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钩玄之八

2019-02-12 05:23林家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气干姜泻心汤

林家坤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林家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萍乡337000)

28 解阳法

临床上常见一个杂病,民间叫“胃病”,主诉常说胸口闷、不舒服,伴随情绪低落、吃饭没味、坐卧不宁、吐长气也不能缓解等一系列症状,一般医生常开一些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甚至木香顺气丸、藿香正气丸系列,患者吃完有效但就是不彻底,总觉得哪里不到位,有隔靴搔痒之感。这个病,实际上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的“痞”证[1]。

痞证,是阴阳气痞塞了引起的病证。其主方是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泻心汤针对的主证就是张仲景所说的“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1]。”明确说出用柴胡类疏肝理气是没用的,宜更换门庭,换一种治法了。观三泻心汤主药实际上是干姜配黄连、黄芩,成无己《注解伤寒论》[2]解释得十分简单“苦以降之,辛以散之”,降什么?散什么?语焉不详,结果给后世学者许多想象的空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实际上痞证属于阴阳气互结,疏不开,理不拢,怎么办?按照阳主阴从,阳密乃强理论,把阳气解放出来即可。要解放阳气,必须要有一味鼓舞阳气的主药,这时桂枝附子都不好用,而干姜执中温和,善解阳气,自然应运而生。黄连、黄芩善于清泄郁久之浊阳。浊阳,即指无法转换为正常的阳气那一部分损坏掉的病理性阳气。两相配合,一个活生生的治疗阳气病变的大法之解阳法就跃然而出了。解阳法中三泻心汤的使用,也是有原则的。解阳主药是干姜、黄连、黄芩。如呕吐挟痰湿,半夏泻心汤主之;如下利挟水气,生姜泻心汤主之;如日久虚极,甘草泻心汤主之;如没有痰湿水气,张仲景干脆谁也不用,直奔主题,就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仲师艺高人胆大,十分任性。

从这一节解阳法探讨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即当中医理法方药解释不通的时候,千万要深究中医理论的源头,即《内经》,不要随便想象,否则一会贻误后学者,二会给人产生中医不科学的口实,三泻心汤如果从阳气学说说起,则水到渠成,再无疑义。如果单纯用辛开苦降理论去解释这个用药原理,很多人就会提出疑问?那么多的辛味药和苦味药相合,都可以治疗痞证吗?如辛味的麻黄和苦味的黄柏、苦参相合,能够治疗阴阳气互结的痞证吗?显然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站不住脚的理论只有否定它,实事求是,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继承中得到发展。另外,痞证在周易八卦上属于否卦,否极泰来,否卦出了问题是一般柴胡、木香之类生卦上的药起不了作用的,这类用药原理可以从易理上解释痞证,为什么用干姜、黄连、黄芩这些没有一点理气作用的药物治疗痞证。

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3]。天地否(否卦)不交不通。否卦,阐释由安泰到混乱,由通畅到闭塞。痞证就是痞塞、闭塞之意。泰卦之后就是否卦,而由否到泰之否极泰来则要走很长一段路,一个轮转,说明由好变坏容易,由坏变好则艰难,故而除用干姜、黄连、黄芩鼓舞阳气、清泄浊阳外,还需要人参、大枣、炙甘草资助粮草。也有问三泻心汤的要点是必有痰湿水气困阳,本来要往上、往外走的阳气,困于中焦,不仅没有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反而与痰湿水气纠缠在一起,卡在那里作怪,自我消耗,产生痞证。三泻心汤诸药,犹如外科手术刀,将痰湿水气一刀剖开,再把病变的浊阳剔除掉,让剩余的功能正常的阳气得以解救出来,发挥其作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样理解对吗?

前面我们是说挟有,如果没有挟痰湿水气的话,就直接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了。痞证的病理机制是阴阳气互结,主药是干姜、黄连、黄芩。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阴阳互结呢?这既不能从痰湿水气上找问题,因为痰湿水气是阴阳气互结产生的病理产物,只能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找原因,张仲景明确指出“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说明痞证是由原发病证衍化而来,又服用了很多耗气药,阴阳气不压抑再郁结才怪呢?正气压抑郁结了,疏是耗,理是损,只有干姜鼓舞阳气,黄连、黄芩清泄浊阳,方能否极泰来啊。全方无一味行气药,却达到了解除痞结之实的目的,你说妙不妙啊!痰湿水气是此时的病理产物,而非原因。

