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燕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重症脑外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利用药物对血管产生刺激作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输液量进行限制,近年来经过改进后的输液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为探讨强化输液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本文对8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传统输液和强化输液护理模式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84例,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8-47岁,平均(32.5±8.9)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8例,坠落伤12例,暴力致伤12例。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0-48岁,平均(34.1±9.1)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0例,坠落伤13例,暴力致伤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即遵医嘱严格用药,并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2)观察组:实施强化输液护理模式,护理初期,严格遵守先脱水再补水的原则;护理后期,严格遵守补水、脱水同步进行,相平衡的原则,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脱水症状。使用甘露醇和呋塞米交替行脱水治疗,甘露醇浓度为20%,每次给予0.25-1g/kg,间隔6h静脉滴注1次;呋塞米0.2-0.8mg/(kg·次),连续治疗3-5天后逐渐减量。治疗过程中,按照边脱边补的原则进行脱水治疗,护理早期确保脱大于补的原则,护理后期按照补脱平衡的原则,使患者维持在轻度脱水状态,输液量按日常生理需求量2000ml为基础,然后24h均匀输液,使患者每日尿量控制在800-1500ml。待患者胃肠功能回复后,恢复进食或采用鼻饲时,可减少输液量。连续治疗一段时间至患者胃肠功能有所改善后,及时给予患者饮食干预,确保患者获取足够的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进行鼻饲,以尽可能的减少输液量。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参照文献标准进行评价。痊愈:患者的脑外伤症状表现全部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情况;有效:患者脑外伤症状表现部分消失,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无效:患者脑外伤症状表现部分消失,神经功能无改善,出现并发症。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42例:痊愈26(61.90%)有效14(33.33%)无效2(4.76%)
对照组42例:痊愈20(47.62%)有效13(30.95%)无效9(21.43%)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 5.2 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42例:NIHSS评分干预前63.15±4.21干预后26.58±3.42并发症发生率2(4.76%)
对照组42例:NIHSS评分干预前55.12±6.45干预后41.24±5.52并发症发生率7(16.67%)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学者研究报道[2],对143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采用传统的输液护理和加强输液护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强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治愈率达8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6%,而且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观察组实施强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输液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输液护理模式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而强化输液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输液护理模式。可能原因是强化输液护理模式通过使用甘露醇或呋塞米对患者实施脱水治疗,并保证24h均匀输液,积极控制尿量,并在恢复禁食后,减少输液量,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强化输液护理的临床疗效。综上,强化输液护理能显著改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