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旭 范荣香
疾病防治
规模猪场仔猪常见咬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曾光旭①范荣香②
(①新希望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平度)技术研发中心 山东 青岛 266700 ②山东省肥城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在规模化养猪持续性生产和连续周转的生产模式下,猪场内仔猪咬尾现象逐渐增多,致使猪群生长发育减缓、机会性感染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产出肉品质低劣,严重影响仔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为减少仔猪咬尾综合症的发生,笔者对规模场几种常见的仔猪咬尾原因作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养猪同仁们参考。
猪咬尾现象在各养殖场的发生率都较高,尤其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生猪养殖场更为严重[1]。猪咬尾症发生原因较复杂,其中与应激关系密切,多种应激因素都可诱发咬尾,还与营养因素、管理因素、行为习性、疾病因素等密切相关[2]。咬尾发生后较难控制,尤其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率更高[3]。咬尾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据报道,发生咬尾症恶癖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比正常猪群下降约26.4%。同时,猪群间互相啃咬造成了继发感染,被咬尾仔猪容易因败血症和脊髓炎而死亡。
笔者多年在保育生产第一线,见过多起仔猪咬尾的案例。一般被咬猪惊恐不安,在栏内来回躲藏,不敢采食和饮水。仔猪对血腥味有特殊的偏好,对受伤猪展开群咬攻势,受害仔猪尾巴被咬破,鲜血不止,轻者局部发炎、红肿、组织坏死、行走困难;严重者尾巴可能会被咬掉半截,甚至全部被咬掉,只留下鲜红模糊的肉组织。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形成开放性伤口,暴露于细菌数含量高的外界环境,常常继发感染,炎症部位上行扩散,造成脊椎炎症,还可引起肺、肾、关节等炎症,任其发展下去,最后出现皮肤苍白、贫血、生长发育缓慢,成为“僵猪”,影响正常出售,失去饲养价值。
仔猪咬尾实际上是饲养管理中多方面应激因素频繁导致的应激综合症,发生原因较复杂,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管理因素、行为习性因素、疾病因素等[4]。本文主要介绍规模猪场最常见的环境改变(转群并栏)、饲料饮水不足、饲养密度过大、注射疫苗出血等几种病因。
2.1 环境因素 每一只猪都会对生长环境及周围环境等异常敏感。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益,规模猪场大多采用早期断奶(一般选择21d)的方式。仔猪断奶过早,正常的吮吸行为习性缺失,将吸吮行为变为咬尾行为,加上转群、换舍、并栏,整个环境突然发生改变。猪在转群后,要熟悉料槽、水槽等新环境及设施,争夺位次,极易发生打斗,啃咬,引起猪群撕咬。此外,仔猪生理性的磨牙和病态的刻板行为也可造成咬尾的现象发生。
2.2 饲养因素 规模猪场多采用自由采食,但由于添料时间不及时或者自动加料槽堵塞,料槽空料,造成仔猪饥饿时间较长,喂食时会发生哄抢而互相打斗、撕咬。料槽个数不够或者不够长,有的强势的猪抢到料吃,其余仔猪只能一旁等候,出于焦急、无聊或者报复,开始进行攻击,撕咬吃料猪尾巴。个别猪身上粘到饲料,还会出现咬身体的情况。如果饮水器不够,堵塞,出水少,在出现缺水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咬尾
2.3 管理因素 猪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随着仔猪的长大,当未及时扩栏或组群方法不恰当,猪群长期处于一种相对拥挤的状态,极易养成猪的攻击性行为。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而互相咬斗,造成大欺小,强欺弱。同时,猪只来回摆动的尾巴在狭小的空间里也比较显眼,容易引起其余仔猪的好奇,当乳头一样咬,这就增加了咬尾的机会。其次,猪只在运输、免疫、并栏、屠宰时方法不当,产生的应激极易引起猪咬尾咬耳的发生[5]。仔猪瘙痒时摩擦皮肤,毛细血管破裂,而猪的嗅觉灵敏,对血液异常偏好,咬尾难以避免。笔者就见过多起仔猪因为刚打完疫苗比较兴奋,躁动不安,个别仔猪脖子上有出血而造成的咬尾。另外,猪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高,湿度过大,也是触发猪群躁动的关键性因素。
(1)加强对猪舍的巡视,主要从料、水、通风入手,排查各项应激因素,根据猪只的精神和健康状况判断应激水平。保证下料口顺畅,饲料新鲜,饮水器高度合适、水压水流量正常。猪群需要在不同阶段合理分群,可以按来源、品种、体重、体况及采食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群及定栏。如果出现群体差距大,特别弱小的仔猪及时挑出。转群最好是整栏转,尽可能减少合群或重新组群。出栏做到全进全出,防止交叉污染。日常饲养由专人负责,定岗定位,减少饲养员的频繁更换,也避免不必要的窜舍活动。猪群密度控制在断奶仔猪0.23~0.33m2/头,3~4月龄育肥猪以0.4~0.6m2/头。每次疫苗注射的针头大小要合适,注射部位要准确、避免打飞针出血。(2)实际生产中,发现咬尾的猪第一时间挑出单独隔离饲养,用0.1%~0.2%高锰酸钾液清洗尾部伤口[6],也可用电热剪尾钳将咬烂的尾巴缓慢剪掉,注意最好靠近尾根部连带小部分正常组织剪下,保证把所有坏死组织剪除,以快速止血形成新的电烙面,防止继发感染。轻微发炎的伤口可以涂抹红霉素软膏、碘酒或者甲紫溶液促进愈合。受害猪需连续注射2~3d阿莫西林和安痛定,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效果。有条件的可以在栏内撒点密斯陀(MISTRAL)粉干扰血腥味,干燥猪身上的血迹,抑制细菌繁殖,改善小环境。对有咬东西恶癖的仔猪,可以给与新鲜的树叶、树枝、青草、木头、饲料口袋等当“玩具”啃咬,满足其好奇心,从而转移、分散其注意力,不再咬尾。以上方法,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猪咬尾症发生后应尽早处理,否则可能蔓延到其他猪只,找出猪咬尾的直接原因是处理问题的关键。猪场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缓猪咬尾症的发生,包括改善养殖环境( 温度、通风)、提供均衡营养(如氨基酸、矿物质,额外提供多维等)、加强饲养管理( 如及时制止猪群争斗、减少分群等)、满足行为习性(如提供玩具、避免强光刺激)、定期防虫驱虫等[7]。猪对卫生环境很敏感,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圈舍清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猪的紧张行为。向猪舍内所有猪喷洒碘溶液或者密斯陀(MISTRAL)粉也能起到有效预防仔猪咬尾发生的作用。
[1] 孟宏. 引发猪咬尾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 现代畜牧科技, 2019(9): 36.
[2] 李勇生, 赵秋霞.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分析[J]. 畜牧兽医杂志, 2012, 31(2): 61-62.
[3] 陈英辉. 猪咬尾症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2): 135.
[4] 骆生山. 对猪咬尾症的认识和探讨[J]. 猪业科学, 2012(11): 134.
[5] 关红民. 规模化猪场猪咬尾咬耳综合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J]. 畜牧兽医杂志, 2016, 35(4): 63-64.
[6] 宋志芳, 解佑志, 于国生等. 母猪营养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法[J]. 猪业科学, 2018(6): 81-82.
[7] 黄立. 猪咬尾症的防治[J]. 中国猪业, 2011(9): 30-31.
(2019–08–05)
S858.28
B
1007-1733(2019)11-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