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巧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种畜场,广西 柳州 545003)
母牛难产、胎衣不下、缺乳、乳房炎在繁殖母牛生产中较为常见,如处理不当,往往对养牛业产生一定影响。科学诊断,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避免此类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诊断要点:现代牛的品种都趋于大型品种,而作为母本的母牛,一般地方品种较多,体型偏小;还有饲养管理、疾病等方面原因,都是造成母牛难产的主要原因。饲养人员要注意观察:在产力正常,阴门松弛,基本开张的情况下,分娩缓慢不见进展,就可能发生难产。助产人员要严格手臂、阴门及会阴消毒后,手臂深入产道检查胎位即可诊断。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妊娠母牛均衡营养,合理运动,及时进行疾病繁殖,保证胎儿在体内正常生长。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对母本体型较小的要选择相对父本合适的公牛品种搭配组合,对于父本体型较大的公牛品种要选择相对较大的母牛品种做母本进行杂交组合。对产力微弱的母牛可以注射催产素进行催产,注意剂量和频次。对于产力正常,分娩迟缓的母牛可以进行人工助产,用绳子拴住犊牛前肢或后肢,顺着产道方向缓缓拉出胎儿即可。对于胎位异常的要先进行胎位矫正,然后,再进行助产。对于因疾病造成的死胎要进行人工手术,分割后取出死胎,注意术前术后消毒,以免感染。
诊断要点:由于牛胎衣的特殊结构,往往造成产后胎衣不下现象发生。初产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几率较大,还有老龄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几率也很高,在具体工作中要格外注意,及时采取措施。如果胎衣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因胎衣腐烂分解而产生毒素,从而引起母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母牛表现频频努责、焦躁不安、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水,可引起全身症状,从阴门流出红褐色带腥臭的液体,内含有胎衣碎片。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一是饲喂全价日粮,保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平衡,日粮配比要多样化,保证充足的饮水和满足青绿多汁饲料的供应,适当运动,不断提高母牛的体质,增强分娩时母牛的阵缩力,可有效避免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产后>12 h不排出胎衣的,要人工帮助或药物治疗。对于胎衣排出缓慢,在阴门外面露出一部分的农户往往采取悬挂旧鞋的办法,实际效果很好,值得借鉴;对于全部在体内不排出的要及时注射催产素,按说明给药,第一次注射后仍不排出的间隔1h重复注射1次。子宫内注入抗生素类药物,防治胎衣腐败分解。对感染严重的母牛要采取全身对症疗法,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诊断要点:可见犊牛频频追着母牛吃奶,咬住乳头不放,有的甚至被咬破,母牛不让吃奶,犊牛吃不饱不断嘶叫,身体很快消瘦,因吃不足或吃不到,往往会引起犊牛下痢,甚至造成死亡。一般母牛食欲、精神、体温都很正常,但用手挤乳头只挤出少量的乳汁或无乳。个别母牛因犊牛拱咬乳头,致使母牛发生乳房炎。
防治措施:加强妊娠母牛饲养管理:母牛怀孕第一个月日粮要精而少,保持全价营养,尽量做到日粮多样化,蛋白质种类要多,所占比例要大,一般保持在25%,植物蛋白保持在20%,动物蛋白保持约5%;注意粗纤维饲料所占比例不能超过8%,保证充足的饮水,精饲料达到2 kg,青绿饲料要保证2 kg·d-1。母牛怀孕2~8个月给予中等营养,但逐渐增加微量元素用量,一般蛋白质保持约20%,粗纤维饲料可以增加到12%,日粮喂量要达到3kg,青绿饲料可以增加到3 kg。最后一个月是关键时期,不但营养全价,还要大幅度增加喂量,蛋白质比例增到28%,植物蛋白占21%,动物蛋白占7%,青绿饲料达到5kg,精饲料日喂量增加到4 kg,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值得注意的是,母牛在产前7 d,要逐渐减少喂量,到临产前约12h要停止饲喂,饮给适量饮水,保证其正常分娩。
母牛分娩后,12 h内只饮给麸皮红糖水和喂给少量优质青干草叶,前3 d要逐渐增加喂量,到第3天达到正常喂量约60%,以后逐渐增加,到产后约1周可恢复到正常水平,整个哺乳期,要始终保持日粮全价,饲喂量呈阶梯式增加,并保证青绿饲料的种类和数量,这个时期要多喂给一些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对提高母牛乳汁分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母牛产前1个月和当日各注射1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在产后注射1次垂体后叶激素,对母牛泌乳有较好的作用。对青年母牛产后出现异常兴奋的可以注射安痛定或安乃近,效果较好。
诊断要点:通过肉眼观察触摸,可发现哺乳母牛乳房硬、肿、热、痛,母牛拒绝犊牛吃奶。
防治措施:注意饮食,多食用谷类、蔬菜及豆类饲料。注意乳房卫生,要经常擦洗、消毒,并定期按摩乳房,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治疗:采取抗生素对症治疗,肿胀严重时,可以保定人工挤乳,注意手法要轻,同时,减少青绿饲料的供给,并注意圈舍卫生,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