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颛
(贺州市平桂区农业农村局,广西贺州 542827)
伴随养猪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猪高热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现阶段亟需加强猪高热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降低猪高热病的发病率,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猪高热病的治疗方面,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增加提高免疫的药剂,积极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做好病毒的隔离、消毒,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传播。
猪高热病的治病原因主要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危害严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均较高,且具有传播速度快、区域广等特点。猪高热病一旦发生容易造成生猪大量死亡,并逐渐扩散、蔓延至更多区域,给生猪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虽然高热病疫情发生率较几年前有明显降低,仅在局部地区呈点状散发,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依然不能忽视其对生猪养殖业的威胁。现阶段国内外畜牧兽医领域仍对猪高热病予以高度重视,在《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2017—2020年)》里面指出:目前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污染面依然较广,毒株类型复杂,特别是新传入的美洲变异株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混合感染较严重,防控难度大。
猪高热病疫情传播速度快,通常在猪群中分阶段发病,先发病的群体多为中大猪和仔猪,且扩散速度极快。猪高热病不仅好发于气温较高的夏季,在春季、秋季、冬季均可发生该病。猪高热病可发生于不同日龄的生猪中,该病好发于体重为10~80kg的中大猪与仔猪,也可以发生于一些母猪。
发病猪的体重通常为10~80kg,主要发病群体为仔猪、生长育肥猪,一些母猪也可发生该病。猪高热病以体温升高为主要表现,患病猪死亡率较高,死亡率高达20~80%,其中日龄越小的病猪,死亡率越高。患病母猪可出现死亡、流产、不发情等症状,死亡率约为10%,流产率约为10~40%。
猪高热病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兽医学术领域和猪养殖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很多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均对猪高热病的病因做出大量研究。猪高热病的病原主要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在病毒、霉菌毒素、不良饲养环境等多种免疫抑制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导致生猪免疫功能水平降低,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旧较低,易引起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导致猪高热病的发生。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症状、病变复杂。在猪高热病的治疗中,一些基层兽医人员因缺乏对猪高热病的深入了解,普遍存在大剂量、超疗程使用兽药的情况。且在兽药使用过程中不注意配伍禁忌,引发药物中毒现象。这些不合理用药方式,容易引起猪实质性器官受损衰竭,加快了病猪的死亡。
猪高热病的发生与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联系密切,主要表现为猪蓝耳病、伪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等混合感染。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通常情况下发病猪群部分品种,但病猪存在较为显著的日龄差异,其中生长育肥猪、仔猪为猪高热病的高发群体。有研究者认为,猪高热病在母猪中的发生较少、发病率较低,但在断奶前后仔猪、育肥猪中的发生较多,发病率较高。发生猪高热病的生猪对季节气候的变化更加敏感,因受到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发生猪高热病的生猪猪瘟抗体水平参差不齐,个别病猪猪瘟抗体为零。猪高热病一旦发生,抗病毒和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乱用药物和疫苗反而容易增加病猪死亡率。科学合理的治疗猪高热病,需要积极进行退烧、消炎、抗菌素治疗,同时配合应用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中药药剂辅助治疗,如清瘟败毒饮、清营汤等,可正常采食的病猪将中药药剂以1~2kg/50kg的比例拌如饲料中。如遇到病猪不采食的情况,将中药药剂熬水以胃导管灌服用药,通常情况下7d左右病猪病情可明显好转。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做好病猪的隔离和消毒,猪高热病发生期间每天对猪舍进行消毒,交替使用多种消毒药,提高消毒效果,预防病情扩散、传播。
猪高热病的病因复杂,病猪治疗难度大,防控方面应坚持预防为主,做好饲养管理、猪舍消毒、保健预防、疫苗接种等工作,实现封闭养殖。一旦发生猪高热病,防控的重点是尽量避免健康生猪少发病、尽量降低发病率和病猪死亡率,而不是集中精力治疗病猪。有效防控猪高热病的发生要确保全方位封闭猪场,禁止猪场以外人员随意进入猪场。对猪场出口、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进出口等进行重点管理,做好装猪台与外来车辆的清洁、消毒。猪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需要遵循严格消毒的流程,减少外界病原的入侵。为了进一步预防外界病原的侵入,还应做好猪场废物、污水的处理,以及猪场杀虫和灭鼠工作。为了有效防控猪高热病的发生和发展,在消毒时候应选择刺激性小、效果好的复合醛类消毒剂,对猪舍环境实施严格消毒。此外,还应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适当采用药物预防措施,哺乳母猪产前7d~产后14d可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组合提高免疫力,预防猪高热病的发生。仔猪作为猪高热病的好发群体,断奶前5~7d开始使用抗菌素至断奶后15d有助于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猪高热病的发生。生长期的生长育肥猪转栏时在饲料中开始添加抗菌素组合,对于提高生猪免疫力也大有助益,对于预防猪高热病的发生、流行有着积极意义。此外,如猪场存在弓形虫病危害,则应定期在大中猪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猪高热病高发的夏季、生长育肥猪转栏、猪群疫苗注射等特殊时期,为了有效预防猪高热病的发生,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等抗应激药物,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风险。
猪高热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当猪高热病暴发时,防控重点在于控制混合感染中存在的各种细菌、减少各种应激、为病猪补充营养,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对于猪场中的健康猪群和能够采食、饮水的病猪,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在饮水中使用可溶性抗生素、复方中西药制剂等。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增强免疫力的药物,逐步恢复病猪的免疫机能,增强猪群的整体抵抗力。在猪高热病治疗过程中,如使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病毒药物,需严格把控使用剂量,避免大剂量用药导致的猪群中毒的发生。如使用安乃静等副作用较大的退热药物治疗猪高热病,则应避免随意超量使用导致病猪体温下降过快产生应激而突然死亡,造成生猪死亡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