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与危害关键点控制

2019-02-13 00:08刘枢清何宇乾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产区关键点圈舍

刘枢清 何宇乾

卫生检疫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与危害关键点控制

刘枢清 何宇乾

(山东省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66033)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有关养殖场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群体健康状况的新理论。生物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隔离、消毒和防疫,关键是对人、各种工具和环境的控制,最后达到建立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的目的。危害关键点控制的概念来自于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其要点是“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以往HACCP主要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是控制食品质量缺陷危害的一种预防性体系,是用来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有效方法。

随着中国畜禽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比例逐年增多,传统的农村散养比例大幅降低。但现有的养殖场,尤其是养殖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中,有相当一部分数量技术水平较低、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疫病控制不住,导致了规模尚可但无效益的现象产生。笔者认为,在养殖场在生产中,应当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同时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将有助于养殖业主做到依法、健康、科学养殖,同时也有助于畜产品安全、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环境保护,为现代化养殖业的建立和发展打下较好基础。

1 生物安全管理

1.1 概念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有关集约化养殖场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群体健康状况的新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传入,将养殖场外病原微生物带入场内的可能降至最低;(2)内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传播,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养殖场内从患病病畜禽向易感畜禽传播的可能。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隔离、消毒和防疫。

1.2 养殖场生物安全的主要内容

包括环境控制和设施建设、检疫与隔离、消毒净化环境、饲料和垫料的管理、无害化处理、实施群体预防、防止应激、疫苗接种和抗体检测、紧急接种、灭蚊蝇、灭甲虫、灭老鼠和防野鸟、建立各项生物安全制度等。

1.2.1 环境控制和设施建设 (1)选址: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m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2)布局:养殖场的生产区要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种用畜禽与商品畜禽分开,有条件的最好单独建场,育成圈舍和成年圈舍分开。兽医诊疗室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处;病畜禽隔离圈舍应在距离生产区200m以外的下风处,粪和污水处理场所要设在养殖场外的下风处。(3)设施:养殖场周围应建不通透的围墙和排水沟。大门口要设消毒池和喷雾消毒棚,消毒池和喷雾棚的长度要大于汽车轮胎的1.5个周长,消毒棚内应有足够的喷头,以保证对通过的车辆进行全面车的的消毒。各栋圈舍入口处设消毒盆(槽)。生产区入口处还应设更衣消毒室,内装雾化消毒设备(或紫外线灯消毒设备)。养殖场主要道路及圈舍内和运动场地面应作硬化处理,便于清扫、消毒。生产区内的道路净道与污道,净道专门用于运输幼畜禽、饲料、产品,污道专门用于运送粪污、病死畜禽、淘汰畜禽和其他杂物。冲洗圈舍的污水全部通过地下管道排入污水处理设施。圈舍建造应坐北朝南,即东西走向,这样可以保持冬暖夏凉,给畜禽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圈舍屋面和外墙壁涂以白色,可防热辐射。圈舍内尽可能安装排风扇,以便夏季高温时使用。

1.2.2 隔离 (1)引种隔离:引种原则:种源提供场的健康等级必须高于引种场,引种前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等手段了解种源提供场的基本健康状况并依据健康匹配原则确定种源,禁止从健康等级低于本场的种源提供场引种;禁止从疫区引种或引种运输时经过疫区;禁止使用不明健康状况的遗传物质(如精液,冻精)和生物制品(如组织活疫苗,生化肽类疫苗)。隔离适应:新引进的畜禽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并适应本场环境条件后混群,最大限度减少引种带来的风险。(2)人员隔离:未经许可,任何外来人员不准擅自进入场区;本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要确保进场前至少1周的时间未接触其他与本场饲养品种相同的畜禽;饲养人员进生产区前必须在生产区外隔离一定的时间,隔离时间未到,禁止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时要穿着专用的工作服,不得穿着专用工作服离开生产区;饲养人员不得相互串门聊天;驻场兽医不得从事与场内生产无关的诊疗活动;可规定饲养人员每月轮流集中休假,以降低人员频繁进出带来的风险。严禁外人进入生产区挑选购买畜禽及产品。(3)病畜禽隔离:发现疑似患病畜禽,要及时报告,尽快诊疗,尽早隔离并采取紧急措施(封锁、捕杀并无害化处理和消毒)。(4)物品隔离:生产人员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生产区内;饲养人员各圈舍使用的生产工具应当固定,禁止相互串用;禁止任何可能受到污染或接触过场外畜禽的设备、工具和物品进入场内;禁止在场内食用外来的、与本场饲养品种相同畜禽产品(包括方便面和罐头食品)。

