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明
(大庆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1)
肱骨骨折是骨外科患者就诊的常见病之一。临床研究显示,近11%~12%的肱骨骨折患者可发生桡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正常功能及生活质量[1]。而骨折所致的神经损伤若得不到有效的临床治疗,可引起其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正确选择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肱骨骨折的愈合及神经功能的有效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上肢损伤洗方治疗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80例。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40例,其中男 21例,女 19例;年龄 15~64岁,平均 33.2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5~64岁,平均33.4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拆除石膏后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B12、依达拉奉针等药物进行营养神经治疗,此外加用上肢损伤洗方进行治疗。上肢损伤洗方药物组成:丹参35 g,海桐皮、桂枝、伸筋草各 25 g,红花、川芎、当归尾各20 g,鸡血藤、羌活、莪术、三棱各 15 g。在患者拆线7 d后,给予患肢熏洗,将方剂中诸药放置于2000 mL注满水的锅中煮沸30 min,先用蒸汽熏患肢,待水温度与机体皮肤温度相适应时,将患肢放进药水中约20 min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肢进行按摩,2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3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 25 g,芍药 20 g,桂枝、生姜各15 g,大枣 15枚。每次 100 mL,日服 2次,7 d为 1个疗程。连续应用2~3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状况等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优良率=(优+良)/病例×100%。生活质量:采用 SF-36量表通过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和总体健康(GH)等 5个方面评判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恢复率=(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经治疗后效果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0%、97.5%,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观察组SF-36量表中SF、PF、RE、MH和 GH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2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目对比分析 (±s)
表2 2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目对比分析 (±s)
组别 例数 SF PF对照组 40 75.40±5.16 67.46±4.32观察组 40 88.69±6.30 89.66±6.61 RE 74.01±4.95 88.96±6.78 MH 76.88±4.61 89.80±5.20 GH 66.64±3.80 88.31±4.90
2.3 2组神经功能恢复对比分析 观察组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65.0%(26/40),部分恢复 32.5%(13/40),未恢复0.25%(1/40),恢复率为97.5%(39/40)。对照组桡神经完全恢复 50%(20/40),部分恢复 32.5%(13/40),未恢复17.5%(7/40),恢复率为82.5%,2组桡神经功能恢复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92,P<0.05)。
肱骨中下段骨折时,容易使桡神经出现损伤,同时桡神经在上臂紧贴肱骨中 1/3骨折等解剖结构的原因,所以骨折多好发于中下段位置。若不及时给予安全相应的有效治疗,可严重影响肱骨骨干及桡神经正常的功能恢复,从而影响患肢手部的运动功能[2]。因骨折时受损的桡神经为运动感觉神经,在其损伤后,可致使该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损伤。桡神经受损后感觉障碍,表现出背伸手腕、背伸拇指、伸展2~5指掌指关节的功能障碍以及手背部分区域的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等情况[3]。运动功能障碍则会出现桡神经所支配区域的各种肌群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患肢掌指关节不能伸直,腕和各手指下垂,患肢上臂肌群出现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的初期,应尽早对其进行有效治疗。
中医学认为,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属“筋伤”“痹症”等范畴,骨折后气滞血瘀,气血闭阻不能通行,且卫气不固,以致于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机体。风寒湿邪与瘀血搏结,导致腕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治疗当以祛风散寒,行气化瘀、活血通络为主。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学在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上肢损伤洗方,此方剂由多种中药如防风、伸筋草、海桐皮、桂枝、川芎、归尾、红花、透骨草、千年健、丹参、威灵仙等药物组成。其中防风、威灵仙、桂枝、川芎祛风散寒;伸筋草、红花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应用该方在熏洗时由于热力的作用使得毛孔开放,致使血管扩张,有利于药物渗入到机体内,起到宣通气血、舒经通络的作用[4]。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大枣、芍药、生姜等五味药组成。其中,方中黄芪为君药,性微温,具有祛邪扶正、补元固表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压、抗菌、利尿及保肝等功效[5];桂枝具有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促阳化气之疗效[6];芍药有益血补气、柔肝止痛、抗炎抗菌等功效,可治四肢拘挛疼痛、阴虚发热、抗溃疡等效果[7];生姜发汗解表、温经通脉,同大枣均为使药,助桂枝和芍药调营和卫。此方剂以通经络、补卫气为主,可预防术后水肿的发生,提高机体修复。本研究中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7.5%明显优于对照组80%;观察组 SF-36量表中 SF、PF、RE、MH和GH各项目分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桡神经功能恢复率97.5%明显优于对照组82.5%。
由此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上肢损伤洗方治疗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