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洁
浅谈肉鸡腿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孙洁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276300)
肉鸡腿病在本县多发。肉鸡腿病是影响肉鸡正常运动能力的腿部疾病,表现为腿肌无力,腿部骨骼变形,关节囊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症状,造成肉鸡跛行、瘫痪,严重影响运动和采食,制约生长速度,造成淘汰率升高,胴体品质下降,严重降低养殖效益。该病发病率约为1%~5%,成为制约肉鸡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肉鸡腿病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能引起鸡腿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传染性疾病、肉种鸡的管理和营养、肉鸡的饲料日粮营养、不良的孵化温度和通风、肉鸡鸡舍管理等诸多因素。
1.1 遗传因素 国外有资料表明,肉鸡软骨营养障碍是一种遗传性状,腿病可能与一种主要的性连锁隐性基因有关。在相同条件下,仔公鸡腿病发生率大于母鸡,发病日龄多见于3~6周龄。其发病率与日龄、品种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育种公司加强了对腿部骨骼强度的选育,遗传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减低。
1.2 传染性疾病影响 (1)新城疫(NDV)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鸡的传染病,近年来各地流行的多是非典型的鸡新城疫,病鸡有呼吸道症状、精神委顿、步态不稳,一肢或两肢的跛腿或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2)马立克氏病(MDV)典型症状是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大劈叉”姿势。病鸡肌肉萎缩,爪子多弯曲。本病还伴有肿瘤、瞳孔边缘不齐、身体消瘦、胸骨薄如刀刃等症状,较易确诊。(3)传染性脑脊髓炎(AE)病鸡大多在1~2周龄出现神经症状,最初表现为行动迟钝,继而表现为雏鸡不愿走动而蹲坐在自己的附关节上,或出现一侧或双侧腿麻痹,有时在腿、翼、头部可见明显的阵发性震颤。(4)病毒性关节炎(REO)4周龄以上的鸡多发,病鸡表现跛行,小腿肌腱肿胀,有的断裂,伴有皮下出血。(5)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关节炎型)某些疾病或管理不到位是发生多种细菌共感染的诱因,如刺种免疫、外伤、饲养管理不当等。病鸡关节肿胀,呈紫红或紫黑色,有的溃破,并形成黑色结痂,有的鸡出现趾瘤,脚掌肿大,有的鸡趾端坏疽、干脱。(6)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鸡只的关节、爪垫,肿胀,跛行,常伴有胸骨囊肿,饮食欲下降。病变多发于跗关节和脚垫,跗关节红肿、变形,行走呈“八字步”,甚至不能行走。
1.3 肉种鸡的管理、营养与腿病的关系 胚胎发育完全依赖于母鸡所产种蛋内储备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D、矿物质和脂肪酸这些特定的营养元素在骨骼早期发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出壳前的3~4d是氧气消耗的高峰期,在这个时期胚胎的骨骼和肌肉等许多组织都处于最快的发育期。蛋壳传导性较强的种蛋,其胚胎在出壳期骨骼的发育更为充分。如果出壳期有较多的剩余卵黄,说明胚胎摄入的营养物质较少,必然会导致骨骼发育不充分。而蛋白和蛋壳特性及卵黄成分等均受肉种鸡在育成期和产蛋期的营养和管理因素的影响,肉种鸡营养不足或管理上的应激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肉种鸡管理不当会引起种蛋特性的变化,造成出壳时骨骼发育的差异,进而影响到肉鸡出现腿部运动障碍。
1.4 肉鸡的饲料日粮和营养因素 (1)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这是由于代谢障碍引起的腿病。研究证明,高能量和高蛋白日粮促进了雏鸡的快速成长,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但腿病发生率明显提高,因为当使用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饲料喂鸡时,尿酸盐大量沉积于关节,形成关节型痛风。(2)日粮钙磷含量及钙磷比例:日粮中的钙磷含量及有效磷水平对肉鸡的腿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肉鸡对钙磷需要量大,容易发生钙磷缺乏症,导致鸡患软骨症,骨质疏松症,比较常见的是两腿呈“八”字,龙骨呈“S”形。(3)日粮中电解质平衡:增加日粮中正离子(K+Na+Mg+)的含量,可以减少腿病的发生率。(4)微量矿物质含量,与肉鸡腿病有关的微量元素有锰、铜、锌、硒等。当肉鸡缺锰时引起胫骨关节增大,行走困难;锌缺乏时,病鸡运动失调,长骨短粗,跗关节肿大,腿脚皮肤鳞片状,重者发生坏死性皮炎;铜的作用主要在于共价交换时形成原纤维所必须,缺铜时肉鸡表现易骨折,运动失调,骨骼处软骨增厚,痉挛性麻痹等。硒和VE缺乏往往同时发生,缺硒能使VE的吸收受阻,从而引起肉鸡脑软化,两腿痉挛,麻痹,共济失调。(5)维生素的含量:VD缺乏时引起佝偻病、软骨症;VE缺乏时引起脑软化、共济失调;VB1缺乏时引起外周神经麻痹,常表现为“观星”现象;VB2缺乏时病鸡的脚抓弯曲,瘫痪;胆碱缺乏时产生滑腱症;烟酸缺乏时引起关节肿大,腿骨弯曲。(6)抗营养因子:用含抗胰蛋白酶因子和脲酶活性高的豆饼喂鸡时腿病发生率高。(7)霉菌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T-2毒素。它们在常规饲料中普遍存在,在污染严重地区发病较高。