1.2.3 消毒 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实施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消毒要根据消毒对象选用不同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1)环境消毒: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的地面、道路、园地的消毒,地面和道路应清扫后选用碱性消毒剂喷洒消毒,每隔15d喷洒消毒1次。圈舍周围园地的土壤要经常翻耕,利用日光照射、紫外光线杀灭病原微生物。(2)圈舍消毒:饲养中圈舍消毒。圈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圈舍地面要每天清扫,饲槽、水槽要定期清洗污垢。畜禽活体可用带畜禽消毒方法,但在实施疫苗免疫前后各1d不可带鸡消毒。空舍消毒。养殖场应选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畜禽出栏后立即对墙壁、地面、棚顶、笼具及圈舍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第一次喷洒消毒后集中清除垫料、剩料、垃圾、粪便,并将之运送到指定区域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后每隔7d消毒一次,直至空舍期结束。空舍期的长短根据不同的畜禽品种确定,最少的也不能少于14d。(3)饮水消毒:一般养殖场使用自来水,通常已用有效氯制剂进行消毒;对使用河水或井水的养殖场,可在河水或井水中加入有漂白粉消毒后使用。(4)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大门口时,要经大门人行通道消毒垫进行鞋底消毒。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换衣服、鞋、帽,双手要在盛有消毒药液的盆中浸泡洗擦几分钟。(5)车辆消毒:在运输畜禽、产品、饲料、垫料的前后,对车箱内外和车底都要全面清扫和洗刷,并选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6)其他物品消毒: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物品都应当在驻场兽医的监督下,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兽医室内的冰箱、冰柜也要定期清理、消毒;兽用注射器、针头等在使用前后都要清洗、煮沸消毒,烘干存放。

1.2.4 饲料和垫料的管理 饲料和垫料的管理工作应得到充分重视,要从非疫区购进,购进的饲料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贮藏间里,防止霉变。垫料要在畜禽进栏(舍)前一次性进够,防止中途携病入舍。垫料可用有机氯制剂充分喷洒混匀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阳光照射12~24h后方可入舍。因为饲料或垫料霉变,霉菌散布到空气中,会使畜禽呼吸道感染疫病;饲料中霉菌和毒素会使畜禽发生疾病;霉菌毒素还会使畜禽免疫组织器官受损,引发免疫抑制。

1.2.5 无害化处理 日常产生的粪污可采用堆积发酵、生产沼气、污水处理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对病死畜禽应送往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处理。过期或用剩下的疫苗、疫苗空瓶以及用过的消毒棉球等废弃物应当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当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病死畜禽及污染严重的饲料、粪便等。

1.2.6 日常保健 (1)有目的使用维生素类的饲料添加剂,推广试用有机酸、益生素、酶制剂和植物性添加剂(牛至油、黄芪多糖等)。不用原料药,少用抗生素,以免药残和耐药。(2)在环境过热、过冷、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换料、转群以及燃放爆竹等应激因素影响下,会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引发疫病发生。因此,要加强管理,避免不良条件发生,慎防畜禽发生应激。

1.2.7 免疫 (1)免疫程序:养殖场应当根据所在地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场内存栏畜禽体内免疫抗体效价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制定免疫程序时不但要考虑免疫密度、抗体滴度和免疫保护周期,还要充分考虑不能过度免疫而导致免疫麻痹。(2)规范操作: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和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免疫操作,做到剂量足、部位准、方法对、效果好,确保“真打苗,打真苗”。(3)紧急免疫:场内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进行紧急接种。接种顺序应按健康群、疑似病群、病群的顺序进行,即立即从离发病舍最远的健康舍开始,尽快实施紧急接种。(4)疫苗管理:①疫苗运输:运输疫苗应采用冷链运输方式。疫苗量大时可用冷藏车运送;量少时常用的方法是将疫苗用报纸包裹,放于泡沫箱或者保温箱内,再放入冰袋降温。②疫苗保存:疫苗储存的基本常识是活疫苗的储存条件一般是-15℃,灭活疫苗和免疫血清一般在2~8℃保存,不能低于0℃。储存用的冰箱或冰柜必须专用,不能与食物同放,遇到停电时尽量少开门。接近保质期的最好废弃。

