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佳
摘 要:随着私立学校国际化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英国基础教育学校在中国办学。文章旨在概括近年来英国私立学校在中国办学的近况,并以惠灵顿国际学校为例,进一步介绍国际学校的学校文化、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探讨英国学校在中国办学背后的原因和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在面对国际学校带来的不利影响或挑战时,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关键词:英国教育 基础教育 惠灵顿国际学校
一、英国私立学校在中国办学近况
英国品牌学校在中国办学已经有二十余年历史,稳坐中国国际学校头把交椅,部分英国顶级私校早已扎根中国,进入强势发展阶段。教育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中英两国外交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国际学校数量增长,中英合作办学和英国品牌学校入驻中国等合作项目增多。2018年初,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访华并带来了5.5亿英镑的中英教育合作项目,更有一批英国私校首次登陆中国大陆。早期来到中国办学的一些学校品牌如今已在中国发展成熟并不断扩大规模。
(一)英国私立学校数目激增
就已开办和准备开办的英式品牌国际学校进行盘点,发现这些学校来华势头迅猛,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问创教育(Venture Education)2019年度的《在华英国私立学校报告》(Report on British Independent Schools in China)显示,尽管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放缓,但是中英教育的“黄金时代”几乎没有放缓的迹象。2020年已有5所已确认在中国的开放日期及地点的英国私立学校(见图1)。
2019年有14所英国私立学校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其中包括英国现存连续办学时间最长的私校坎特伯雷国王学校以及舒兹伯利公学(又译什鲁斯伯里学校)。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有22所英国私立学校在中国大陆地区办学。到2019年底,这一数字增加一倍以上,2018年新增10个校区,2019年计划再增加14个校区。
(二)学校品牌日趋多样化
成功的私立学校已经确立在海外开设特许经销权的模式,伦敦南部的杜威学院(Dulwich College)和伦敦西北部的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等学校都在中国开设了分校[2]。2018年以前,10所不同的英国私立学校在中国开设了国际学校。不过到了2018年出现了5所新学校开设了他们在中国的第一所国际学校,还有另外9所学校于2019年在华开设他们的首家国际学校(见图2)。
根据英国国际贸易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统计,截至2017年底,近10所英国私立学校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区建立超过25所海外分校,英国公学哈罗、惠灵顿、德威、墨尔文、威雅等在十几年前已分别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多个主要城市建立分校。
(三)城市的日趋多样化
国际学校不再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专利。2018年,深圳、福州、徐州、无锡都开设了首家英国私立学校;2019年,南京、广州、重庆、合肥、佛山等城市也将陆续开设本地第一家英国私立学校。
总体而言,中国的国际学校市场正在不断扩大,仅2018年就新增了 87所国际学校,总数达到了821所。在这些学校中,英国课程最受欢迎,提供普通中等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A-Level)的學校占40%,比例高于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的26%和国际文凭(IB)课程的15%。此外,随着中国父母对于IB课程的认可,国际学校接收中国公民的比例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与仅向外籍公民开放的私立学校(15%)和公立学校中设立的国际部(33%)相比,在2018年面向中国公民开放的私立学校的数量首次占到国际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达52%。
二、惠灵顿国际学校概况
惠灵顿国际学校是英国惠灵顿公学的海外分校。英国惠灵顿公学是一所男女同校可寄宿学校,坐落在伦敦近郊伯克郡,是1859年维多利亚女王为纪念大不列颠最伟大的军事家并曾两度任英国首相的惠灵顿公爵而建立的,该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进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就读。惠灵顿公学自20世纪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英国国家基础教育的中心。近十年来,英国惠灵顿公学全面实现了男女混校制。时至今日,惠灵顿公学已是英国最受尊敬的学府之一,同时也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先驱。
英国惠灵顿公学在学术方面享有盛誉,无论是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课程,A-Level课程,还是IB课程,惠灵顿公学学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为例,该校有25%的IB学生成绩超过40分,其中最高分为44分。2018年,平均得分为36.5分,明显高于29.5分的全球平均水平,所有学生均获得至少30分的成绩并取得文凭。这使惠灵顿的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所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入一些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学府。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的学生在历年国际GCSE考试(IGCSE)中绝大多数获得了A*的成绩,其次是A。例如,2018年,76%的IGCSE成绩为A*或A,96%的学生的IGCSE等级为A*或B,47%为A*。
