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所在,是中国画家自始至终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艺术要领,生于明朝末年的画家陈洪绶,其绘画作品承载着明朝到清朝的时代变迁,这段历史转折赋予了画家陈洪绶不一样的绘画语言。他的绘画种类涉及广泛,最有成就的要数他的人物画。仕途的不顺,国家的灭亡,加上他那放荡不羁的个性,和陆王心学的影響,使得他在人物画造型语言上别具一格,影响深远。
关键词:陈洪绶 人物画 写意性
一、陈洪绶写意性人物画形成的原因
陈洪绶(1598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擅长花鸟山水和人物,其人物画最为著名。他生性放纵不羁,不为礼教纲常所束缚,结交的师友都为仁人志士,虽纵情于酒色之中但不慕权势,视金钱如粪土,有独特的品格和气节。
艺术家大都敏感多情,容易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一位画家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都并非偶然。明清交替之际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是陈洪绶艺术风格形成的外因。明朝是一个在思想文化上很特殊的时代。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纲常礼教束缚的松动,李贽、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解放人欲的思潮。心学的理论和刘宗周思想给陈洪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他狂放的性格更为显露,画中的人物造型更为怪诞和奇骇。
艺术是时代的折射,也是个人经历的折射。陈洪绶所处的社会环境、接受的思想,决定了他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他写意性工笔人物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陈洪绶学识广博,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培养了陈洪绶坚韧的民族气节和磊落狂放的性格。到了明朝末年时期,不同的社会矛盾激烈碰撞,甲申之变后,国家灭亡,陈洪绶虽然没有殉明,但国家灭亡之痛,使得陈洪绶在性格上更加癫狂放纵。“时而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时而与游侠少年椎中埋狗,见者咸指为狂士”,内心动荡不安的因素成为艺术创作的根本,他用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去描绘真实的心灵。
二、陈洪绶奇骇高古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表达
陈洪绶人物的绘画题材中可以分为几类:历史人物题材,文学作品题材,民间的神话故事题材,佛教题材,或是一些民间孩童、侍女题材。陈洪绶的人物画作品的魅力主要在于其巧妙奇骇的造型而并非只是单纯的线描技法。用带有装饰意味的线条和夸张失调的整体造型塑造了众多极为写意又富于特色的人物形象。
(一)从中早期代表作品看陈洪绶工笔人物绘画的写意性
《白描饮中八仙图》是陈洪绶早期淡设墨色的历史人物题材的白描作品,生动刻画了八位诗人在微醺的状态下吟诗作对的情景。他的早中期人物画风格已有夸张之态,从节选图来看,画面富有情趣,人物形象和动作略微夸张,但总体比较写实,图画中一位诗人酒后兴致颇高正挥毫笔墨,刻画生动自然,十分感人。陈洪绶早期作品的写意性虽较晚期相差甚远,但仍可以从画面中看出陈洪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绘画功力,这为后期陈洪绶写意性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技法和文学的基础。赋名八仙图,是将诗人饮酒赋诗的状态与仙人相媲美,表达了陈洪绶对洒脱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从晚期代表作品看陈洪绶工笔人物绘画的写意性
他晚年时期的人物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画中的人物形象在形体比例上都呈现出大头短身子的艺术特征。晚年作品《蕉林酌酒图》中陈洪绶用浪漫的表现方式描绘了一位高士闲适地在芭蕉林中小酌怡情的景象,林中那位坐在芭蕉叶上的女子仿佛坐在云端。与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较画面更加清丽高古,整体设色淡雅,在用线上偏圆润流畅,用高古游丝描表现高士的特点,笔笔精到,蕴含变化,把人物的情调和意境,渲染入微,密体与疏体结合错落有致,带给人一种节奏感,韵律美。
三、陈洪绶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与当下中国画创作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代,中国画的发展处于一个不同的水墨表现形式,肌理构成的运用,以及不同理念相互交融碰撞的时代。中国画创作已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态,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陷入了反思。现如今,在信息化时代中各种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表现,在当代某些画家的画中已展露出来。当下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已经与传统的生命精神相去甚远。陈洪绶呼吁:“愿名流学古,博览宋画,仅至于元;愿作家法宋人,乞带唐人。” 石涛推崇的是“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陈洪绶从有法到无法,取传统的精华,学古但不似古。陈洪绶这种对于绘画保持自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对于当代画家而言,保持内心的真我,还自己心灵的一片宁静,全身心地去投入艺术创作,才能创作出真正有时代价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2]何光伟.论陈老莲的艺术本性[J].艺海,2013(01).
(作者简介:潘洪坤,男,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