1.2.8 防病媒生物 苍蝇、蚊子、甲壳虫、库蠓、野鸟和老鼠等都属于病媒生物,可携带和传播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养殖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效防控。

1.2.9 建立各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从生产到销售,从场内到场外,以及全场的全体工作人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诸如门卫登记制度、进出人员消毒制度、饲养人员更衣换鞋洗手制度、运输车辆消毒制度、环境消毒制度、圈舍消毒制度、计划免疫制度、防疫技术操作制度、不养其他动物制度以及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制度制定后要公示于众,实现人人遵守执行。

2 危害关键点控制

2.1 危害关键点的确定

综合分析,养殖生产过程可能遇到的危害有三大类: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其中又以生物性危害和化学性危害的风险更大一些。尽管有些危害可以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危害,如兽药残留可以通过全程禁用药物、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和休药期等方法控制。环境应急因素在设计和选址、建设时就应当予以控制。但对于生物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动物疫病)控制,笔者认为应该将隔离、消毒、饲料和垫料的管理、免疫、防病媒生物五个环节应作为危害关键点,因为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就无法将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2.2 控制体系的建立

(1)按照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建立的常规步骤,在列出可能出现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后,要确定每一关键控制点必须满足的关键限值,并列出监控措施及相应的纠偏措施,以便在日后工作中能对每一程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动物生产过程中疫病所造成的危害。(2)目前建立控制体系通常都是参照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管理体系。(3)建立管理体系所需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SOP)、记录表格等。

2.3 管理体系文件应当重点规定的内容

2.3.1 生物安全管理(动物防疫)主管 具体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管理(防疫工作)的主管部门和人员。

2.3.2 风险评估 规定对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各环节的控制措施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价,以识别可能存在的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3.3 引入畜禽 引入畜禽的途径和应当遵循的原则、具体工作流程、执行的标准等。

2.3.4 疫苗及药品管理 (1)养殖场内部需用的疫苗和药品(含消毒剂)的明细清单。(2)采购数量的计算方式、审批程序和采购方式。(3)供货商的评估,确认《合格供应商名录》。(4)《合格供应商名录》经批准后实施采购。(5)采购疫苗及药品时应在签订采购合同条款中要说明不含有违禁的成分。(6)对采购的疫苗及药品按采购合同条款中要求和质量检验规定进行抽样验收,并做好检验记录或由供方提供检测报告。(7)对检验不合格的疫苗及药品及时进行销毁。(8)疫苗及药品储存要求(含储存条件、监控方式和监控记录等内容)。(9)疫苗及药品的领用。

2.3.5 免疫接种 免疫程序,免疫操作规程。

2.3.6 消毒规程 对不同区域、不同消毒对象、不同时期的消毒操作及消毒效果验证做出详细的具体规定。

2.3.7 人员控制 明确规定出入办公、生活、生产、圈舍、粪污处理等不同区域人员的范围、条件及控制措施。

2.3.8 物品控制 明确规定进入办公、生活、生产、圈舍、粪污处理等不同区域物品的范围、条件及控制措施。

2.3.9 饲养管理 对养殖场内部环境、设备操作、饲料和饮水检测、全进全出、饲养密度、畜禽入舍前检查、畜禽入舍后观察、日常饲料和饮水消耗、消毒、垫料清理更换等工作要求及程序做明确规定。

2.3.10 病媒生物控制 对防野鸟、杀昆虫、灭老鼠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效果验证做明确规定。

3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养殖场有关生物安全管理和危害关键点控制的几点认识,由于水平所限,可能并不完整。生物安全管理和危害关键点控制是养殖场防控畜禽疫病、安全生产的新理念、新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和危害关键点控制,摸索出新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2019–08–01)

S851.33

C

1007-1733(2019)11-0041-04

猜你喜欢
生产区关键点圈舍
肉兔育肥抓好七个关键点
建筑设计中的防火技术关键点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关键点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