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培育

2019-02-11 13:06石芬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石芬

摘 要:文化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培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整体发展情况。但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而言,其在人才培育规划上虽然也有涉及到学生文化素养相关内容,但其重点仍多放在学生各个专业技能的培育上,对于文化素养培育工作投入无论是在精力还是财力方面都相对较少。这容易导致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进程中出现潜力不足、综合实力不够的情况。为此,文章以一名普通教育者的视角,就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化素养内涵的概述,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详细介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培育对策。希望能够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培育提供更多更具科学意义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有效培育

一、学生文化素养内涵

学生文化素养即学生个人的整体道德、能力、才智等综合情况,反映在其日常行为规范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讲,文化素养并不单单指的是学校学科教育为学生所提供的各类知识,更指的是其在整个学习生涯以及社会生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类人文社科知识,包括社会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这些知识通过长时期在学生身上的内化,最终以学生自身的语言、文字、举手投足间的气质、素养等来综合反映出来。因此,在对文化素养进行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其与日常所提及的核心素养、技能素养区别开来,在看到到文化素养与学生专业技能培育具有紧密联系的一面的同时,认识到文化素养自身独特的一面。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特点归结为以下几项:一是,职业性。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确保其职业能力的充分发挥。如团队合作能力、开拓进取精神、创新一是等;二是,全面性。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培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言同样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而言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而要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重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又要注重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养成,以此来确保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凭借自身良好的综合素养在未来的岗位工作中如鱼得水,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三是,包容性。无论是文化素养培育还是专业技能的教育都必须始终围绕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来开展,并结合市场的需求来及时调整我们的培育计划,以此来达到用人市场和学校的双方受益。但就诚信教育、习惯规划、环保意识、健康心理、工匠精神等这些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过程中的基础性文化素养而言,无论处于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要予以重视对待。

二、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在教育部门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认识到良好的文化素養是确保学生得以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校园安全事件等的频发,学生健康心理、习惯的养成逐渐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性关注。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取得的成效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各高校以思政教育课程为依托纷纷开设了大学生道德文化教育、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意在对学生健康的三观思想进行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其梳理不良情绪以此来减缓不良心理对其身心发展所造成的危害。二是,工匠精神开始作为一种良好的传统职业素养被引入到高职各个专业教育教学中来,以此来对各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重要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不仅仅包括较高的职业能力,更包括良好的职业品质、职业道德,是学生实现良好就业的基本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无论是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对待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我们都要如真正的“工匠”一样,做到专注、敬业、精益、创新。

(二)存在的问题

受教育改革之风的影响,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加强了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工作。但就其实际情况来看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予以进一步的改善,只有这样我们的高职院校文化素养教育才能够真正的走上体系化、高质量、高水平化发展之路。具体来看,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我们特将其突出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的存在一定的功利化。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发展为导向已经被深深烙印在每一个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心中,其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均是以此来方针来开展的,并通过专业建设活动的开展,以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认知实习等专业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来着重对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予以培育。并相对应的加强专业课程在职业院校整体课程系统中的占比,以此来强化学生相应专业技能、素养的培育。然而单从文化素养的培育方面来看,很多高校并不能与重视专业技能教育一样,做到一碗水端平。在文化素养的培育上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无论是对于工匠精神、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的培育还是对于引导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考取上,都是寄希望于对职业发展以及职业技能建设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情况下来开展的。很少有学校能够单纯的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出发来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二是,课程比例失调。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上,高职院校的重点仍在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方面,将较多的课时放在了个性化学习、专项能力、技术平台等专业化课程上,在学生的结业考核上也多以此为重点。而与文化素养相关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在高职院校中多作为调剂式课程存在,用以对特殊阶段的学生意义集中式的辅导教育,如一些院校只在大三阶段开设了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课程,心理辅导则只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作为响应国家相关号召而开展起来的临时性活动。课程比例的失调、课时的不足,严重抑制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培育,导致学生文化素养不能够实现系统、长期稳定、可持续化的培育。

三、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完善对策

(一)深化认识

思想决定行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工作的完善首先要从思想认识的深化上做起。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使更为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育,而造成了以文化素养为代表的通识教育的缺失。这对于我国所倡导的培育全方位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为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而言,要不断深化对文化素养培育工作的认识,始终秉承着以助推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在课程的编排上、课时的设定上,还是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运用上都必须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目标。看到由于文化素养缺失所导致的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后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对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提起一个新的认识,转变功利性的文化素养教育思维,真正的将教育的目的放在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而非是专业发展上。只有这样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完善教育

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培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具体来讲要做到如下要求:一是,对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相关课程进行融合,将文化素养教育正式纳入到各个专业课程体系以及高校整体人才培育方案计划中来。对文化素养教育以及专业技能教育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适当增加文化素养课程比例。并根据不同專业设置相应的文化素养教育课程,以此来实现文化素养教育在专业技能教育中的渗透,实现学生文化修养水平的提升。二是,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利用文化这一特性,积极在校园内为文化素养教育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文化讲座、文化广播、文化走廊等形式来实现对校园正能量、先进事迹等的传播,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规范的树立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借助学校社团的力量积极举办辩论赛、读书会、音乐节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在校企合作、社区联合等的作用下,借助企业、社区的力量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企业实践构建良好的渠道,使学生可以尽早感知社会气息,体悟到职业精神的内涵所在,从而实现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有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探讨[J].学周刊,2019(26):36.

[2] 年丽凤,经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整合——兼谈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3):180-183.

[3] 鹿奎奎,沈建康.高职学生文化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59-60+66.

[4] 刘敬.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01):45-46.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