该校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被称为“惠灵顿校友”(Old Wellingtonians,OWs)。成才后,他们踊跃支持学校发展,不仅加深了与母校的各种联络,而且在校园内开办各类讲座,所有这些都使惠灵顿公学在21世纪众多的学校中独树一帜。
(一)惠灵顿在中国的办学概况
2009年,惠灵顿公学理事会通过决议开办海外分校,第一个海外市场就选择在中国。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以及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分别于2011年、2014年成立。惠灵顿(中国)的第三家国际学校——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也于2018年9月开学。
针对广大中国家庭日益增加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惠灵顿(中国)还先后开办了惠灵顿(上海)双语幼儿中心、天津惠灵顿双语幼儿园以及天津惠灵顿国际课程中心。由英国惠灵顿公学提供教育咨询服务、惠灵顿的姊妹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杭州市萧山区惠立学校也于2018年8月开学。
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是英国惠灵顿公学在成功开办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之后在海外的第二所国际学校,也是惠灵顿公学与陆家嘴集团在天津成功合作后的再次合作项目。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是一所私立、非营利性、男女同校的全日制寄宿学校,接收3~18岁的学生。它于2014年与惠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合作成立,是全球顶尖的男女同校可寄宿学校之一。上海惠灵顿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从幼儿园至高中的总计1500名学生。
(二)学校文化
以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为例,中学部根据英国惠灵顿公学的传统,设立了四个“学舍”(Four Houses)。这四个“学舍”实施社团化管理,每个“学舍”都有不同年级的中学生,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起活动或竞赛的单位[4]。而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则设立了七个“学舍”。社团文化被惠灵顿的中学生发挥得淋滴尽致。这种“准大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三)教学理念
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以英国惠灵顿公学传统的八大智能教育理念为基础,即逻辑和语言、体育和文化、自我认知和人际、道德和精神。这一独特的教育模式是受到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而形成的。根据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学习过程可以从传统的逻辑和语言学习扩展成为更全面的教育。这与中国教育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理念殊途同归。
(四)培养目标
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秉承了英国惠灵顿的五大核心价值观,包括勇气、正直、善良、尊重、责任感,旨在培养学生热情、慎思、独立、个性、包容五大特质。具体来说,第一,惠灵顿国际学校希望学生对他们在学校期间所做的事情感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并激励他人。第二,从惠灵顿国际学生毕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学习的能力。他们将能够超越不同课程与学科的界限进行学习,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并终身对学习充满热爱。第三,惠灵顿国际学校将发展学生个人的、认知的、社交的、学习的技能,使他们能够应对大学和生活的挑战。他们将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积极适应、应对问题和成长。第四,惠灵顿国际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充分发展自己,他们相信,有趣的孩子才会成为有趣的成年人。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将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个性”的培养目标反映在丰富的课程设置上,每位学生都会发现和充分发展他们的才能、激情和兴趣。第五,惠灵顿国际学校的毕业生将带着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良知离开学校,不再沉浸在精英主义、特权主义、排他性之中,而是在生活中乐于行善并服务他人。这种包容性包括对男女同校教育的强烈自豪感,以及通过获得国际文凭致力于参与国际社会。
(五)课程设置
惠灵顿国际学校设计了一个足够灵活的学术课程,以激励每位学生发挥潜力。凭借先进的设施和资源,学校开设各种各样的科目,并且在学校学舍系统(House System)的支持下,鼓励学生发现和追求他们对知识和生活的热情。
惠灵顿国际学校提供与国际小学课程(International Primary Curriculum)创造性地联系在一起的英国国家课程(UK National Curriculum),而IGCSE和国际文凭课程相当于高中水平。早期教育(Early Years)包括托儿所和接待处(Reception),现在有一个专门建造的中心,独立于主校区,但位于主校区附近。小学生遵循英语早教课程(English Early Years Curriculum)。预科学校(The Prep School)从一年级到八年级,以英语国家课程(English National Curriculum)为基础,适当加强并考虑到学校的国际背景和学生的需要,确保每位学生能学习基本技能。学科专家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数量逐渐增加,以帮助学生选择未来要考试的学科。高中从九年级开始开设英语国家课程,十年级和十一年级开设两年IGCSE。通过IGCSE考试后,学生可在十二年级和十三年级继续修读IB课程,为申请大学课程及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三、英国私立学校在中国办学的原因及影响
