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全
(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220)
围产期奶牛总能摄入超过消耗,使脂肪过度蓄积而引起脂肪肝。患牛病程长,如不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救治,易伴发其他疾病。轻者产奶量降低,重者繁殖力下降或者死亡。该病以5~9岁的奶牛发病率最高,初产奶牛发病率较低。本文就一例因营养过剩引发脂肪肝的病例进行介绍。
2018年6月,李某饲养了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逐渐发病。据养户介绍其中一头6岁母牛刚产犊二周,近日发现拒食精料、青贮料,偶见有异食癖现象,产奶量减少,粪便开始干而硬,2 d后出现严重的稀便。养户发现奶牛情况不妙,急忙乘车前来我站邀诊。
据养户李某介绍,自从饲养了这3头奶牛,起早贪黑、想方设法地喂养,就担心营养不够,产奶量不好影响犊牛健康。这头母牛从怀孕初期开始,每次喂完正常草料后又给其添喂精料,希望母仔平安健壮,没想到越喂越瘦,到最后一口也不吃了。
接诊后,畜牧兽医站迅速派人驱车前往养户家中。牵遛患牛不愿走动,对草料和饮水不亲,保定后眼观病牛身体无外伤及肿胀现象,精神中度沉郁,身体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弹性减弱。叩诊有轻度腹痛症状,触诊瘤胃蠕动次数减少、蠕动稍减弱,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检测体温、脉搏和呼吸基本正常。查验料槽,除有正常的草料外,间有玉米碎和大豆碎混杂。
通过养户口诉及临诊观察,初步判定为一起围产期奶牛营养过剩导致的脂肪肝病症。为进一步确诊,对这3头奶牛分别由颈静脉采血10 mL,送回本站进行血液检查。发现病奶牛患有低钙血症,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血清无机磷浓度升,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升高,血液中酮体、谷草转氨酶(GOT)、鸟氨酰基转移酶(OCT)和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升高,明显的酮尿和蛋白尿,白细胞总数升高,血镁含量低于正常。另外2头奶牛情况较轻,但也存在血糖降低情况,据此结果对应上述判断是准确的。
本病与奶牛酮病症状非常相似,应加以鉴别。患有酮病的奶牛,病初表现兴奋不安,对外界刺激后应敏感,后期精神沉郁,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常伴有瘫痪情况出现。患牛呼出的气体、尿及奶中有酮味,尿酮检测阳性。酮病与脂肪肝都有低血糖情况,但病因和发病机理不同,发病时间、症状和血尿生化变化也不同。
本病与奶牛生产瘫痪症状相似,都有拒食、瘫痪之症。患生产瘫痪的母牛常发于产后1~3 d,而且体温降低,呼吸变慢。患牛后期伏地不能站立,颈部呈S状弯曲,舌不能自主,喉头有呼吸音,全身各部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血钙含量降低。
方一:静脉滴注50%的葡萄糖500 mL,1次·d-1,连续4 d为一个疗程;也可腹腔内注射20%的葡萄糖1 000 mL。同时,肌内注射倍他米松20 mg,随饲料口服丙二醇或甘油250 mL,2次·d-1,连服2 d,随后110 mg·d-1,再服3 d,效果较好。方二:每日口服烟酸15 g、胆碱80 g和纤维素酶60 g,同时配合应用静脉滴注高浓度葡萄糖,效果良好。方三:水合氯醛能增加瘤胃中淀粉的分解,促进葡萄糖的生成和吸收。因此可投给水合氯醛,开始口服30 g,随后减为7 g,2次·d-1,连服数日。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供给营养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干奶乳牛要限制精料饲喂量,控制体重防止肥胖;妊娠期奶牛钴、磷和碘的添加量要保证充足,产后逐渐增加精料,以防出现消化不良。妊娠后期奶牛适当增加运动量,同样也需要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肥胖;对产仔母牛要精心护理,改善粮草适口性,由少渐多增加精料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避免发生因产后泌乳等所造成的能量负平衡。同时注意观察,如有消化不良或胃肠道疾病要及时治疗。为降低脂肪肝发病率,可在母牛产前14 d开始,按每天每头计,补饲烟酸8 g、氯化胆碱80 g和纤维素酶60 g;也可从分娩开始补饲丙酸钠110 g·d-1,连喂6周,或口服丙二醇350 mL·d-1,连用10 d,均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通过上述治疗,病牛症状逐步减轻,养户也接受教训改进饲养方式,没再复诊。
这是一起典型的“养”出的疾病。舍饲奶牛没有自由,不能自主择食,食谱完全由养户说了算。养户以为喂得好就高产,喂不好就低产。这起脂肪肝就是喂出来的,也是养出来的。奶牛产前过于肥胖,肝脏内脂肪大量蓄积,势必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进而消化功能出现紊乱。加上奶牛分娩、泌乳等因素的影响,使机体负担过重,内分泌功能障碍、肾上腺功能不全等,都可引起机体血糖浓度降低。且瘤胃对糖原的利用也发生障碍,使血糖降低而发病。奶牛分娩后蛋白结合碘显著减少,造成甲状腺功能不全,也可发生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