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良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八仙过海的故事估计人们都是熟知的,其中广为流传的就是道教的八仙:汉钟离潇洒逍遥,何仙姑美丽动人,吕洞宾仗剑行侠,张果老喜欢倒骑毛驴,曹国舅一心向道,蓝采和率性而为,韩湘子多才多艺;八个神通各异的仙人性格迥异,他们都来自民间,遍布男女老少三教九流,没有传统印象中的神仙那种刻板形象,这样的形象深受百姓的喜爱。他们了解百姓疾苦,常常入世解救黎民百姓,人物形象比那些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神佛更鲜明。人们将他们的形象刻在门板上,迎亲的抬轿上,我们常用的八仙桌也是这样由来的,这也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祈愿。
本文分析的作品“八仙砖方壶”就是将神话故事和紫砂壶完美融合的作品,小小一把紫砂壶,包罗万象,包含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神话故事,包含了“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气概,包含了紫砂跨越千年的文化之魂。
方器紫砂壶相较传统圆器来说,制作工艺更加繁琐,尤其是线条的处理非常考验艺人的技艺。线条处理不当会显得呆板。反之则无法表现出灵动。该壶不仅线条充满韵律感,而且每条棱角都处理的妥帖合意,使线条更加有张力。整壶比例适当,打磨细致,拿捏舒适,线条严谨,给人一种质朴凝厚的庄重感。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这样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男儿志在四方,但李白没说四方在哪里。其实“四方”并非是一个指定的地方,只是古人形容远方或者天下的一个笼统称呼。紫砂壶中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方器的塑造绝非几何中的四四方方,纯粹的阳刚硬朗只会让作品死板空洞。此件四方器转角处理得圆融恰当,线条灵动流畅。壶呈长四方型,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
作品从正面看,就是正四方壶,面与面之间衔接自然,平整挺括。每个面都是轮廓清晰,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给人舒适利落的感官。壶嘴、壶把、壶盖和壶钮都呈四方型,曲折合宜尺度,嘴三弯向上秀美,把四方榫接流畅,盖大而平,钮四方状,的脚四方。的、流、把与壶身造型对称,协调一致,体现出方器方中有圆,刚柔相济的特点。
壶身正面采用了陶刻的装饰手法,将八仙的神通都刻在了壶身上。在神话故事里,八仙一同结伴去给王母过寿,需要过东海。他们分别拿出了自己的法器:铁拐李有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将法器仍入海中,瞬间,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悠然地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好不潇洒风流。作者将神话中仙人法器具象化,通过精湛的陶刻技法将法器刻绘于壶面,八件法器被刻绘的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方器的塑造难度系数本来就比较大,加上作者为了凸显主题,更是融入了陶刻艺术,这二者相结合不仅增添了此件紫砂壶的难度,更使人眼前一亮,感叹作者构思之奇妙,手艺之大胆。壶嘴、壶把与壶身三者之间的比例也是极为精妙,提升了整体的艺术美感。纵观此壶,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比例协调,结构精巧,古拙而朴实的意境呼之欲出。
一个作品的诞生,不单单是简单的泥塑成型,更多的是对文化的一种思考,结合时代大环境,从实际出发,才能够通过茶壶准确的表达出其中的意境内涵。紫砂壶虽小,但是其中包含的内涵和主题元素却是十分丰富的。手工艺人们延续紫砂文化的辉煌,在传承中大胆创新,通过创新将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