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525000)龚俊宇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肠扭转大肠破裂并腹壁造瘘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1/21,平均年龄为(68.4±7.8)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0/22,平均年龄为(67.7±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观察组:选用近端造瘘的方式,清洁肠黏膜及近端造瘘周围皮肤,保持其干净,把乙状结肠完全切除,直肠封闭,然后拿降结肠造瘘,待3个月后,再二次手术,把直肠与降结肠吻合。②对照组:选用远端大肠造瘘,造瘘口都在左下腹腹直肌处,造瘘的方法是直接把腹膜与肌肉鞘膜缝合,然后与造瘘的肠管浆肌层缝合固定,如此缝合数针固定肠管,接着皮下与造瘘肠管破口处全层缝合数针。
1.3 观察指标 ①肠黏膜坏死率: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肠黏膜坏死率;②肠管再切除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肠管再切除率;③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百分数(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肠黏膜坏死率及肠管再切除率 观察组患者肠黏膜坏死率3.85%(2/52)及肠管再切除率3.85%(2/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10/52)、17.3%(10/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进食时间情况 观察组进食时间(16.84±0.85)h显著短于对照组(19.05±0.96)h,两组差异显著(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黏膜坏死率、肠管再切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近端大肠造瘘可明显改善术后肠黏膜血运情况。一般大肠扭转,以乙状结肠为例,乙状结肠扭转后,采用手术将其手法复位,观察血运尚可,直接在乙状结肠破溃口进行造瘘,此为远端造瘘[1][2];而远端大肠造瘘,造瘘口都在左下腹腹直肌处,造瘘的方法是直接把腹膜与肌肉鞘膜缝合,然后与造瘘的肠管浆肌层缝合固定,如此缝合数针固定肠管,接着皮下与造瘘肠管破口处全层缝合数针;而近端肠管造瘘则是将乙状结肠完全切除,直肠封闭,从降结肠进行造瘘,此方法可使近端的大便容易排出,扩张的肠管容易回缩,复位的乙状结肠不至于再次扭转,待3个月后,再二次手术,把直肠与降结肠吻合。近端大肠造瘘的大便容易排出,扩张的肠管容易回缩,复位的乙状结肠不至于再次扭转[3][4]。笔者临床观察到近端造瘘同时还对减少皮肤过敏损伤具有积极意义。造口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是减少造口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近端大肠造口术易于操作,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而言,更有益,减少造口术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近端大肠造瘘可明显提高肠管的功能恢复。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肠道功能减退,恢复难度大。近端造瘘其效果更为显著,由于肠管扩张,近端血运更好;而远端造瘘虽然手术简单,但是肠管血运恢复不明显,容易造瘘处肠管坏死,需再次手术。近端造瘘可明显降低医疗难度,减少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采用近端大肠造瘘可降低老年造瘘患者肠黏膜坏死率、肠管再切除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