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罐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泄泻38例

2019-02-12 21:01袁文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罐法上巨虚侧线

袁文虎

(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卫生院,江苏 建湖 224763)

泄泻病史在3周内者为急性泄泻,大于3周者为慢性泄泻。笔者用拔罐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泄泻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8例、女20例,年龄28~68岁,病程2个月~3年。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泄泻”诊断标准。①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②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③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④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⑤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致病菌阳性或阴性。

2 治疗方法

背部走罐。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自项至背腰部的皮肤,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1侧线与第2侧线,常规消毒,根据胖瘦选择大小合适消毒玻璃罐,先在背部及玻璃罐口涂抹润滑乳,用闪火法将罐拔住,然后用双手握住罐底从上至下往返推动,反复操作4~5次,至皮肤红润、充血时起罐。用消毒棉球擦净皮肤,注意保暖。隔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休息3天继续下一疗程。

温针灸。主穴取天枢,大肠俞,三阴交,上巨虚,阴陵泉。大便溏薄夹有未消化的食物,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无华,肢倦乏力者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痛肠鸣则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漆酸软者加肾俞、关元。每次取5~6穴,消毒穴位皮肤,用1.5寸28号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快速进针,行针得气后,将铝制漏斗形的温针灸器套在针柄上,用温针灸器底部的弹簧将针柄及针身稳固好,保持针身直立且垂直于针刺处的皮肤。用江苏康美制药生产的药艾条,将一长20cm,直径1.7cm的艾条剪成10段2cm长的小艾条。把小艾条底部中央锥出一圆孔,然后将艾条底部的圆孔对着针尾套入温针灸器中,点燃施灸,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休息3天继续下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泄泻”疗效标准。治愈:大便正常,其它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它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愈23例(60.5%),好转6例(15.8%),未愈9例(23.7%),总有效率76.3%。其中1个疗程中见效20例,2~3个疗程见效9例。

5 典型病例

徐某,女,62岁。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每日腹泻6~8次,大便不成形,尤以受凉、过食生冷、油腻之物则腹泻加重。伴有腹胀不适,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濡细,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辨证为脾胃虚弱型泄泻。俯卧位,暴露自项至腰背部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2侧线上行走罐法,反复操作5次,皮肤呈现潮红充血时起罐。休息2~3min后让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分开保持中立位。取双侧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且行针得气后,施行温针灸法。经1个疗程治疗后,每日大便次数减少为2~3次,大便开始成形,腹胀腹痛明显缓解,第2个疗程结束后诸症消失。

6 讨 论

慢性泄泻多由饮食所伤,劳倦伤脾,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年老体衰,阳气不足,命门火衰等导致脾虚湿盛,肠道不能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发为慢性泄泻。督脉及膀胱经第1、2侧线背部走罐疗法,可以起到调整脾、胃、肝、肾、大肠、小肠等脏腑功能,使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双侧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施行温针灸,有益气和胃、运脾化湿之功。走罐法和温针灸合用相得益彰、标本兼治,使脾能正常运化水湿,小肠能分清泌浊,大肠传导功能正常。

猜你喜欢
罐法上巨虚侧线
银兰客专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弓网状态分析及优化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
走罐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
关于侧线股道LKJ数据的编制
捉迷藏
迪氏罐法疗法简介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