(一)原因
第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对于教育的需求更多元化了。第二,英国私立学校对于希望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根据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数据,英国大学招收中国学生人数也打破了历史纪录。仅2016年和2017年这两年,就读于英国大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就达到10年前的两倍以上,且增长趋势仍在继续。总之,英国私校纷纷来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巨大的国际教育需求,私立学校具有拓展办学空间、获得商业回报的诉求。
(二)影响
越来越多的英国本土学校入驻中国,让中国教育环境更加多元化,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对于未来出国留学、申请英联邦国家大学的学生来说,能够在国内适应英式教学模式以及社交礼仪、生活习俗等。不仅如此,很多英国学校的学制为“2+1”,即在中国分校就读2年,最后1年在英国本土学校完成最后学业、申请大学,其权威性、可信度、申请名校的成功率都会大大增加。但是,大量英国国际学校入驻中国带来的并非都是积极影响,同时也衍生出以下问题。
1.申请大学时中国学生间的竞争增加
英國学校入驻中国,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能在国内就读英国体制的中学,未来申请大学多以英联邦国家的大学为主。留学的热度不退,再加上初高中就读英国体制学校,使得申请英国大学的中国学生基数会随之增加。那么在申请英国大学时,中国学生之间的竞争就会增加。
2.顶尖英国私校并未考虑入驻中国
随着我国与英国签署教育大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已经有25所英国K-12学校在华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青岛等多个地区。虽然海外分校会带来巨大收益,但是部分英国学校,特别是著名学校对开设海外分校一直很慎重,如威斯敏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圣保罗女校都明确表态,不考虑在海外设立分校。这些学校给出的原因较为一致,他们认为教育是基于一个地区文化、历史、法律乃至风俗等各种背景的综合产物,分校是否能够保持母校的精神和名誉,是极其复杂的事情。
3.缺乏完善的政府监管体制
英国私校来华挑战重重,很多在华开设的英国学校只是品牌的出借,英国学校对这些在华分校并没有实质的控制权,英国学校无法对在华分校进行有效的教育质量监管。国际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亦为十分艰巨的事项,国际学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全球思维、跨文化教学经验、外语能力,并且能够将全球维度的知识融入到他们的教学中。[5]
对我国来说,缺乏政府监管是面对国际学校时的一大挑战。虽然是国际学校,但其教育对象仍然有一部分是中国学生,中国教育部门应该如何化解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矛盾?我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国主权课程必须开全开足,怎样面对我国教育部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审核与要求也是国际学校面对的重要问题。此外,中外教学方法与理念上的差异也是国际学校要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四、结语
国际学校本是服务海外来华工作人员的子女的,但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想让自己子女进入国际学校学习。这就涉及到了对中西方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缺乏清晰的价值意识,容易在基础教育国际化领域中陷入话语体系的紊乱,即时而用西方教育的价值体系以及相应的话语体系来评估中国教育,时而用中国教育的传统价值体系评估西方教育。例如,站在西方的教室中批判中国的课堂太刻板、不自由、讲授多而建构少,站在中国的教室中批判西方的课堂教学效率低、建构多而练习少;站在西方的学校中批评中国的应试教育,站在中国的学校中批评西方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6]。因此,有必要将基础教育国际化中的争论转化为充分研究、理性选择、明确价值取向、有机融合中外教育优秀经验的行动。
参考文献:
[1][3]问创教育.在华英国私立学校2019年年度报告[EB/OL].https://www.britishchamber.cn/wp-content/uploads/2019/01/VENTURE-EDUCATION-British-Independent-Schools-in-China.pdf,2019-04-26.
[2]MARLEY, D. Academy Sets Sights on Branching Out in Africa. Th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2008,4809(10):10.
[4]王婧. 國际学校汉语教学调研报告[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5]ALFARO, C. Global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s: Stories Bridging 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Difference[J].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2008,15(4): 20-26.
[6]赵健.东西相遇中的基础教育:关于国际化的辨思[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1):43-44.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