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萍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临床治疗掌骨骨折主要以内固定疗法为主,如选石膏托固定、克氏针内固定,疗效确切,但很难彻底维持骨折部位,且易伴发各种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掌骨功能锻炼会造成很大影响[1]。此研究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掌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康复护理,一组予以常规护理,现对两组干预情况分析如下。
本研究总共纳入62例患者为对象,均为患掌骨骨折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干预分组:对照组31例,性别:男17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37.56±2.31)岁;干预组31例,性别:男16例,女15例;年龄:22-62岁,平均(39.60±1.68)岁。两组以信息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①与“掌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相符;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院医学伦理会支持此研究。排除标准:①其他脑部疾病者;②心衰者;③合并运动功能疾病者。
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予以其简单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31例干预组予以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将具体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情绪;(2)体位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把患者的患肢抬高,一般选择自制吊带进行固定,确保患肢比心脏水平更高,这样可加快血液回流速度,从而避免患肢水肿;(3)疼痛护理:术后,随着手术麻醉作用的消失,患者患肢疼痛感会越来越剧烈,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需要多和患者交流,并告知其疼痛是术后较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2]。(4)术后功能锻炼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做早期功能锻炼,依据其病情恢复状况,指导其完成简单的功能锻炼;(5)理疗护理:选用红外线热疗灯对患者进行理疗,而且护理人员也应对手循环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理疗通常在术后2日内完成,2-3次/d,20-30min /次;在选择红外线热疗灯进行理疗时,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手部温度来调整距离,通常灯头与患手距离35-45cm最佳,以免高温烧伤患手。
(1)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护理后对2组掌骨功能恢复情况展开评估,发现患者手掌骨所累及手指屈伸功能活动范围,可达到正常的屈伸范围,即优;发现患者可达到正常的屈伸范围3-4级,且关节活动度可达到之前的40%,即良;可达到正常的屈伸范围的2-3级,且关节的活动度可达到之前的30%,即可;比正常的屈伸范围低0-1级,低于之前的关节活动度的30%,即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2)护理满意率:干预后,对2组护理满意率展开评估,护理人员自主展开满意调查表设计,以问卷形式予以患者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情况,共满意、尚可、不满意三级,满意率等于满意率与尚可率之和。
本研究选SPSS20. 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针对研究中涉及的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护理满意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经客观对照两组以上指标,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不同护理后,31例干预组的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93.55%,较31例对照组的77.42%更高,差异明显(P<0.05)。
护理后,入选的31例干预组患者中:18例满意,10例尚可,3例不满意;入选的31例对照组患者中:12例满意,11例尚可,8例不满意;干预组护理满意率90.32%(28/31),比对照组74.19%(23/31)更高,(P<0.05)。
此次经对31例干预组患者展开康复护理,结果发现护理后,31例干预组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93.55%(51/54),较31例对照组的77.42%(42/54)更高(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90.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P<0.05)。由此提示,康复护理在掌骨骨折中的应用有效性较明显。这是因为康复护理在护理工作开展中,重点强调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发展,以针对具体病情制定安全、高效的康复护理方案。康复护理方案是依据患者病情发展合理制定,积极落实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法,经对本次研究结果展开分析,护理效果显著。由于掌骨骨折患者术后所需恢复时间较长,对此,在术后也应要求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从心理上予以患者更多的支持、安慰,还能辅助其完成护理人员所制定的各项康复训练计划,以在提升护理效果的同时,改善掌骨关节功能功能,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综上,对于掌骨骨折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满意率,促进掌骨功能快速恢复,临床推荐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