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孟州市人民医院(454750)董永升
手术是目前治疗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并囊性改变的主要方法,以往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虽然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因此,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经椎体成形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得以提高,其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能够促进患者椎体强度以及稳定性的增加,对其疼痛进行缓解。本研究主要对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并囊性改变患者接受经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价值作观察。
1.1 资料 以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并囊性改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时间选取为2017年1月~2018年10月,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实验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44岁~72岁,年龄均值为(58.52±12.01)岁,其中男25例,女25例。对照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41岁~75岁,年龄均值为(60.22±11.85)岁,其中男27例,女23例。两组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并囊性改变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麻醉后,切开患者的骨折段,对其骨折段实施复位内固定干预,并对其囊性改变处理,术后常规为患者实施抗生素干预3d,以此对其切口感染的发生进行控制。实验组则实施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实施局部麻醉,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穿刺处理,与球囊、加压注射器连接,缓慢注入造影剂实施透视干预,在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则将球囊撤出,在椎体内缓慢注入骨水泥,在注入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等疾病症状,则立即停止注射,对患者骨水泥扩散以及椎体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在其骨水泥凝固后,将穿刺针拔出,实施包扎处理。术后常规为患者实施抗生素干预3d,以此对其切口感染的发生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椎体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作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
1.4 数据分析 SPSS21.0软件作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1 两组椎体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分析 两组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并囊性改变患者治疗后的椎体间隙高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其局部Cobb角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椎体间隙高度(51.06±2.03)mm高于对照组(45.60±1.75)mm,其局部Cobb角(10.13±1.36)°低于对照组(14.12±1.10)°,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分析 实验组手术出血量(26.81±8.22)ml、手术用时(41.30±7.25)min、住院时间(12.88±1.32)d均低于对照组(125.41±21.33)ml、(75.85±10.63)min、(21.45±1.71)d,差异显著(P<0.05)。
经椎体成形术在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并囊性改变患者中应用,有着一定的价值,它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伤椎的稳定,防止其椎体因为压力而出现塌陷的情况,且其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康复时间,更好地对患者的椎体功能恢复进行促进[1]。在为患者实施经椎体成形术干预时,应注意穿刺干预的轻柔,因患者存在内囊病变等症状,因此,在实施治疗中,不可使用外科锤等用具进行辅助的用力,避免将其内囊囊壁穿破,影响骨水泥的正常注入。患者合并囊性改变,在实施穿刺前,应实施排液和排气处理,可不处理囊内的内容物[2]。
综上所述,经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并囊性改变患者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促进患者椎体功能更好的恢复,且其治疗和康复时间较短,对改善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并囊性改变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