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斐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十三五”期间,国家政策指出,建筑行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并且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目前建筑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正处在“以信息化引领创新,以数字化重新定义企业,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优秀的企业通过信息化,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履约能力和工程品质;通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借助物联网和BIM 技术,实现建造过程“数字化、精细化、绿色化和智慧化”,加快生产要素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另外, 结合5G 时代的发展趋势看,5G 技术具备“超高带宽、海量接入、超高可靠性、低时延”特性,5G突出的网络连接能力加速实现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产生海量数据,通过聚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能让各行业的产业升级如虎添翼,进一步引领数字经济建设浪潮,为数字化建设注入新动力。
处在数字经济建设大变革时期, 施工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不少施工企业通过开展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企业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一些企业信息系统成功验收后,系统业务功能模块使用覆盖率不足60%,不少功能使用不起来;“业务、财务、资金和税务”数据不能实现一体化管理,财务费用与业务实际费用不符, 无法实现对工程项目过程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项目重复投入现象严重,不能实现信息化阶梯式投入与信息化成果阶梯式积累和提升,不能为企业数字经济建设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笔者认为, 主要是由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对信息化成功率的具体定义和要素分析,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评估, 因而造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为此,以下主要针对企业信息化成功率和成功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希望能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借鉴。
首先,要明确企业信息化成功率的标志,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义:
(1) 信息化系统能及时获得真实数据,为企业决策和管理层提供的真实有效的数据来源;
(2) 信息化系统操作简单和实用,用户无论水平高低都能“玩得转”,都对使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工作有兴趣, 一般信息化系统业务模块使用覆盖率要在80%以上;
(3) 信息化系统要尽量能够实现“业务-财务-资金-税务”一体化管理,项目所有业务自动生成财务凭证,达到业务财务数据实时共享和有效协同,提升业务财务资金处理效率与质量, 实现不同业务线的标准横向统一,用财务核算、资金支付促进业务过程规范、数据精准,达到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4) 信息化阶梯式投入与信息化成果阶梯式积累和发展成正比, 信息化系统上线后产出回报率远大于系统的投入,企业各项关键业绩指标得到改善和提高,能引领企业数字经济建设的不断提升。
企业信息化成功要素分为:人的要素、工作要素和技术要素。
人是万物之本, 人的要素包括企业本身和软件公司两个方面。
(1) 企业人员主要指:企业各级一把手、业务部门领导和骨干、项目部领导和业务骨干。
信息化是企业进行跳跃发展的一种二次创业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的内部运作体制的一次变革,这种变革将会涉及到企业内部方方面面,需要企业的高层挂帅才能解决。 在这种环境下,“一把手”就成为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核心, 因为信息化中的各项重大问题需要一把手及时决策, 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团队需要一把手组建, 企业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需要一把手把关。 企业一把手要在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的关键时刻发挥出关键的作用。
同时, 信息化系统各业务管理功能的需求描述来自业务部门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 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需要他们率先使用和推广指导, 信息化系统推广过程中配套的管理制度需要他们亲自拟定和考核;他们是企业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信息化所产生的作用和效益与他们的投入大小成正比。
另外, 项目部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是信息化系统运行的执行层, 项目管理现状和管理诉求来自他们的反馈;信息化系统业务数据来自他们录入,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直接影响信息化系统的运作成败,他们是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营的生力军。
(2) 软件公司人员主要包括: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实施顾问。
软件公司派驻现场的项目经理是信息化项目实施成败的灵魂人物,企业要关注两点:
第一,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对用户业务的高认知度,要“懂用户、懂业务、懂团队、懂协作”;在整个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不能反复更换,否则会严重影响项目正常工作进度和项目实施质量, 甚至会影响到项目的成败。
第二,产品经理最了解软件公司产品功能和价值;在现场调研和需求分析阶段产品经理是核心人员,通过他们对企业业务和管理困惑的认知和解析, 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和途径, 找到如何对自身软件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的路径; 然后通过对产品原型设计和原产品的优化, 为用户提交符合企业需求和发展的解决方案。
