变现的特殊地位所诞生的合作模式。具体来说,我国农村经济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民主体具有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市场地位劣势、抗风险能力低等诸多特点,在以大资本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中,尽管国家不断出台相关保护农民权益的政策,但始终无法弥补农民主体天然的市场劣势。因此,基于农业生产领域内,以保护农民利益为目的的专业化农业生产组织应运而生,并且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第一,防范市场风险能力突出,通过合作的形式增强农民的规模优势,有利于抵御一定的市场风险;第二,国家和地方扶持力度较大;第三,组织形成方式多元化,从合作经济组织创办者与政府的关系来看,目前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分为自办型、官办型以及官民结合型等类型;第四,组织模式多样化,实践中既存在传统的社区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也有区别于传统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并且这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

以河南省江湾村为例,该镇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先后成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规模化发展种养殖业,全程农业机械化对外服务及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贷款等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增收模式,走出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找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具体做法是:①通过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增收。②成立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种植大户的耕种收割问题,实现机械化作业,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的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增长。③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又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江湾村村级集体资产达3200万元,仅2016年该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就达51.76万元。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江湾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农村社区的合作组织形式很多,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要充分发挥基层的能动精神,积极实践创新,丰富合作组织形式,最终壮大集体经济。

4 结语

通过上文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见表1),可以总结出共性发展经验,以利于相关地区的经济探索:①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经济增长点。每一个乡村都有自身的优势资源,在上文的案例中,成功的地区都是基于自己独特的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并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最终实现集体经济的壮大;②构建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机构。目前我国农村村民都具有普遍的农民局限性,因此一个优秀的带头人或是强有力的组织团体在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③完善村级利益分配机制,保护农民权益。农民在市场经济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更是为了增加农民群体性收益,因此不论从客观事实还是最终目的,保护农民的权益,实现共同富裕,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动摇不得;④积极融入市场经济,灵活破除经济发展制度局限。我国目前正处在更深一轮的改革中,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确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影响和制约,基层更应该不断积极拥抱市场,发挥小岗村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用市场的思维破除目前存在着的制度局限。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应当走在最前面,应当处于更深层的变革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普遍适应的,具体到每一个村子一定要注意把握自身的独特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 贺雪娇.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7):210-211.

[2] 韩丽丽. 关于建设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分析[D]. 成都:四川大学,2007.

[3] 张建琴.乡村振兴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经营模式探析——基于上饶各县市区的实践经验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8(05):94-99.

[4] 程恩富,龚云.大力发展多样化模式的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2012(31):3-9.

[5] 孔祥智,高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J].农村经营管理,2017(05):23-25.

[6] 徐斌,李燕芳.生产要素理论的主要学派与最新发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20-24.

[7] 乡村行.乡村兴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案例[EB/OL].http://www.zjcounty.com/news/9347.html,2018-05-30.

[8] 李桂林,谢小恒.新苏南模式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无锡新区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39-42.

[9] 浙江农业农村.打开物业增收新模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近7倍[EB/OL].https://mp.weixin.qq.com/s/e56Om1V1SaHjfQpmyMhrFA,2018-05-14.

[10] 陕西观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尝试——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社区[EB/OL].http://www.404wx.com/read/7lDkV309Z6KpQvX3YnE5N1AOgyrv4xqd,2018-03-15.

[11] 朱彤.滿北村:旧村改造,整合资源,土地流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EB/OL].https://mp.weixin.qq.com/s/UEbrKq_pM72J4iXTqNlm0g,2017-09-20.

[12] 何传新.南故城村:依靠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J].村委主任,2011(14):4-5.

[13] 中政智库.杭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十法”[EB/OL].https://mp.weixin.qq.com/s/QEYbDwPtJn455SktcddfKQ,2019-01-12.

[14] 吕千军.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5] 徐启.余庆:股份合作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魅力余庆[EB/OL].https://mp.weixin.qq.com/s/gSydvWTjzTzrxWhhOyhnSQ,2018-07-25.

[16] 光山先锋.孙铁铺镇江湾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EB/OL].https://mp.weixin.qq.com/s/0Ph06i5Ey2qQgQ0XOnJfiA,2017-10-11.

猜你喜欢
农村集体经济案例研究发展模式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探讨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