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兰,曹 群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32)
维持性血透是一种主要应对肾衰竭疾病的治疗方法,由于治疗时间长,为了减少血透期间对血管造成的损害,治疗前首先应在动静脉血管上进行造瘘[1]。动静脉造瘘术能够造成的并发症较多,常见的并发症围绕在感染以及皮肤血肿、出血等三种。出现并发症后能够严重影响维持性血透的治疗效果,为了降低并发症应在血透治疗过程中结合早期护理干预,通过提前预防和提高评估的手段避免并发症,达到最高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6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展开研究,研究资料如下:
拣选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6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按照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剩余33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干预效果。对照组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51—79)岁,平均(65.9±3.4)岁,平均病程(1.32±0.12)年,造瘘位置,低位造瘘14例,高位造瘘19例。研究组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50—81)岁,平均(64.3±3.2)岁,平均病程(1.25±0.11)年,造瘘位置,低位造瘘15例,高位造瘘18例。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与患者进行交谈,告知其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和干预价值,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研究方案交至当地医疗伦理组进行审批,审批已通过,研究成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早期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宣教[2],宣教过程中针对每位患者的治疗现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内容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干预时可结合饮食护理、生活护理、情绪干预等多种干预方式进行规划。(2)环境护理:动静脉内瘘引发的并发症通常有感染和出血等,为了降低常见并发症,应针对血透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干预时针对生物环境进行检测,避免因细菌滋生的环境构成感染。(3)饮食护理:明确血透期间禁止食用的食物,同时列出有助于巩固健康的食谱,提高饮食健康。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将(出血、感染、皮肤血肿)三种并发症作为评估项目,并发症(%)=(出血+感染+皮肤血肿)n/33×100%,当“%”越小说明护理干预的效果越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比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流程、护理计划、护理结果、护理服务等几项内容表示满意的概率。若对其中三项以上表示满意的视为非常满意,仅对其中两项表示满意的视为一般满意,不足两项的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n/33×100%,此时“%”越大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护理价值越显著。
采取“SPSS24.0统计学软件”,其中涉及(计量资料、计数资料),“±s”代表计数资料,差异用“t”验证。“n(%)”代表计数资料,差异用“x2”验证。当P<0.05时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研究组中发生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概率为3.1%,低于对照组21.2%,P<0.05,详细如下:
(1)研究组33例:出血1例,感染0例,皮肤血肿0例,合计并发症人数1例,概率为3.1%。
(2)对照组33例:出血3例,感染1例,皮肤血肿3例,合计并发症人数7例,概率为21.2%。
注:x2=5.1207 ,P=0.0236。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9%,高于对照组75.7%,P<0.05.详情如下:
(1)研究组33例:非常满意20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满意人数32例,概率为96.9%。
(2)对照组33例:非常满意15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满意人数25例,概率为75.7%。
注:x2=6.3041,P=0.01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针对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血液透析需要涉及到透析设备以及专业操作人员,治疗过程相对复杂,这就增加了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正因此,目前针对血透过程的医疗维护手段逐渐加深,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逐渐减少[3]。本文中提到的早期护理干预主要秉承了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思想,通过疾病的提前评估,提前发现,并结合积极的干预手段进行防治,以此来减少危险因素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为证明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6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发生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概率为3.1%,低于对照组21.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9%,高于对照组75.7%,P<0.05.这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时能够有效降低动静脉瘘并发症,护理疗效较常规护理显著。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同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