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栓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家庄 050024)
在西藏被广泛诵读着这样一种“善言”,这就是藏族人民称之为“勒谐”(legshe)的格言诗。它是藏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深受藏族民众喜爱,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珍品。然而,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由于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桎梏,这一具有实践性和群众性的文学艺术形式并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藏族文化。因此,对藏族格言诗的翻译历史进行梳理,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王尧等在划分藏学史时建议划分为八个时期。(22)王尧,王启龙,邓小咏.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4-25.笔者把新中国成立70年来藏族格言诗翻译分成四个时期,即: (1) 新生时期(1950—1965年);(2) 沉寂时期(1966—1976年);(3) 全面时期(1977—1999年);(4) 深入时期(2000年以后)。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对西藏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六次西藏工作会议,研究西藏发展问题。每次会议都对西藏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推动了西藏各方面工作,为西藏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一次西藏工作会议: 1980年3月14—15日,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战略奋斗目标,确立了中央的援助和特殊政策。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 1984年2—3月,党中央提出发展和繁荣文化艺术,对外开放,对内加强交流。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 1994年7月20—23日,党中央提出,藏族优秀文化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互相吸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 2001年6月25—27日,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的建设资金投入和实行优惠政策的力度,继续加强对口支援。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 2010年1月18—20日,党中央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 2015年8月24—25日,党中央提出要繁荣藏民族文化艺术、加快发展新文化。党中央的几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几个核心词: 团结、富裕、文明、繁荣文化艺术、对内加强交流、弘扬藏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新文化等。
中央对西藏文化建设的支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1951年到1990年四十年间,为发展西藏教育,中央拨专款十多亿元。1985年,国家出资在在内地举办108个西藏班,各有关省市出钱资助。
1984年,党中央在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发展、繁荣西藏文化和艺术,要求西藏文化与各省各民族文化交流。这就是全国各省援藏工作的开端。这一时期,藏学研究也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首先,自1979年起筹办研究机构,1985年8月成立西藏科学院。其次,1986年成立中国藏学中心,此中心设在北京。
目前,党中央更加重视大西南战略,不仅重视我国地处西南的几个省份,还重视与中国接壤的南亚和中亚一些国家。西藏是大西南战略的一个重要桥头堡,确保西藏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先行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西藏的联通作用。因此,对西藏文学和文化进行译介具有战略意义和外交价值。
本文拟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藏族格言诗多语种翻译活动进行梳理,对藏族格言诗翻译史进行阶段划分,对各种译本和译者进行简介。
这里有必要专门介绍一下《萨迦格言》,因为早期人们只重视翻译《萨迦格言》。
《萨迦格言》由萨班·贡嘎坚赞(1182—1251)创作。贡嘎坚赞出生于地处后藏的萨迦王室,自幼接受严格教育,学习释典和经学,曾师从名师,渐成著名学者,成为萨迦第四代祖师,被誉为西藏第一位班智达(pandita),意思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因此,后世译者直接称他为“班智达”,如Sakya Pandita,类似于以学位代替人名,也不用“萨班”,不过读者都懂得书上所署的“班智达”特指萨班·贡嘎坚赞,尽管还有很多人也是班智达。贡嘎坚赞不仅对藏族文化贡献极大,对稳固西藏政权、保卫领土完整、改善民族关系都贡献卓著。正是他带领侄子到凉州参加了凉州会谈(1247),和平地解决了蒙藏关系,确定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辖,把藏族文化带给蒙古族,极大地丰富和影响了蒙古文学、文化、思想,还传播了佛教。
《萨迦格言》是藏族第一部格言诗集,是贡嘎坚赞的代表作,成书于13世纪,以格言诗形式提出如何治学、如何识人、怎样处世、如何待物等一系列主张,强调知识,重视智慧,宣扬正直,教人诚恳,鼓励仁慈,灌输爱民,劝人忍让,号召施舍,坚持利他和不忘精进等思想。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七个字,不完全押韵,属于自由体。原书共九章,由457首组成。这九章对何为学者、何为贤者、何为愚者、何为贤愚间杂、何为恶行、如何正确处世、如何避免不正确处世、如何观察事物、如何观察教法等做了精彩论述。
以形式和内容而论,《萨迦格言》是贡嘎坚赞对印度佛哲龙树(Nagarjuna)(约公元150—250)格言诗的继承和发展。贡嘎坚赞结合藏族文化和社会现象,亲自观察,深入思考,创作了这部能规范人们日常行为、有利于统治者治理社会的、充满哲理的格言诗。在457首格言诗中,约100多首诗(五分之一之多)直接模仿和化用了龙树格言诗的内容。篇幅所限,兹不举例。