另外, 实施顾问是软件公司派往项目现场做具体工作的实施人员,他们对用户业务的认知程度、他们的工作勤奋、 努力和踏实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系统的质量和推广效果。
为确保企业能获得软件公司提供的优质“人的要素”,建议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合同签署后,对软件公司派驻现场的关键人员进行“资格面试”,从项目初期就将“人的要素”纳入对软件公司的考核环节。
工作要素包括:工作组织要素和工作方法要素。
第一种,软件公司的工作组织(在现场成立的项目经理部)和企业工作组织(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 这种形式存在过于分散办公的风险, 会导致企业和软件公司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目标和行动不能保持高度一致; 因双方工作协同仅靠会议磋商和交流, 内耗过大,实施效果不尽人意。
第二种,双方成立联合信息化领导小组(企业和软件公司各自派人参加),采用高度集中的办公形式联合办公。 此种形式从客观上克服了双方工作不能高度协同的缺陷,通过双方集中办公和频繁的交流和沟通,能尽量避免以上问题出现。
第三种,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实施过程中,在选择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时往往以信息中心(信息管理部)为主,这从信息化的角度讲顺理成章,但是在信息化推广实施阶段比较吃力, 原因在于信息中心在业务管理角度缺乏实际管理职能,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因而推广过程往往力不从心。
为此, 建议在企业信息化推广实施阶段以企业工程管理部(项目管理部)为主,从专业管理渠道和专业管理职能上负责信息化推广实施工作, 这样做常常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作方法要素贯穿企业信息化全过程, 全过程包括十个阶段:信息化基本知识培训、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分析、信息化蓝图规划、信息化解决方案、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产品研发(包括“二次开发”)、信息化产品测试、信息化试点项目运行和总结、信息化系统全面推广、信息化项目验收。
(1) 信息化基本知识培训:从企业“一把手”开始,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普及到企业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和各个项目管理部,以“企业信息化文化”普及形式熏陶企业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
(2) 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分析:从企业“一把手”开始,采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式,对企业总部各业务管理部门和预定试点项目管理部进行“管理现状调研和信息化现状调研”;通过调研和分析,挖掘企业“上下左右”各项专业管理的困惑和问题,收集大家对困惑和问题的解决诉求。
(3) 信息化蓝图规划与信息化解决方案: 紧密参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同类先进企业信息化状况进行“对标”,提出信息化解决方案,预估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新理念、新目标、新范围和新方法。
(4) 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产品研发(包括“二次开发”)、信息化产品测试:企业派出业务和技术骨干全程参与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 通过业务协助和技术学习,为企业培养“业务+信息化”的复合人才。
(5) 信息化试点项目运行和总结: 这个阶段主要是检验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内部和工程项目上的“适应性”、“效果性”和“价值性”;发现缺陷及时弥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试点项目和试点业务线的验证,确认信息化系统是否满足在企业全面推广的技术条件,同时配合信息化系统制定“信息化系统”推广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6) 信息化系统全面推广和信息化项目验收:通过信息化系统全面推广和信息化项目验收, 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 解决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困惑,验证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企业培养出“业务+信息化”的复合人才。
技术要素包括企业和软件公司两个方面。
(1)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调研报告、 企业宏观环境和业务环境分析报告、 企业与先进标杆企业对标分析报告、企业调研发现及规划思考报告。
(2) 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手册、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手册、工程项目全过程作战地图,其中作战地图包括项目立项、策划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采购阶段、监造和物流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八个阶段内容,各阶段业务数据流向和业务数据关联。
(3) 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包括企业内部定额库、成本字典库、物资材料库、机具设备库、工作分解结构库、质量管理标准库、安全管理标准库、风险管理知识库、企业人员库等。
企业具备以上技术要素后, 能为企业信息化深入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储备和技术保障, 同时也为企业两化融合“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 具有信息化咨询高级专家顾问, 高级专家顾问有过类似用户企业管理业务核心部门领导经验(部门主任),承担过工程项目现场领导工作(项目经理),具有IT 产品规划咨询能力(IT 咨询经理)、信息化产品设计能力(产品经理)、信息化项目实施能力(项目经理),既懂得IT 技术,又懂企业管理和项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2) 有能力结合企业需求,参照企业现状,为企业做出可行的两化融合“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信息化发展蓝图规划。
总之, 企业信息化的各项成功要素均来自企业本身和软件公司,成功要素具备的越丰富,信息化成功和带来的价值就越可靠和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