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研究

2019-02-11 13:06郑享武翁雨尧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队伍建设

郑享武 翁雨尧

摘 要:高校基层团组织是中国共青团在高校中全部工作的建设基础,因此团组织活力对于在校青年是否能积极主动参与建设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报告分析了华南师范大学基层团组织的现状,针对团组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组织活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建议措施。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队伍建设

一、引言

(一)调研背景

加强团组织建设,提高团组织活力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多届全国代表大会中所强调的问题。高校基层团组织是高校共青团履行职能使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进四信”等重要讲话,对共青团提出真正加强基层团组织活力的任务。

由此可见,时代的发展与党的建设都急需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而高校的是团组织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高校的主题,在团组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团组织的活力关乎到整个中国共青团的活力发展。

(二)调研现状

1.基层团组织定位不准,内部建设混乱

高校共青团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开展基层团工作的基础,是推动工作发展的保障。高校多采取校、院、班三级体系,有基本的架构建设,但是各学院的内部建设却有明显的差异,部门设置不同,对于部门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工作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明显。基层团组织设置的不科学和不合理,严重削弱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活力,制约了共青团工作整体的推进。

2.基层团组织缺乏凝聚力与热情,工作单一缺乏活力

基层团组织的制度建设缺乏明确的指导,就直接导致了团干部工作目标的模糊,团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就容易忽视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团组织开展偏向娱乐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使得团工作的思想高度得不到提升,缺乏了团组织的教育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影响了团员对于团组织的凝聚力。

3.基层团干部队伍没有发挥建设性作用

高校重视团干部的队伍建设,有利于保障工作的可持续性,但是由于团干部的流动快,新的团干部的培训跟不上团组织的干部更换速度,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团委班子内部分工不明确,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干部选拔、考核制度不完善,都直接导致了团干部队伍的建设性作用低。

(三)调研意义和目的

1.国家政治建设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共青团建设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战略课题:一是提高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扩大共青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这两个要求都是党中央基于国家政治建设全面发展的高度上提出的,对于高校建设基层团组织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基层团组织发展的需要

高校共青团的一直居于团组织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近年,高校团组织都在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的任务建设,但是面临着青年群众的变化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变化,共青团的工作建设需要进行新的改变。

3.青年成长的需要

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一直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有利于为青年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维护青年的权益,引导青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国家利益的关系,丰富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要完成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定义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

高校基层团组织即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在高校中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基层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团组织的职能的实现程度,和思想工作的推进。

(二)基层活力

整体成员集体荣誉感的高低与团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创新型的强弱可以反映团组织的活力水平。基层团组织提升活力的创新路径,大多都是在强化基層团组织号召力、创新基础团务工作、改革团干部培养机制、 探索团日活动品牌化和大众化几个方面。

(三)组织活力定量评价体系

目前多地高校团委都十分重视团基层活力的建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将量化指标细化并且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到很多成果。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梁广寒博士将活力细化为:自身生长力,创新能力,服务管理能力, 凝聚力、 吸引力活动效力, 交互力六个方面。这评定指标为我们提供了思路。为了让测量过程更加具有可行性,本文在借鉴孙成行博士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符合华南师范大学自身状况可嵌入共青团工作考核的“基层团组织活力量化体系”。

三、调研方法

(一)问卷调查

此次调研采用问卷的形式,在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在读生中进行随机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此次问卷填写数据有效人数为330,覆盖石牌、大学城、南海三个校区17个学院。数据来源广,调查对象有一定的控制和选择,且具有代表性,数据结果可靠。

(二)文献查阅

在调研前期,通过文献查阅、检索,查看相关的调研资料、相关通知,并在中国知网、维普、百度学术等权威数据库网站进行文献收集、筛选、引用,为此次调研提供背景理论支撑,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深度访谈

访谈调查对象主要是对华师团委多个层面的管理者。本次调研收集了不同管理层、不同部门在团委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适应性的衡量指标,以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提升团组织活力提供更好的建议。

四、数据分析

(一)构建科学的定量评价体系

通过对团组织活力的定义延伸,发现其活力提升的环境不仅仅有内部建设,还有外因层面的影响。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理论,初次考核之后筛选出6个一级指标:意识形态,管理能力,执行力,舆论引导力,吸引力和成员状态。结合大量文献,我们将分别赋予30%,20%,10%,10%,10%和20%的权重给这六个指标。

(二)体系的合理性

根据SMART原则,该体系的指标具有相關性,明确性,可行性,量化性以及时限性五大标准。用SPSS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采用KMO检验(Kaiser-Meyer-Olkin )和巴特利特检验,问卷问题的KMO大部分大于0.7,一致性和可行度都较高。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Alpha指数高达0.967,关于成员状态的3个相关问题的指数是高达0.992,问题的内在关联系达到预期效果。

(三)评价指标及赋值方法

产生的六个一级指标,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和舆论引导力的评分标准主要来源于现实数据。另外三个一级指标则是结合华师问卷和文献来评分。

1.意识形态

(1)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思想工作):

在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三校区各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专题培训会,宣讲教育报告会,支部特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

(2)思想凝聚力(支部团员思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方面):由调查问卷可得81.4%的团员在思想行为意识上和党中央是保持一致的。按照比例来算,这一方面得分在80%。