1.5 孵化条件对腿病的影响 结缔组织的发育和骨的钙化始于胚胎发育期,骨骼的最快生长一般在出壳的前后几天内,所以当孵化条件对胚胎发育产生足够大的应激时,在出壳时或育雏前几周会发现雏鸡腿病问题较严重。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会受到温度应激的影响,尤其是出壳时的温度。如果入孵前种蛋进行充分的预热和孵化早期给与良好的通风避免出现低温,可以使骨骼充分发育,降低脚趾畸形和腿部骨骼的发病率。同时,孵化后期较高的温度和缺氧,会减缓骨骼的发育,增加两腿之间的骨不对称性。孵化温度对鸡胚骨骼发育及出壳后骨骼畸形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一应激所采用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孵化条件对雏鸡骨骼和肌腱的发育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肉种鸡的饲喂方式。
1.6 肉鸡舍管理因素 (1)外伤:机械性骨折、扭伤引起的炎症。如垫料质量粗劣、垫料内有尖锐异物、免疫和称重时抓鸡操作粗暴,可能导致鸡只腿部机械性骨折或扭伤。外伤若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就容易引起局部细菌感染。(2)鸡舍环境: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易引起肉鸡低血糖症,肌肉颤抖、瘫痪,高温会促使笼养肉鸡骨骼强度较弱和变形。冬季鸡舍内寒冷、湿度大,垫料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特别是缺少氧气的环境,可诱发鸡的腿病。有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中毒,也会引起腿病。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活动困难,长期卧在地上,会引起腿病。水料线高度过低,肉鸡卧着采食和饮水,会引起腿病。水线乳头漏水,垫料潮湿,也容易引起足垫皮炎和腿病。日常饮用水水质微生物超标严重,导致鸡群细菌病感染严重,夏秋季尤为明显。(3)光照:肉鸡饲养不易使用连续光照,高强度光照可刺激胫骨生长的发育,减少腿病的发生,但光照时间过长和光照强度太大,鸡群活动量较大,易发生腿病。(4)中毒:常规用药中毒均会引起腿病,常见症状是食欲废绝,两腿发软,瘫痪,腿向外伸展,行动困难。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霉菌毒素中毒)能够导致或加重骨骼病变。由于与VD代谢的相互冲突和干扰,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素都会使骨骼强度降低。
1.7 其他因素 雏鸡运输过程中的出现高温,不但会造成雏鸡脱水,鸡爪发绀,抵抗力降低,也会造成雏鸡共济失调,关节肿胀,腿外翻等腿病问题。
肉鸡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与以上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诊断肉鸡腿病时,不可轻易下结论,而应对鸡群的饲养管理、环境条件、饲料日粮、孵化环境、运输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做好肉鸡腿病的综合预防性工作。
2.1 严格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 针对引起腿病的传染性因素,搞好疾病防治,做好疫苗接种和预防工作,降低部分细菌和病毒感染诱发肉鸡感染腿病。对患鸡要及早隔离,精心管理,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杜绝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对于没有饲养价值的病鸡和瘫鸡应及早淘汰,消灭传染源,将损失降到最小。
2.2 加强饲养管理,为肉鸡提供和创造适宜的环境 鸡舍要经常通风,卫生干燥,垫料要松散,防潮,定期更换,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喂方式采用少喂勤添方式,以增加鸡啄食和运动时间,在扩群和疫苗防疫时,尽可能减少应激;雏鸡运输过程中要使用空调车,保证车内温度,防止高温应激。具体要求如下:(1)夏季防止高温高湿环境,保证鸡舍通风良好;冬季要保证育雏温度和湿度,防止通风不良和温度忽高忽低,处理好保温和通风的关系。(2)根据不同日龄需要及时调水料线高度,防止鸡卧着采食饮水。(3)饲养的密度要适宜,饲养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扩群,3~4周龄后,不超过13只/m2。(4)采用勤添少喂的方式投料,增加鸡采食和运动时间。(5)如果是垫料平养要注意选择优质垫料,潮湿垫料要及时更换,以防止细菌滋生尤其是霉菌污染。(6)光照:哈伯德肉鸡的特点就是活波、好动、容易兴奋,因此消耗本身的机体能量,从而增加料肉比,增加腿病的比例,容易引起啄肛,根据这个特点笔者从第2周开始可以根据鸡群的活跃程度和鸡群体重,来更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进行适当控光,降低活跃度,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减少腿病和啄肛的发生,控光时间最多6~8h,熄灯前鸡舍温度可以调高一度。第一周的光照要亮,保持在40lux,从第2周开始,光照强度逐渐降低到2~5lux。10日龄后每天关灯6h以上,有助于雏鸡的骨骼发育和腿部健康,切记一定要定时开关灯。称重和免疫抓鸡时要轻抓轻放,减少对鸡的应激和腿部损伤。
2.3 提供平衡营养 按照育种公司推荐的营养标准进行配置各生长阶段的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营养均衡,满足肉鸡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保证电解质平衡,减少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同时不使用霉变饲料。哈伯德肉鸡对部分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多于其他品种,尤其前2周内的骨骼和关节,高温、高湿、腺肌胃炎、肠炎、运动过载、光滑或者不平整的饲养地面等,都会加重骨骼和关节的病变。
(2019–09–04)
S858.31
B
1007-1733(2019)11-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