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李张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CroweI、II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58.51±6.28)岁;观察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45~73岁,平均(58.64±6.3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后外侧入路:患者取侧卧位,于骶骨与耻骨联合支撑骨盆,以大转子为中心点,做后外侧弧形切口10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充分暴露阔筋膜、臀大肌及外旋肌,于大转子处离断。暴露关节囊并切开,股骨头脱臼,在小转子上方约1cm处离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显露股骨头,显露髋臼,清除增生骨赘,髋臼锉磨,植入髋臼假体。暴露股骨近端,扩髓,冲洗髓腔,植入假体。髋关节复位,检查髋关节屈伸及稳定性,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直接前方入路:仰卧位,垫高腰骶部,抬高髋部,于髂前上棘远端外侧3cm做切口8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暴露阔筋膜张肌筋膜层并离断,剥离至髂前上棘,拉钩拉开,暴露髋关节囊。股外侧动脉旋开,倒“T”形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及髋关节。患侧下肢充分旋切,股骨颈锯断,取出股骨头。暴露髋臼,清除增生骨赘,锉磨髋臼,植入髋臼假体。扩髓,冲洗髓腔,植入股骨头或股骨柄假体,复位髋关节。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1]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该评分总100分,评分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切口长度(9.28±0.34)cm、术中出血量(165.26±34.85)mL及住院时间(9.84±0.47)d,低于对照组的(14.25±0.43)cm、(249.87±48.26)mL、(13.01±0.82)d,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Harris评分明显增加,观察组(85.43±7.19)明显高于对照组(73.45±7.21),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后外侧入路属于常用入路方式,手术切口大,术中股骨头及髋臼等部位可充分显露,术野开阔清晰,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术中无需切断股方肌及臀中肌;但术中需将大部分关节囊、梨状肌等短外旋肌肉群切除,术后容易出现较高的人工关节脱位等情况;术后患肢容易跛行,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直接前方入路方式,属于新型微创手术,经过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直肌等肌肉间隙,直接进入髋关节内,术中无需切断肌肉及筋膜组织,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减少,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前方入路方式体位稳定,术中拍片不会受到影响,可获得较为准确的髋关节正位片,控制下肢长度;此外,术中麻醉医师可准确操作,便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能提高假体安放准确性,减少假体脱位的发生[2]。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通过前方入路方式符合微创快速康复理念,可减小手术操作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髋关节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较快康复。但前方入路方式为了确保手术操作视野的清晰开阔,术中需对患侧下肢进行极度外旋或内收,因此,对肥胖患者或难以完成外旋、内收动作患者,应选择后外侧入路方式。
综上所述,较后外侧入路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I、II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更具效果,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