2.管理能力

(1)机构设计(团组织及下属部门分布和分工是否合理):南师范大学共青团委员会,接受校党委和省团委的领导,目前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科技调研部、实践部、文艺部等6个部门,设大学城校区团工委、南海校区团工委、等直属机构,下辖30个二级团组织。组织分工明细,层层相扣,设计合理。

(2)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经费,工作计划,例会,数据资料归档,干部培训制度是否完善):华南师范大学团委的制度完善程度高,但是有部分制度过于繁琐。经过访谈,本调研组发现华南师范大学团委在各项培训制度都比较完善。但是有学生反馈控制制度有时候不够灵敏,处理问题的速度有时偏慢以及经费制度繁琐,申请的流程过多。

3.舆论引导力

(1) 线上(广东高校团学系统微信公众号影响力):                                      参考2019年3月广东高校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评比依托清博大数据-清博指数平台进行数据处理,以一个月为评比周期,月榜统计周期为自然月的时间,采用周期内最近更新的数据计算(最高为7天)。所有数据统一采用微信传播指数WCI值进行评分排序,遵循数值大小依次对各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排序,以WCI数值大小为准。用华南师范大学团学系统(华南师大紫荆青年)的分数除以行榜第一的高校团学系统(广工青年汇)分数再换算成百分制。

(2)线下(线下宣传开展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团组织线下宣传的效果比较理想,有86.05%的学生是从团组织线下宣传了解到各种团组织最新的信息。有44.19%的学生会去主动了解,51.16%的学生是看情况了解活动,仅有4.65%是不会主动去了解活动。根据SPSS中因子贡献率分析,华师舆论引导力得分的系数为0,847,可折算得分85分。

1.执行力

执行力分为完成上级任务所需的时间和执行质量。通过结构式访谈,与一些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整理后得到相关数据。管理者们对于按期完成上级任务时间指标打分平均为71.3%,按期完成上级任务质量指标平均得分为74.8分。

2.吸引力

基层人员对团组织的相关活动的反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团组织的吸引力。

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了组织成员对团组织的反应态度。对指标量化后,综合平均值,分组中位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得分为63.1分。

3.成员状态

团组织成员的状态亦是影响团组织活力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又可以细分为两个指标,内在认识和外在表现。

(1)内在认识与组织举办相关宣传活动的频率,形式有密切关系,而参与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来反映内在认识。对不同的情感指标赋予权重,量度分析。最后通过频率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可以得到华师团组织基层的参与度为73.6%,标准差为0.638,个体之间的参与度差异不明显。

(2)问卷中通过调查成员的工作量,厌烦心理来衡量外在表现。工作量最佳为适中,在本次分析中赋予适中这个选项的值为2。结果越接近2说明实际状况越好。厌烦心理最佳选项是对团组工作不厌烦,该选项被赋予的值为3,所以结果越接近3越好。用巴特利特分析方法,计算出华师团委成员状态在工作量,厌烦心理指标得分分别为85%,68.3%。

五、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措施

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要符合党的总体安排和部署,还要结合高校当地的自身状况。以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为例,通过上述分析影响活力的三个因素是成员状态,吸引力和执行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融合当下时代的新元素,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升活力。

(一)丰富组织生活,创新团组织活动形式

活动大多是走形式,没有内涵,降低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团员积极性就会下降。希望团组织单纯开展思想政治学习的同学仅仅只有2.03%。相比而言,一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倒是最受大家的喜爱。次之的是文体娱乐活动、志愿服务、维权类 活动等。

(二)增强团组织成员的意识, 提高团组织认同感

团员意识的强化是基层团组织提升组织活力的前提保证。在平时开展的活动中让组织成员对团组有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除了日常工作,在自有时间管理者还可以开展一些“人文气息”的活动,让团组织成员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繁忙的任务,还有温暖的人性关怀,增强朋辈吸引力。

(三)经费配比以及审核流程的優化

长期以来,“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是基层组织普遍反映的“老大难”问题。对于华南师范大学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缺经费。根据不完全统计,有43.2%的成员反映申请经费额度有限或申请流程过于繁琐阻碍了团组织活动的开展。

(四)活动创新多样化来吸引团组织人员

团组织活动在创新性这一方面明显弱一点。部分团组织活动形式老旧单一,实际上被活动吸引过来的成员并不多。所以经常就回出现活动组织者要求强迫成员参加,或者用学分/学时的形式来吸引成员。长此以往,就会团组织人员有“过流程”“形式主义”的想法。团组织活动应该增强其创新性来吸引成员参加。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 施方案》的通知[EB/OL].

[2] 梁广寒.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评价体系研究[J].逻辑学研究,2007.

[3] 孙成行,王宇宁.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基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7年第1期.

[4] 巴佳慧.高校团日活动育人功能及组织模式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5] 陈婷.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创新路径——以团日活动为切入点[J].中外企业家,2017年18期.

[6] 谭武.新形势下高校团组织活力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年04期.

[7] 于洋,常明阳,丁振东.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研究——以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学生会为例[D].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年08期.

[8] 张艳霞,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的应用——以“自我意识”章节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31-33.

[9] 娄可可,田甜.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8.

[10] 梁端.论增强基层团组织工作活力的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郑享武(1998.10- ),男,广东吴川人,本科,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基层团组织队伍建设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