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龙
(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农林站,四川 都江堰 623000)
圈舍和饲养环境消毒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消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病原微生物或切断其传播,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
2.1 种类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八类。它们在适宜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并危害动物健康。
2.2 分布规律 病原微生物可在土壤和水源中大量存在,有的还可在土壤和水源中生长、繁殖。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更多,其可引起畜禽发病,成为传染源。病原微生物能吸附于尘埃、飞沫等微粒上,随风漂浮于空气中,空气污浊的圈舍,病原微生物多。
发生传染病时(包括隐性感染),畜禽的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及组织、体液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其可短期或终生向外排放病原。病原微生物在水体、场地、墙壁、用具上可存活一定时间。畜禽发生传染病时,疫点,疫区内的水、土、空气、场地、器具上都可能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
对畜禽圈舍和饲养环境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消毒。养殖场可采用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或轮换采用不同消毒方法,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药将存在于畜禽体表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杀灭。
3.1 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即采用物理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微生物。常用方法有:机械消毒、干热法、烧灼与焚化、湿热法、紫外线消毒法、高温发酵、烟雾熏消法。
3.1.1 机械消毒 机械消毒是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机械手段消除病原体,是较常用的消毒方法。机械消毒法须与其他消毒法同时使用方奏效。
3.1.1.1 清扫 用清扫工具清除畜禽舍、场地、环境、道路等处的粪便、污物等。清扫前应喷洒清水或消毒液,避免病原微生物随尘飞扬。干燥的粪便须用洗衣粉或百毒杀等溶液浸润4 h 后,才能很好清除。清扫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清扫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3.1.1.2 洗刷 用清水或消毒液对消毒对象进行洗刷。除畜禽体表以外,用高压水枪冲洗的效果最好。
3.1.1.3 通风 采取开启门窗、天窗,启动换气扇等方法进行通风。通风本身并不能杀死病原体,但通风可将畜禽舍内的污秽气体和水气排出。
3.1.2 干热法 指用干热(60~170 ℃)的空气对物品进行2 h的消毒。不宜用其他方式消毒的器皿、试管、用具等可用干热法消毒。
3.1.3 烧灼与焚化 烧灼是以可燃气或油为燃料烧灼地面、墙壁、用具表面。焚化是对可燃烧的被污染物进行焚烧,多用于垃圾、粪便的处理。
烧灼与焚化能快速杀灭病原微生物,但设备要求高,且易产生废气,存在火灾隐患。
3.1.4 湿热法 煮沸法(水沸后再煮15~30 min)用于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消毒。
高压蒸气灭菌法消毒彻底,最常用。巴氏消毒法(63~65 ℃经过30 min 或71~72 ℃经过15 min,或让被消毒液体在较细的管道里通过132 ℃高温消毒1~2 s)也属湿热消毒法,常用于牛奶消毒。
3.1.5 紫外线消毒法 采用紫外线消毒时,被消毒物距离紫外线2 m 以内,消毒时间在30 min 以上。
紫外线消毒法常用于手术室、无菌操作室、更衣室等的消毒。日光中的紫外线有消毒作用,用日光照射消毒时,要注意被晒物的翻晒。
3.1.6 高温发酵消毒法 方法是将粪便、垃圾等堆积3~6周,以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堆积物注意翻堆3~4次,以确保消毒效果。
3.1.7 烟雾熏消法 燃烧作物秸秆和枯枝落叶,如柏树叶、银杏叶、黄柏叶等,利用烟雾可杀灭场舍中的部分细菌和病原微生物。采用此法要有专人看守,以防引起火灾。
3.2 化学消毒法 一般低浓度消毒剂抑菌,高浓度消毒剂杀菌。
采用化学消毒法时,必须维持足够的消毒时间,才能达到消毒目的。含蛋白质的有机物会对病原微生物形成一层保护罩,阻止消毒剂和病原体接触,因此,消毒前须清除粪便、饲草、血污、脓汁等污物。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消毒剂,而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3.2.1 洗刷 用刷子蘸取消毒液对饲槽、饮水器、用具等进行消毒。
