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28415)朱模寿 谢刘娟 陈晓丽 黄敬萍 向星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需呼吸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分为两组,各41例。常规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3岁~67岁,平均年龄(62.14±0.15)岁。干预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42岁~66岁,平均年龄(62.36±0.09)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适应症,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随机各抽取41名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常规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术前访视护理:①成立个性化术前访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手术室护理专家、呼吸内镜专家、护士长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组成,负责个性化术前访视护理计划的制定,并评估临床护理效果。②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术前访视时,小组成员收集资料,通过查阅病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生命体征、具体病情、病史、手术类型以及麻醉方式等基本访视内容。小组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的好感与信任度,积极分析患者的内心状态,利用评价量表检测患者的心理水平,给予心理辅助治疗,消除患者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多向患者宣讲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③术前访视健康教育护理。术前访视,小组成员制作病人进入手术室至安返病房流程画册,发放给患者,说明从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大体过程,并向患者宣讲呼吸内镜手术治疗的目的、治疗途径、基本流程以及预期效果,积极回答患者的提问,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1.3 评价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情况。采用焦虑HAMA进行评价,评分标准:总分<7分∶无焦虑;总分在7~13分∶可能有焦虑;总分在14~20分∶肯定有焦虑;总分在21分~28分,明显焦虑;总分≥29分∶严重焦虑。②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下护士工作效率情况。评价指标包括护士术前准备核对和护士离开手术间次数。其中,护士术前准备核对评分总和为1。
1.4 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焦虑HAMA评分、护士术前准备核对和护士离开手术间次数相关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1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焦虑HAMA评分为(5.08±0.16)分,明显低于常规组(13.78±0.39)分,(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下护士工作效率情况 护理后,干预组护士术前准备核对为(0.89±0.19),护士离开手术间次数为(0.51±0.35)次,均明显优于常规组(0.56±0.02)、(1.78±1.84)次,(P<0.05)。
由于呼吸内镜手术本身属于有创操作,麻醉以及患者疾病等因素,易导致患者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引起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1][2],造成手术耐受能力下降,引发严重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手术病人,临床多采用术前访视的方法进行护理,但传统的术前访视护理方法简单,较为形式化,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难以考虑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护理效果较差。个性化术前访视护理模式是近年来逐渐应用到临床的护理方法,以病人为本,充分考虑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全面化、人性化、优质性的术前访视计划,一方面,完善巡回护士的准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加配合手术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本研究显示,采用个性化术前访视护理模式个性化术前访视护理模式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护士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