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
摘 要:小学是孩子的启蒙阶段,德育十分重要,而小学语文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几点举措,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德育
过去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提升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逐渐将教学重心转向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上,但部分教师未能意识到德育也是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德育[1]。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德育立人”的观念看待语文教育,在学生的启蒙阶段重视德育,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德育,不仅“教书”,更要做到“育人”,在课内课外使德育“润物无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向上的心态。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德育内容,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读书识字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与文明礼貌等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品格。同时,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向上地成长。
二、课堂中全面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1.在字词学习中渗透德育
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字词学习的印象,还能使学生在看到某个字、某个词时想起课堂中德育的内容,从而在生活中可以时刻警醒自己秉持道德原则。教师在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要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调整教学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德育内容[2]。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教师可以就此入手,从文字的形状引入德育内容。以最简单的“人”字为例,一撇一捺,立而为人,教师可以以此教导学生学会自尊、自立、自强。同时,“人”也可以理解为相扶持才能站立,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团结、互助。对词语的学习则可以从词语向外引申,如“孝顺”一词,教师就可以加以引申,可以给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或寓言,教育学生要孝顺、尊敬长辈。
2.在朗读学习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学习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感悟作者在文字中寄托的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自我感悟与自我思想教育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发性地带情感朗读,从而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中的感情与深意。如在《观潮》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钱塘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体会潮水的波澜壮阔,也可以为学生的朗读配乐,营造出浓郁的气氛,使学生的感情能够自然流露。在这种朗读中,学生能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通过引导可以激发出其对祖国以及自然的热爱之情,达到德育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朗读,将感情融入朗读中,学生练习时,教师也可以点明朗读时应带有何种情绪,通过这种直接的情绪引导,可以让学生更易于把握文章内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共同探讨应以何种情绪朗读,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举两得。
3.在古诗词学习中渗透德育
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内心感悟,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领会到短短诗句中的深刻内涵。教师应把握好古诗句,结合德育,给学生教授诗句中的深刻哲理[3]。如在《题西林壁》中,教育学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在《泊船瓜洲》中,领会诗人迫切回乡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在《七律·长征》中,感悟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完成长征的大无畏精神,同时教育学生要不畏艰难、勇于向上。诗句精炼而朗朗上口,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使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课外活动中点滴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内,在课外活动中也要点滴渗透,促进学生的道德全面培养。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安排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德育内容的童话或寓言,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提升,对道德培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撰写剧本让学生演绎课文中的故事,使学生真正地身临其境进行感悟,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教学的内容,在不同阶段融入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崔杰芳.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66.
[2]黄卫红.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6):68-71.
[3]刘晓溪.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和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54.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