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要求。文章以“体认式”教学实践为载体,研究如何实现“八个统一”中的“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问题,以期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
关键词:思政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体认式”教学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人才的关键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较弱,实践能力较强,追求个性、思维活跃、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愿意参加实践活动。传统的思政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这些“00后”新群体的特点,学生上课的兴趣不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夠理想。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其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关系到教学主导与价值主体的关系问题。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涉及到教师领导方式。美国学者安德森把师生行为划分为“控制型”、“综合型”。李比特和怀特将群体领导方式划分为三类:专制式、民主式和放任式。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的“同济教学法”,强调课堂交互性元素在课堂中的使用。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较多。林伯海在《大学生“基础”课学习状况及其改进对策研究》中提出“嵌入渗透法”。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研究方面,张楚廷在《教育是什么》中提出“教与学的过程都存在一个生成过程”,强调教与学过程的重要性。吴满意在《立德树人融入教育体系的创新研究》中强调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二)关键概念解析
发挥教师课堂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把学生的体验与认知结合起来,通过情景创设,体验情绪情感,与自己的内在情感、价值倾向融合,从内心认知升华,达到德性自律,是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
教师的主导性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再转化、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等,重在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使学生能够自奋其力。
主体性是人自为存在的标志,主体性满足包括摄取性满足和被动性满足。学生主体性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选择、主动学习领悟、亲身体验、创新转化,将知识内化为思想品德,外化为行为习惯。
“体认式”教学实践倡导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体认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行动、反思。这是构建教与学互动、转换传统学习路径的有效尝试,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发挥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实施路径。
(三)“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思政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其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反映了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关系,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积极性的教学要求。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能够有效消除教与学的主客体对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而提升思政课有效性。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在实现二者辩证统一方面下功夫,引导师生双主体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真正走向本真和人化的前提。“体认式”教学实践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寻找影响主导性与主体性发挥的因素。教师主导性研究,包括教师主导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师如何培养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如何构建课堂共同体,如何进行质量监控、教师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等。学生主体性研究,包括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途径、效果预期、考核评价等。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发挥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实现路径研究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解决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辩证统一。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备课除了备知识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体认式”教学实践,设计了菜单式任务、自主性选择、分组合作、执行任务、作品评价等教学环节,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辩证统一,直接关系到教学价值的生成。
“体认式”教学设计遵循了三个三的原则:教学内容三结合,即结合社会热点、结合校园文化、结合学生实际选取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学活动三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实施三特性,即实践活动项目可选性,有利于学生成长性,考核多样性。
“体认式”教学设计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思政课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教与学的生动互动,教学活动要能够回归生活、回归教育初心、回归受教育者主体。
其次,在教学处理上,解决如何保证教学体系完整性与实践项目合理性的关系问题。在这个环节思政课教师要转换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上课下的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立体多维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发的一系列课内外实践教学项目。在教学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教学体系完整性并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生成。张建林认为:“完整的大学教学过程,应体现出主体性的不断生成与发展,体现出主体对知识的认识”。
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体认”项目和活动,编写实践指导手册,下发给学生作为指导文件。在课堂,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体认”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完成“体认”项目,例如体验式的红色之旅、情感启发式的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大学生服务社区、体现道德情感体认的校园话剧等。同时,鼓励学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 汇报体认成果。课外“体认式”项目是课内“体认式”项目的延伸,学生的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和观点是学生认知思考的结果,学生的思考从线下传递到线上。校园情景剧是发挥学生主导性的一种学生喜爱的实践形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体现教学主题,学生编排的过程本身就是育人过程。
最后,在考核评价上,解决如何把握考核过程的严肃性与考核的灵活性的问题。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不被量化,教学改革容易流于形式。“体认式”教学实践,教师坚持考核与引导学习统一的原则,依据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设计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把每个活动和实践项目都对应相应分值和标准,把考核落实到具体的数字、指标、项目上,容易记录学生的成绩。坚持学生“主体”思维,以考核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实现考核与学习的统一。
三、意义及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的主导性的发挥有利于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主体性则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认知生成规律,尊重了学生主体人格。
“体认式”教学实践从实战经验出发,以课内外教学活动、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思政课堂。通过“体认式”教学,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大背景,有利于发挥思政课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主渠道作用; 面对思政课抬头率低、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问题;有利于解决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体认式”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并融入了时代元素,对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政课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正龙,徐志远,赵衍民.遵循“三种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0).
[2] 吴家华.“八个统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J].红旗,2019(07).
[3] 刘富兵.“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教学主导性思考[J].大众文艺,2018(14).
作者简介:任立华(1972- ),女,黑龙江海伦人,硕士,广东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