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 048100)
应根据季节和地形选择牧场,平原按“春洼、夏岗、秋平、冬暖”原则选择牧地,山区按“冬放阳坡、春放背,夏放岗头、秋放地”的原则选择牧地。
一般春季应选择洼谷、盆地或河流旁的坡地放牧,这些地带的牧草返青较早,有利于羊群的保膘,并可防止气候多变引起发病。羊每日先放阴坡,后放阳坡,或先放黄(枯)草,后放青草。春季放牧应勤换草场,避免羊群啃苗过狠,影响其再生。
夏季气候炎热,蚊蝇多,放牧地应选在凉爽、饮水方便的高山、岗梁。羊群应早出晚归,延长放牧时间,要求一天吃三饱,饮2~3 次水。夏季放牧要松,中午应安排羊只休息、反刍。
秋季应选择平缓草原,如河旁的坡地、秋收后的茬子地以及打草后的再生草地放牧,亦可由山顶到山腰,再到山脚,最后转移到平滩上放牧。秋末常有霜冻,羊要晚出晚归,中午不休息。半农半牧区或农区,秋收后羊可放于茬子地上抓膘。
冬季牧草枯黄,但仍要坚持放牧。冬季放牧应选在背风向阳的山谷低地或丘陵的阳坡地。这些地方积雪少,雪易融化,有利于保膘、保胎。草场利用安排方面应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先阴坡后阳坡,先沟边后平地的原则放牧,以便遇大风雪时,羊群可转至羊圈附近放牧,也为老、弱、病羊留下较好的草场。冬季放牧宜晚出早归,羊出入圈门严防拥挤,归牧后应适当给怀孕母羊及育成羊补饲。
合理组群能合理利用草场,保证羊只正常发育,提高生产力。由于品种、个体、生产性能的差异,羊的营养需求及采食速度等各不相同,为利于管理,科学组织羊群必不可省。
羊应根据生产性能、公母、年龄、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群。同一品种或改良程度相同的绒山羊一般可组成种用公羊群、基础母羊群、育成公羊群、育成母羊群。杂交改良程度不同的羊,尽可能将高代杂种按生产性能组群。不同改良程度的羊在采食、游走习性方面差异较大,如果好坏不分,公母、老少不分就不能做到优者优饲。
为利于管理,母羊分娩后需根据产羔期和羔羊发育情况重新组群。组群大小根据放牧区而定,农区一个组群50~60 只,半农半牧区一个组群80~100 只,牧区一个组群150~200 只,山区组群数酌减,一般一个组群60~70只。
夏季平坦地区和植被均匀牧地,可把羊群排成“一”字形横队放牧,牧草丰盛或稀疏的丘陵牧地,可让羊均匀散布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采食。无论采用何种放牧队形,都要让羊群足量采食并注意控制利用好牧场。
放牧要求羊放得稳、少走路、多采食。放牧时,羊群徐徐向前推进,不乱跑。山羊胆大、好动、爱攀高,为稳定放牧,需1~2 只成年公羊作“头羊”。为让落后羊跟上队伍,放牧时还需呼口令,使抢先的羊缓慢前进,以控制好羊群。放牧员应合理调教和训练羊,使之建立条件反射,能理解放牧员的固定口令,以便于管理。
放牧绒山羊应注意给足饮水,若饮水不足,羊的增膘、繁殖、生长、泌乳都会受影响。放牧时禁止羊食露水草、冰冻草。一般羊每天最少饮水2次,冬季牧草干枯,要保证羊饮水充足。
饮水水质要清洁、无污染,羊放牧可饮河水或泉水,归牧可饮井水或自来水。为补充羊体所需钠、氯等元素和增进食欲,羊日粮中食盐量应不少于8~15 g/d,种羊、妊娠或哺乳母羊日粮中的食盐量不低于15~20 g/d。可将食盐制成舔剂,让羊自由舔食。
冬季牧草不足,羊群易因采食不足而掉膘,故须提前贮备饲料,同时要及时给羊补饲精料。
母羊妊娠前期,放牧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或稍加补饲精料即可满足营养需要。妊娠后期母羊每天需加喂精料0.3~0.4 kg,优质干草2.5 kg。哺乳期一般单羔母羊每天补精料0.3~0.4 kg,双羔母羊每天补精料0.4~0.6 kg,以后随着羔羊生长,母羊补饲的营养标准可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