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途径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52例护理分析

2019-02-11 21:18:30青海省人民医院810007康旭萍袁俊慧张思珍赵海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滤器导丝抗凝

青海省人民医院(810007)康旭萍 袁俊慧 张思珍 赵海蓉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55.7岁。其中骨科术后患者24例,继发于恶性肿瘤的患者9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长期卧床或下肢制动时间过长患者17例。下肢静脉血栓病因不明患者2例。

2 治疗方法

2.1 18 例行经健侧股静脉途径“翻山”置管溶栓术 经健侧股静脉途径插管,置入导丝,在单弯导管或翻山鞘管协助下将导丝置入患肢股静脉,在导丝引导下置入溶栓导管。此项技术需在介入条件下进行。

2.2 7 例患者经对侧股静脉置管溶栓术的基础上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对于高危患者,在经对侧股静脉置管溶栓术基础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形成。

2.3 21 例患者行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术 在外踝上方分离出小隐静脉,经小隐静脉、腘静脉将导丝置入股静脉,在导丝引导下将溶栓导管置于相应位置。此项也在介入条件下进行。

2.4 其余患者行经腘静脉途径置管溶栓 在超声引导下将溶栓导管置入腘静脉、股静脉,置管方法同前。

3 护理方法

3.1 基础护理 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均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健侧下肢可做主动或者被动运动,鼓励家属按摩患者健侧下肢。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给患者及家属讲述本病的自然转归,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观察患者下肢皮肤色泽,监测患者下肢皮温、下肢动脉搏动情况。大部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侧皮肤色泽正常,皮温升高,动脉搏动增强。当出现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及时完善手术取栓准备以挽救下肢。

3.2 专科护理 本研究所纳入的所有患者均在住院后完善凝血系列,部分给予静脉应用尿激酶,之后再行置管溶栓术。部分凝血异常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待Fib>l.5g/L后再行置管溶栓术。所以在患者住院时,需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基础疾病史、既往用药等治疗史。对于Fib<1g/L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无疑会导致出血事件发生率增高。和既往的全身静脉溶栓相比较,置管溶栓属于局部溶栓,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有出血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中发生出血事件9例。最常见的出血事件是皮下淤血斑形成,另外部分患者出现鼻腔出血现象。出血事件发生后立即停止使用溶栓药物,并复查凝血系列,根据凝血系列调整治疗方案。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突发胸闷、呼吸困难,查凝血系列示Fib:0.3g/L,立即停止应用溶栓药物,给予输血浆并肌注纤维蛋白原处理,并给予心电监护。3小时后患者诉症状好转。第二天,患者双下肢、腹部大量淤血斑形成。在置管溶栓治疗后,建议动态监测凝血系列,注意患者全身有无皮下出血、呕血、鼻腔出血等现象。特别要注意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要注意有无颅内出血,这在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中多见。对于易发生出血事件的患者,不建议采用溶栓治疗。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宜应用置管溶栓治疗,这部分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3.3 出院后健康教育 嘱患者避免久坐、久卧。出院嘱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监测凝血系列。

4 结果

出血事件5例,2例患者表现为鼻腔出血,2例表现为下肢不同程度的淤血斑形成。1例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全身大量淤血斑形成。出血事件发生率9%。导管堵塞5例,其余导管问题2例。

5 讨论

全身溶栓治疗出血风险高[1],目前不建议常规应用。虽然下肢静脉置管溶栓术可以降低患者出血风险,提高静脉血栓的再通几率[2],但由于患者基础疾病、患者自身体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出血事件的发生仍无法避免。较大的出血事件的发生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注意有无皮下出血。对于不宜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可考虑抗凝治疗,或者仅行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此外,置管溶栓术后要保证导管的通畅。

猜你喜欢
滤器导丝抗凝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工程力学(2020年9期)2020-09-17 08:58:34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花粉过滤器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Aegisy型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