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9-02-12 00:19:44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李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0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置换术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李张

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传统内固定手术失败率较高,合并症较多,经内固定术治疗后容易产生并发症,延迟其术后康复锻炼时间,进一步增加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但该术式能否取代内固定术,有何优势?有待进一步验证。本课题研究以分组对照方法进行,旨在明确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纳入时间是2015年6月~2018年6月,源自本院骨一科,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男19例,女26例;年龄为60~75岁,平均年龄为(71.42±1.49)岁;致伤原因:跌伤26例,车祸12例,坠落伤7例;研究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男18例,女27例;年龄为61~75岁,平均年龄为(71.85±1.38)岁;致伤原因:跌伤27例,车祸12例,坠落伤6例;两组除了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其余病历资料的对比均有同质性(P>0.05)。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测明确诊断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年龄≥60岁,病历资料完善;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血压、血糖未能控制在安全范围者;合并其他严重创伤、免疫缺陷以及内科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即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暴露骨折进行复位、固定,在股骨粗隆顶部取切口,扩髓后,根据髓腔大小选择适宜的髓内钉,加压打入髓内钉后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缝合切口;研究组: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即经气管插管麻醉后,保持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取髋关节外侧作切口,在保护软组织前提下,探查其骨折部位、髋关节。取出股骨头,在骨折部位作复位处理后扩髓,选取适当的人工半髋关节安装,调整半髋关节前倾角,使用骨水泥进行固定。两组患者术后2d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并进行1~2周的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参考Kofoed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总分100分:疼痛50分、活动度20分、功能30分),评估患者术后半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总分为85~100为优,75~84分为良,70~74分为可,<70分为差;统计各组患者术后内外科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等。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展开数据分析,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术后康复优良率、并发症(%)均行X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研究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内外科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内外科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存在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

3 讨论

现阶段,关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术式较多,而老年人的骨质修复时间较长,因而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为理想手术方式,术后可早期下床进行康复锻炼,避免长期卧床。经分析,该手术要求应用股骨远端、股骨头装置,取出骨折后股骨粗隆部位,最大限度预防骨质愈合迟缓对于康复效果的影响。半髋关节置换装置最早用在慢性股骨头疾病替代治疗中,近几年来开始用于老年股骨头远端急性损伤治疗中,并取得良好效果[2]。笔者在本次回顾性分析中,以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作为参考,结果提示:研究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且内外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验证了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并凸显了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以半髋关节置换术为首选治疗方案,可兼顾效果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