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荣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慢阻肺是一类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和) 肺气肿,能进一步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或者呼吸衰竭[1]。抗胆碱能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剂以及糖皮质激素虽然能缓解慢阻肺的病情,但还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的5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0~90岁,平均(69.23±11.44)岁;病程5~9年,平均(6.37±1.46)年。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0~90岁,平均(68.72±12.15)岁;病程5~9年,平均(6.24±1.35)年。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延续性护理方法:(1)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实施分床管理制度,接受规范化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以提高其护理水平和责任感。(2)住院期间:搜寻慢阻肺患者的一般资料,且评估心理情况,建立互信的和友好的医患关系。指导患者怎样进行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等呼吸运动。缩唇训练时,呼气时必须保持腹部内陷和胸部前倾,呈吹口哨的形状,不断延长呼气的时间,每次训练约25分钟;腹式呼吸训练时,双手需要放在腹部和胸部,告诉其放松腹肌后再慢慢地经鼻吸气,以双手感觉出现上抬为最好。(3)出院后: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周电话随访一次,记录出院后症状改善情况和按时服药情况,叮嘱其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按照天气改变及时对衣物进行增减;指导其合理地应用家庭氧疗呼吸机。
采取生活质量评估问卷进行判断,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对照组的心理功能评分为(53.17±12.38)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4.25±13.69)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51.49±12.3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2.38±10.72)分,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评分为(53.29±11.54)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5.64±12.31)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52.64±11.71)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3.26±10.31)分。
护理后,对照组的心理功能评分为(69.38±13.56)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0.38±14.72)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64.28±13.3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1.54±12.39)分,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评分为(85.71±14.38)分,躯体功能评分为(88.57±15.28)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82.23±13.4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9.53±14.74)分。
护理前,两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慢阻肺患者主要表现为气短、呼吸困难、咳痰和咳嗽,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会逐渐进入到急性加重期,此时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伴发肺栓塞,从而影响治疗慢阻肺的效果,威胁其生命的健康[2-3]。慢阻肺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确保呼吸道畅通,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及时地进行清除,促进患者正常通气的恢复,改善呼吸困难,提高生存质量[4]。慢阻肺疾病作为会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与常规护理相比,延续性护理首先建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全面的和系统的学习慢阻肺有关的专业知识,以方便向慢阻肺患者正确地传授有关的基础知识。并且,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都进行科学的护理指导,在监督慢阻肺患者病情的同时,改善其肺功能[5]。本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能使慢阻肺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能使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