3.2.2 浸泡 将需消毒的物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液中一段时间,以达到消毒目的。
3.2.3 喷雾 将消毒药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消毒对象进行喷雾,这是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般以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顺序进行喷雾。喷雾务必均匀,要求被喷物体表面有均匀而密集的小水珠,但不下滴。
3.2.4 熏蒸 常用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对可密闭的房舍、空间进行消毒。
3.2.5 拌和 用粉类消毒剂(如熟石灰、漂白粉)消毒粪便、垃圾、被污染的表土时,应按一定比例拌匀,并堆放一定时间,以达到消毒目的。
3.2.6 撒布 将粉类消毒剂均匀撒布在消毒物表面,以达消毒目的。
3.2.7 擦拭 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的消毒剂,如70%酒精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3.3 常用消毒药 消毒药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酚、醇、醛、强碱、强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卤素类等。消毒药物应按使用说明使用。
4.1 皮肤黏膜消毒 消毒畜禽皮肤之前先剪毛(剃毛),再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最后用酒精、碘酒等涂拭。
4.2 创口消毒 消毒创口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雷佛努尔、双氧水等涂抹、冲洗。
4.3 带畜(禽)消毒 应选用消毒力中等以上,对畜禽健康影响小,无色无味的消毒剂,如百毒杀、新洁尔灭、强力消毒灵、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等进行带畜(禽)消毒,一般用喷雾法进行带畜(禽)消毒。
禁用刺激性大、有异味的消毒剂,如烧碱、生石灰、来苏儿、甲醛等带畜(禽)消毒。
4.4 畜舍地面消毒 地面先清扫,再消毒。地面、墙壁、畜栏可用火焰烧灼或用烧碱溶液、石灰乳等喷洒(消毒后要冲洗干净)。
4.5 用具消毒 用具可用消毒剂浸泡或经煮沸、高压蒸气消毒。
4.6 粪便、垃圾消毒 用焚烧法或生物发酵法处理。病死畜禽用焚化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4.7 孵化室、仓库、空舍消毒 采用熏蒸消毒法消毒较好。
4.8 车辆、大型用具消毒 可用无腐蚀性的消毒液喷雾,轮胎可用烧碱溶液浸洗。
4.9 衣帽间、手术室、实验室、采精室消毒 可用紫外线消毒。
4.10 耐热器皿、餐具消毒 宜煮沸或用干热法消毒。
5.1 程序
5.1.1 新建圈舍或空舍彻底清扫,除去粪污、灰尘、杂物,再采用适宜方法进行消毒,最后冲洗、通风、空置再进畜禽。
5.1.2 带畜(禽)消毒每周1~2次。
5.1.3 用具每用必消,先消毒后使用,消毒前应多次清洗。舍内用具消毒可和带畜消毒一同进行。
5.1.4 圈舍周围环境1~2周消毒1次。
5.1.5 畜禽进出圈舍前后均应消毒。
5.1.6 粪便干湿分离处理,正常粪便进沼气池,消毒药水严禁排入沼气池。有疫情时,粪便、污水应单独无害化处理,不得进入沼气池。
5.1.7 病畜禽随死随处理,禁止转移、屠宰、销售、食用。病死畜禽不能进入沼气池。
5.1.8 人员、车辆进出必须消毒。人员进出生产区必须沐浴、更衣。
5.2 消毒器械、用品 养殖场应配备消毒池(与大门同宽,长不得少于4 m,池内消毒液深度不低于30 cm);消毒室;高压水枪;手动或机动喷雾器(车);火焰枪;高压蒸气消毒器;配药池(桶、缸等);消毒人员防护用品:防护服、胶皮手套、靴、眼镜、口罩等;粪污、死尸无害化处理设施;消毒药品保管室(要求密闭,避光、干燥、保温)。
6.1 要明确消毒对象,有针对性地选用消毒剂。
6.2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方法,如注射器、手术器械及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必须用灭菌法处理。
6.3 消毒应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消毒要由专业人员用专门用具实施。
6.4 消毒液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药液在池(桶、缸)中配好再装入喷雾器,严禁在喷雾器内配药。
6.5 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药物,可使消毒药物作用互补,以防长期单一用药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有的消毒药物使用时间稍长,消杀力即下降,应及时更新,如消毒池中的烧碱溶液极易失效,故夏天2~3 d应更换一次,冬天3~4 d应更换一次。
6.6 应选用残留少、对畜禽危害小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6.7 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消毒药物要单独保管,注意防火、防漏、防盗,避免小孩或不知情的人接触。
6.8 接种活疫苗前后不进行带畜(禽)消毒和饮水消毒,灭活疫苗接种不受此限制。
6.9 消毒剂一般不具杀虫作用,杀虫剂一般无消毒作用,故消毒剂和杀虫剂应单用,不能互相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