29 约阳法

约,制约,约束的意思。约阳法,指制约阳气太过的治法。临床上常见患者习惯性便秘,用番泻叶泡水,或果导片,甚至开塞露之类,只解决一时问题,长期效果不佳。这类患者实际上多为阳气过盛导致。为什么呢?阳气过盛,消耗的是阴液,而且这类病人吃饭是不受影响的,胃口特好,说明其胃强,胃属阳,胃阳偏旺了,阴分、津液就要受伤,易构成胃燥肠燥的问题,大便自然偏硬,所以《伤寒杂病论》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1]。”约束阳气过盛,这个阳指病理上的阳,过盛为邪,所以应该明确称之为阳邪。正常的阳气是不怕过多的。约束阳邪,不是说是一朝一夕的。像阳明病用承气汤,一泻下也就解决了。它是经常性的,习惯性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不能用泻药,得用丸药,丸者缓也,慢慢地调节胃中阳气过盛,润肠止燥,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麻子仁丸是一个约阳的缓治之法。方中用小承气汤来泻阳邪,麻子仁润肠使之滑润,芍药敛阳,使正常的阳气归于正道,杏仁宣阳,使阳气舒展宣发。麻子仁丸法即约阳法,实际上是下阳、敛阳、宣阳的综合治法,特别是主用麻子仁,开辟肠道通道,引诸药法合聚于肠道,通过约束胃中阳气过旺的终极病理特点,来达到解决长期便秘的问题,不失为治病求本的典型体现。

30 涵阳法

阳气,作为人体内一种极细微物质,虽然流动性强,其性质积极向上亢盛卫外轻清,起着“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作用,但阳气也是人体内最易消耗的物质,所以阳气是需要加强滋润涵养的。阳气中有一部分属精微物质中极精微者,起着涵养心神的作用,控制调节人体的精神状态及情绪感知。若阳气中极精者出现问题,患者必然出现意识行为障碍,精神失控等症状,古人称之为百合病、脏躁。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说:“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4]。”并列出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百合滑石散等系列方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又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4]。”从仲景所论症状及治方来看,百合病和脏躁都属情志病变,选用的方法都属平性偏凉带润的药物为主,诸家大都望药生义,认为是阴虚所致。其实这里面有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内经·生气通天论》[5]所说:“阳气者,精则养神”的重要含义。既然是神出现了问题,如仲景[1]所述:“如有神灵者、象如神灵所作”,神是什么?神是阳气的实质,神是阳气的升华,神靠阳气来养,无庸置疑,那肯定是阳气出现了问题。只不过,阳气在这里出现了问题,一不是寒邪所致,二不是功能衰退,非温非补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仲景明示是“百脉、脏躁”所致,百脉终归于心,脏躁终属于心,心是阳气之大主,阳气也有温文尔雅,脉脉含情时。阳气显得躁动不宁,特别是阳气中极精者不能养神时,百药莫用,百法无效,情急中选用一些百合、甘草、红枣、小麦之类平时能养人的食材作为药物来涵养阳气,即涵阳法,长期服用,不失为一条调节神志毛病的有效方法。崔社通等[6]认为甘麦大枣汤主治心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和之证,临床用以治疗脏躁、汗证、失眠等效果较好。

如果望文生义,百合病是因为百合治疗此病,就叫百合病,那脏躁用小麦治疗,为什么不叫小麦病呢?所以中医学中论病,切莫随意臆之,须深究其病因病理,才能相得益彰,受益无穷。

31 破阳法

破,有推天破局,推倒重来的意思。阳气与血、水、津液关系这么密切,有形的血液变瘀块,水变为饮,津化为痰,与阳气相搏,阻塞气道,其他治法是不能见效的。惟有“破”字当头,大破才能大立,阳气才能畅通无阻。故破阳法,是紧急关头用法,是非常之法,不到万不得已不得用之。

咳逆上气,痰壅气闭,但坐不得眠,咯唾不爽,稠黏如胶,胸满或痛连胸胁,大便难,脉滑苔腻,此时非用皂荚丸消胶痰不可。胶痰除,气道通,阳气自复。有形水饮停于胸胁之间,胸中阳气被遏,心下痞硬而满,牵引胸胁疼痛,呼吸短气,此时非用十枣汤之甘遂、芫花、大戟等逐水峻剂不可。水饮破逐,津液恢复,阳气自可畅通无阻矣。阴寒阻塞,内有痰、有饮作祟,气道不通,阳气被遏,用温用散诸法均不作效,患者胸痛喘逆,上气不接下气,情势危急,非三物白散用巴豆破寒搜邪不可。寒破邪逐,阳气来复。血蓄下焦,阻挡阳气,阳气被遏,其人发狂,病重且急,非抵当汤及丸破血复阳不可,其方中水蛭、虻虫非一般活血药,是典型的破除血块(破血逐瘀)之峻药。破阳法是秘固阳气治疗方法中的霸气侧露之法,非一般治疗方法可比,临床上遇到有形之实邪相阻,阳气被遏,生命处于紧急生死关头,破阳法可挽大厦于欲倾。

破阳法使用的时机往往是病情危笃、发病急骤,很是考验医者的胆识。诚如前贤岳美中所言:“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7]”,因为医生对急性病有胆有识,能迅速地抓住现证特征,迎头痛击,因势利导,以解除患者病痛。对于慢性病有方有守,方能久久为功,燮理脏腑,终以战胜疾病。倘若有胆无识,措施常常是盲目的,定致于鲁莽行事;有识无胆,纵有见识,畏怯不前,必致于贻误病机、后悔莫及!而应用破阳法可当机立断,客观果断,能很准确很及时处理好急性病。一改世人嗤言中医为“慢郎中”的偏见,就像国医大师伍炳彩常说的:“谁说中医不能治急症,就是要为中医挽回点面子”!

猜你喜欢
水气干姜泻心汤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