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伟 刘庆文 张立波
(临沭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青云畜牧兽医站,山东临沭 276700)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它不仅存在于一些健康的鹅中,也存在于其他禽类的肠道中。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艾希氏菌,有多种血清型。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在50℃30min或是60℃15min即可死亡,一般消毒药就可将其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死。但是由于一些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上的不足,导致养殖环境过差,没有对养殖场进行及时的消毒,导致鹅群感染上了大肠杆菌病,这不仅给自身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养殖户应该提高饲养管理,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尽量预防和避免鹅患上大肠杆菌病。以下将从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因素、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及大肠杆菌病的防止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养殖管理对鹅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养殖户对鹅的养殖缺乏有效管理,让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处于较差的水平,而且没有及时的进行防疫工作,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增加了寄生虫病、传染病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有天气的骤变、青饲料不足、维生素缺乏导致鹅群发生大肠杆菌病几率上升也跟饲养管理不当有密切关系。
养殖环境是鹅的生存场所,鹅从小到大,无时不出在该环境当中,所以养殖环境是否适宜,直接影响着鹅的生长发育。而有些养殖户却忽略了养殖环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追求鹅的产量,出现了在一块很小的场地上养殖了较大数量鹅的现象,极大限度的增加了鹅的养殖密度,鹅群过度拥挤、闷热。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鹅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1]。
粪便传染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粪便里面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所以说,如果不及时将这些鹅粪便清理掉的话,粪便里的大肠杆菌就会在鹅的生长环境中长时间存在和传播,让鹅感染上大肠杆菌病。
种蛋污染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主要体现在带菌母鹅在产蛋时,由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所引起的卵泡自身的感染或者是种蛋在产蛋箱内停留时被含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了蛋壳,在孵化期间,大肠杆菌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入到卵内而感染[2]。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流传病,交配传播也是它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也就是说,当一只健康的公鹅和一只患有大肠杆菌病的母鹅进行交配之后也会患上大肠杆菌病,反之亦然。
根据本病的发生情况和不良饲养现状来讲,因该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所以可分为慢性和快性两种,一般慢性病症病程大约保持在4d左右,如果时间较长大概在9d左右,而急性病症则主要是败血、发病急等症状,而在具体的表现体现在以下方面。
急性败血症是鹅患上大肠杆菌病之后最主要的临床反应之一,这种症状在各种年龄的鹅都会发生,尤其是7~45日龄的幼鹅最为容易发生。患病鹅会出现食欲不振、羽毛松乱、怕冷、粪便稀薄而发臭等现象,死亡率较高。
母鹅在开产后不久,部分母鹅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独居等现象,有一部分则表现为腹部膨大、站不稳、头向下弯等现象。病鹅眼球下陷,消瘦,呈脱水症状,最后因衰竭而死亡,即使有少数母鹅能够自然康复,但也不能恢复产蛋[3]。
公鸡患上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的主要表现为:阴茎肿大、红肿、结痂或结节,严重的则表现出阴茎表面布满绿豆粒大小的坏死灶,丧失交配能力。
饲养管理对鹅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所以,养殖场应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让鹅舍保持清洁卫生、良好的通风、加强消毒。这样一来,才能让鹅不发病或者少发病,鹅病的发生才能减少和得到有效控制。
场地的大小决定养鹅的数量,若超出正常的养殖密度,不仅不利于鹅的生长,反而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因此,养鹅必须合理控制养鹅数量和鹅的密度,不要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注重鹅的质量。
可用杆立克、浆杆康、玖玖速康等高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鹅群中发生大肠杆菌是由于各种不良的因素的影响下使鹅机体抵抗力降低而造成的,所以,预防该疾病应着重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如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保持鹅舍卫生的清洁、保通风等,从而减少和预防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