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2-11 10:30尚元春吴雄飞
贵州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术式胆囊炎开腹

尚元春 吴雄飞

(1.陕西榆林绥德县医院普通外科,陕西 榆林718000;2.陕西榆林子洲县医院普通外科,陕西 榆林719000)

急性胆囊炎在我国临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外科手术一直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手段,传统术式为开腹胆囊切除术。该术式于19世纪80年代初期被首次用于治疗胆囊疾病,时至今日仍在应用,已有超过100的应用历史[1-3]。国内外开展的大量研究均证实该术式病灶切除彻底、疗效可靠,但也存在创伤性大、术后并发症多的应用局限性[4-5]。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关于该术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6-7]。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微创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医师合理选择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急性胆囊炎;(2)同时具有开腹手术治疗指征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3)机体心、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1)年龄>80周岁;(2)免疫系统功能异常;(3)合并胆总管结石;(4)合并高血压(3级)。应用抽签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6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意义表1示两组一般情况。

表1 腹腔镜组、传统组一般资料均衡性分析[n(%);(±s)]

表1 腹腔镜组、传统组一般资料均衡性分析[n(%);(±s)]

一般资料 - 腹腔镜组(n=46)传统组(n=46) χ2/t值 P值性别 男女17(36.96)29(63.04)18(39.13)28(60.87)0.046 0.830年龄(岁) - 40.79±4.26 40.83±4.20 0.045 0.964体重指数(kg/m2) - 23.18±2.00 23.25±1.98 0.169 0.866术前体温(℃) - 37.29±0.60 37.32±0.59 0.242 0.810高血压 有无12(26.09)34(73.91)14(30.43)32(69.57) 0.214 0.643糖尿病 有无9(19.57)37(80.43)8(17.39)38(82.61) 0.072 0.788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大专及以下15(32.61)31(67.39)12(26.09)34(73.91)0.472 0.492

1.2 方法 传统组:传统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2)腹腔镜组: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其中19例患者接受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27例患者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即先行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具体步骤为:术前超声检查定位胆囊,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在超声引导下于肝前叶至胆囊底部进针穿刺,退出针芯,置入套管,外接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待患者病情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具体步骤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高足低,头抬高30°,并向左侧倾斜15°,暴露胆囊区。采用传统三孔操作法,于脐下缘做1cm 小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维持气腹压8~10mmHg。再于右侧肋下缘锁骨中线和剑突下各做一个切口,长度分别为5~6 mm 和10~12 cm,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观察胆囊及周围组织情况,处理胆囊三角,使用钛夹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夹闭,采用顺逆结合方式将胆囊剥离,离段胆囊,残端电凝,彻底止血。经剑突下切口将胆囊取出,若胆囊周围渗出液较多或创面渗血明显,留置腹腔引流管。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d、3d的CRP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与术后1d、3d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清CRP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24.0,采用(%)描述计数资料,组间差异差异行χ2检验,采用(±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差异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状况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用时较传统组患者长,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患者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传统组患者早,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上述围手术期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腹腔镜组、传统组围手术期指标状况比较(±s)

表2 腹腔镜组、传统组围手术期指标状况比较(±s)

组别 手术用时/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腹腔镜组(n=46)102.46±9.88 35.29±5.39 25.63±3.31 3.19±0.48 4.45±1.11传统组(n=46)83.20±9.57 96.11±10.03 32.04±3.28 4.52±0.45 7.03±1.08 t值 9.500 36.227 9.330 13.710 11.299 P 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1d、3d的血清CRP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d、3d的血清CRP水平均较传统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腹腔镜组、传统组术后1d、3d的血清CRP水平比较(±s)

表3 腹腔镜组、传统组术后1d、3d的血清CRP水平比较(±s)

组别 CRP/(mg/L)术后1d 术后3d腹腔镜组(n=46)8.92±2.25 5.26±1.78传统组(n=46) 12.91±2.30 8.85±1.46 t值 7.102 5.773 P 值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较传统组患者的19.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腹腔镜组、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腹腔镜微创术式术经过不断的推广、普及以及医疗器械的丰富和性能的改进,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对该术式有效性、安全性的认识越来越理性,现阶段该类术式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术式[8-10]。但关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大量实践研究证实,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用时较传统组患者长,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患者。根据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相对较复杂但创伤性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血清CRP水平发现,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d、3d的血清CRP水平均高于传统组患者。进一步证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激性更小,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术后机体痛苦更轻。最后,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的19.57%。由此得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分析本研究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在创伤性方面,传统术式治疗急性胆囊炎,无法克服充分暴露病灶和小切口的矛盾,术中因治疗需要,需将患者部分肌肉组织切开,损伤性较大[11]。在手术应激方面,相对于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在体外即可进行,手术医师无需将手伸进患者腹腔,人工气腹的建立,保障手术医师能够获得良好视野。外界污染源不易进入患者腹腔,患者发生炎性反应的风险更小,继而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12]。通过本次研究虽然证实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也发现了应用该术式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腹腔封闭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医师通过间接观察电视图像观察患者腹腔内部情况,可能与肉眼直视获得的视觉信息有一定的差距[13-14]。若患者局部组织粘连严重,难以辨别正常解剖结构,则较容易发生出血、胆总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体会到,患者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术中正确处理组织之间的关系,准确操作。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微创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术后生理应激程度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整体疗效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术式。

猜你喜欢
术式胆囊炎开腹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