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置换术后左侧腓总神经损伤一例

2019-02-12 13:47唐攀力
上海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腓总体外循环入院

唐攀力 杨 岷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活动后气促5个月伴咳粉红色泡沫样痰4 d”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颈静脉无怒张,心界扩大,双肺底听诊闻及湿啰音;心前区无明显隆起,有抬举样搏动感,心率85次/min,律不齐,二尖瓣听诊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脏彩色超声检查:二尖瓣狭窄(重度),主动脉瓣、三尖瓣轻度返流,肺动脉高压(轻度)。胸部CT检查:双肺多发炎症,两侧胸腔少许积液。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二尖瓣重度狭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心功能Ⅳ级。入院后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后,患者肺部炎症好转,心功能明显改善。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全身麻醉下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三尖瓣成形术,手术时间约5 h,术中出血量约300 mL,体外循环时间125 min,主动脉阻断75 min。术后送入ICU,予呼吸机辅助呼吸18 h后拔除气管导管,转至胸心外科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下床时感左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体格检查见患者左足和脚趾背伸困难,左侧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痛觉减退,余肢体无明显异常,暂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立即请手足骨科会诊,会诊后考虑为左侧腓总神经损伤,建议行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腓骨小头上刺激左腓神经引出的运动传导波幅较远端明显降低,小头下左腓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感觉传导未引出。诊断为左侧腓总神经损伤,给予激素、营养神经、针灸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行走基本正常,出院后定期至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行康复训练。

2 讨 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难度大、风险高、耗时长,术后可发生各个系统的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实属少见[1-2]。邵海军等[3]报道,心脏手术后并发周围神经损伤多见于膈神经(发生率为10%~60%)、臂丛神经(发生率为1.5%~2.4%)。面神经、喉返神经、腓总神经等亦可累及[3-4],其损伤原因多与体外循环过程中低温、低流量灌注、微血栓等引起的神经细胞缺血变性有关[4]。术后腓总神经的损伤与患者术中蛙式仰卧位也密切相关,其原因为腓总神经行走位置表浅,与周围组织相对固定,缓冲能力差,故躲避外来伤害的能力较差[5];加之神经周围有腓骨头等坚硬的骨性组织,故较易受到损伤,若患者本身瘦弱,皮下脂肪薄,则更易受到损伤。结合本病例,分析患者左侧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可能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长时间处于制动仰卧位,下肢约束带置于膝关节,且捆扎过度,使腓总神经及其滋养动脉因长时间受压迫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损伤。此外,术后患者在ICU中镇静和辅助机械通气的时间较长,且为仰卧位,用带棉垫的束带固定踝关节,达到制动和防止压迫足跟和踝部的目的,但该做法易使下肢呈外展、外旋位,从而再次使腓总神经受压。因此,对于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应尽量使其膝关节、踝关节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捆扎松紧适宜,且固定于关节的上方或下方,尽量避开关节处;术后在ICU中应加强特别护理,定时更换体位,避免肢体长时间处于腓总神经受牵张和被压迫的不良姿态。腓总神经的损伤重在预防,术中和术后重视体位的安置,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腓总神经损伤[6]。术后一旦发生腓总神经损伤,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神经功能都能完全恢复[1]。本例患者因发现及时,并予积极治疗,至出院时左侧腓总神经功能已逐渐恢复。

猜你喜欢
腓总体外循环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腓肠肌籽骨导致腓总神经麻痹1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