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闻
(平泉市集贸市场服务中心,河北平泉 067500)
猪瘟属于急性、热性的接触性传染病,由猪瘟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具有流行快的特点,患病猪的死亡率较高。感染猪瘟后猪的抵抗力下降,会引起猪链球菌大量繁殖,造成混合感染,导致猪产生严重的毒血症状,严重时会大批死亡,具有较大危害。因此,需要加强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实现疫病有效防控。
从临床症状来看,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初期猪表现出精神抑郁情况,通常在聚集在一处卧坐或闭目嗜睡,头尾下垂,行动缓慢,饮食逐渐减少,饮水增加,体温达41℃以上,并且持续高温。随着病情发展,病猪眼角产生大量分泌物,眼睑水肿、潮红,嘴唇、下腹部等有紫红色斑点,难以排粪,之后出现腹泻状况,排出灰黄色粪便。公猪尿液在包皮内淤积,可挤压出灰白色液体,带有恶臭。发病后期,病猪跛行、关节肿胀,呼吸加快,鼻端有粘液流出,部分出现运动失调、四肢划水、空嚼等症状,在地面仰卧,最终死亡。
在疫病诊断时,需要通过剖检确定病猪病理变化。从全身性症状来看,存在内脏黏膜广泛性出血现象。在下腹部、肌肉、耳根等部位,会出现出血点,颈部等淋巴结肿大,出现充血、多汁等现象,切面为大理石样,呈紫黑色。病猪肾脏色淡,脾肿大,肝充血,有黑红色坏死部位和出血点,脑脊液浑浊,关节充血、肿胀,周围组织存在化脓灶。在症状复杂的情况下,单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无法对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在实验室诊断阶段,采集病死猪肝、脾制作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发现链状排列球菌,呈阳性圆形或卵圆形,无芽孢。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均匀涂抹典型生长菌落,利用抗菌药敏试纸进行试验,发现菌落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具有敏感性。采集扁桃体、脾制作触片,利用猪瘟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可以发现细胞浆呈现绿色荧光。因此结合综合检测结果,可以诊断为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
确诊后,首先需要隔离疫点,对生猪及相关物品进行封锁、消毒,禁止移动。针对病死猪,需要实现无害化处理。针对舍外环境,需要利用3%热火碱水进行消毒,每2d消毒一次。针对舍内,需要采用1000倍双季胺盐酪合碘每天进行一次消毒,连续消毒3d,然后每隔一日进行一次消毒,连续消毒三次。针对用具,需要集中消毒处理。针对粪便,需要在固定位置堆放、处理。在病猪治疗方面,需要在水中将氨苄青霉素粉、糖盐水、黄芪多糖进行均匀搅拌,通过药物治疗实现疫情控制,向全群猪供给。针对病情严重的猪,需要肌肉注射0.2ml/kg氟苯尼考、复方磺胺嘧啶钠针剂,同时配合采用板蓝根等注射液,并在饲料中拌入多西环素、多种维生素,连续用药5~7d。治疗3d后,猪口鼻流血等症状应当相继消失,如未能消失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在治疗药物选择上,需要通过药敏试验确认,完成敏感药物选择,保证治疗效果。针对连续治疗5d以上猪群,对健康及康复猪采用猪瘟脾淋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按照每头两头份的比例。针对未能康复的猪,需要接种3~4头份。针对圈舍,需要每天及时清理粪便,加强通风换气,使圈舍保持清洁。在加强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消毒和饲养管理,能够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考虑到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为急性疫病,一旦发生会迅速传播,并且病情较短,死亡率较高,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在规模化养殖时,应对卫生防疫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实现预防接种,确保养殖环境卫生,严格落实消毒、药物预防等措施,加强疫病的综合防治。通常情况下,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链球菌,但是猪体内带菌率仅在20~40%之间,因此不会导致猪只发病。而猪瘟的发生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细菌在应激反应作用下快速繁殖,导致猪只发病。猪瘟的发生,与生猪检疫不够严格等原因有关。在猪只繁殖方面,还应尽量自繁自养,如需引进需要从非疫区进行生猪购买,并经过严格检疫,确认是否有检疫证明。在混群前,需要隔离饲养1个月,保证生猪健康后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此外在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防治方面,可以通过增强猪只抵抗力和接种疫苗防止疫情发生。在冬季寒冷气温状态下,应加强圈舍保暖,保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用具、圈舍消毒。在疫苗接种方面,需要完成二免,确保机体能够产生免疫记忆,促使猪只体内免疫系统被激活,继而有效避免猪瘟的发生。在猪只保持良好健康状况下,通常不会感染链球菌病。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针对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情况,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做好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剖检确定疫病种类,才能通过对症治疗及时控制疫情。在猪养殖期间,还要严格进行繁养控制,做好消毒工作和卫生清扫,加强免疫,从而尽量杜绝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