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郑腾飞
脑动脉瘤是指由于脑动脉腔异常扩大,从而引发动脉壁瘤状突出的一种疾病[1]。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目前介入栓塞术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而研究发现护理对疾病治疗与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我院40例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80例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我国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80岁,平均(53.50±9.80)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8~80岁,平均(55.92±11.20)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测量体温;检测生命体征;指导用药。
1.2.2 观察组 优质护理:①心理护理。手术麻醉前,护理人员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疏导、安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手术有序进行;②术前护理。保持手术室内温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手术环境,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③术中护理。做好手术配合,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等情况,及时处理术中问题;④术后护理。关注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变化,注意观察压迫止血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情况。叮嘱术后注意事项[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表将满意度等级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公式: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用“表”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经t/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4例,包括头痛2例,睡眠障碍1例,耳鸣1例;对照组共12例,包括头痛3例,睡眠障碍6例,耳鸣1例,四肢麻木2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12.44(P=0.0004)。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26例非常满意,12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对照组:9例非常满意,23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χ2=10.23(P=0.0014)。P<0.05。
脑动脉瘤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症状多表现为头痛、呕吐,甚至导致偏瘫及死亡。脑动脉瘤患者由于破裂出血导致死亡的比例为20.00%~30.00%,且该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栓塞介入术能有效治疗该病,但术后多并发症,而研究者发现优质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考虑是因为: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给予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减少不利因素,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能针对患者术中、术后不利状况采取救护措施,减少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考虑是因为:优质护理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全面照顾和人文关怀,建立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利于降低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提升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