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霞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规且重要的治疗手段,输液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输液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事件,对输液安全、质量具有不良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提高输液护理质量,对患者与治疗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本次研究纳入80例输液患者,予以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比临床效果。
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80例输液患者,采取“随机单双号”将纳入主体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其中,对比组:单号40例(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均值数(43.6±7.4)岁;研究组:双号40例(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9岁,均值数(44.1±7.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可行。
对比组:单号40例(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按照医嘱进行静脉给药,观察导管、穿刺点实际情况,若发生不良反应、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协助进行处理。
研究组:双号40例(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首先,选择静脉护理经验丰富护士成立静疗小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与培训,包括护理风险意识、认知、以及静疗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充分认知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根据患者实际制定个体
化的静脉输液护理计划。其次,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包括静脉输液基础知识、操作技巧,细化为药物渗透压、药物配伍、敷料应用、置管护理等,以此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规范护理流程和实际措施,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相关风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2]。再者,根据小组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护理计划能够严格按照流程规范、顺利实施,加强防范,同时,加强学术研究,若发现疑难病例,邀请专家,组织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最后,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事件和安全隐患,控制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提高输液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另外,可派遣小组成员到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拓宽视野,吸取先进经验与方式,以此进一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内容[3]。
观察与分析对比组、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00%(2/40)低于对比组20.00%(8/4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对比(n,%)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优势显著,可迅速补充机体丧失的血液、液体、以及营养成分,使其维持在治疗所需恒定浓度,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弊端,比如: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局部、全身感染,滴注过快造成不良反应,持续过量输注导致循环负荷过重等,轻者引发医患纠纷,重者则会增加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基于上述情况,提高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质量至关重要[4]。静疗小组是专门针对静脉输液患者成立的干预小组,通过静脉知识、技能培训,帮助其树立先进的护理理念,掌握先进技术,并将其实际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另外,定期考核、相关制度制定、以及学术交流等也能够不断完善静疗小组体系,及时纠正不当干预措施,从而更加有效预防相关风险事件,及时发现并解决风险问题[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5.00%(2/40)低于对比组20.00%(8/40),差异显著,P<0.05,说明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静疗小组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化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静脉输液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有限性,从而及时避免风险因素,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此外,静脉小组重视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对其实际职责、工作内容进行更加明确清晰的分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护理质量带来了极大保障,对风险管理也极为有利。
综上,针对静脉输液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静疗小组,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更好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