对于统治者而言,《萨迦格言》是一部教育并指导人们思想与行动的指南,是一部约束自己行为和为人处世的教科书。所以,它是僧俗皆喜、充满思想与哲理的文学读物。《萨迦格言》对后世格言诗创作是一个榜样。16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都有佳作,它们分别是《格丹格言》《水树格言》和《国王修身论》,与《萨迦格言》一起合称藏族四大格言诗集。还有许多格言诗问世,如《火的格言》《天空格言》《宝贝格言》《蛋的格言》《土的格言》等。《萨迦格言》于1833年被翻译成英语,被选译234节,于1855年正式发表。后又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本文只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藏族格言诗(含《萨迦格言》)的翻译实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藏族格言诗开始被逐渐翻译。在这个初始期,《萨迦格言》被选译,属于探索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保护西藏宗教和文化,中央决定对西藏实行和平解放。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多次敦促,粉碎保守势力的顽抗,争取进步人士,鞭策中间势力,最大程度地保护西藏民生,终于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6月,西藏开始民主改革,农奴翻身做了主人,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力充分解放。1965年,中央批准成立西藏自治区,民族政策充分落实,合法宗教受到保护,爱国热情普遍高涨,祖国西南边疆安全趋于稳定。
党中央重视民族教育问题,建国之初就决定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50年6月开始筹备。在建国之初国家千疮百孔和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民族教育的重视,体现了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在中央领导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51年6月11日正式开学时,中央领导董必武等亲自出席并作讲话。中央民族学院对我国的民族教育起到重大作用,培养了民族学生和民族干部,为边疆建设和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
20世纪中叶,1956年到1957年期间,王尧(1928—2015)对《萨迦格言》进行选译,在报纸(《人民日报》副刊)连载,共选登200余首。后经加工整理,于1958年在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为《西藏萨迦格言选》。
王尧开格言诗汉译领域之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是汉译藏族格言诗的开山之祖。他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毕生从事藏学研究工作,成果丰硕,著述26部,发表论文几百篇,获很多荣誉,深受爱戴。他师从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于道泉,后者为中国对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歌进行汉译和英译的第一人,1949年回国后就向中央建议要尽快培养懂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边疆研究和建设人才。中央认为于道全的建议很重要,听从其建议,抽调各地相关人员,组建藏语培训班。1951年5月,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王尧开始学习藏语并参加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他潜心学习西藏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亲眼目睹,亲自体验,对西藏的认识逐渐加深。他同时配合军队参加宣传工作,帮助藏族同胞了解党的民族政策,争取民心。这样的生活和求学经历使王尧对西藏文学和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因此他立志把藏族的格言诗翻译成汉语,以便在更广大的地区传播。王尧的学习经历和成长经历奠定了他从事藏学研究工作的坚实基础。
1966年至1976年期间,国内无人对藏族格言诗进行翻译,成为沉寂时期。但在此阶段,国外出现了三个译本,其中含两个完整译本。
薄森于1969年出版了他翻译的《萨迦格言》的英译本,书名为ATreasuryofAphoristicJewels(《警句宝库》),这也是他于1965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薄森的翻译是蒙译英和藏译英,457首全部采用散文体直译。薄森的翻译与研究附有较详尽的考证资料,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其蓝本是藏文原文和路易斯·李盖提(Ligeti Lajos,1902—1987)1948年在匈牙利影印的蒙文《萨迦格言》。博森是一位很重要的蒙古语专家,其弟子遍布美国,成为美国东方学研究的主力军。
1973年,前苏联藏学家戴利科娃(Дылыкова В. С.)发表论文《萨迦·班智达箴言录》(Назидательные речения Сакья Пандиты)。在文中,她将37首《萨迦格言》译成俄语。此文收入《苏联中国文学研究(苏联科学院院士N.T. Fedorenko诞辰60周年六十周年纪念文集)》(Изучение китай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в ССР: 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 К60-летию чл.-кор АН СССР Н. Т. федоренко),在莫斯科出版。
1973年,布达佩斯的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李盖提的著作,书名叫《名句宝藏: 索纳木·嘎啦所译萨迦格言》。(索纳木·嘎啦是忽必烈(1215—1294)时期人物,他把藏语《萨迦格言》译成回鹘蒙语)。李盖提这本著作封面上写的是:
TRÉSOR DES SENTENCES
SUBHASITARATNIDHI
DE
SA-SKYA PANDITA
TRADUCTION
DE
SONOM GARA
PAR
LOUIS LIGETI
封面底部写着出版地、出版社和出版年:
早在1948年,李盖提在布达佩斯出版《萨迦格言》影印本。底本是他自1928到1930年间在内蒙古地区考察时从一个王爷府上购买之后赠给匈牙利科学院的那一本书。他在影印本中作序,对文稿来源和价值等内容进行详解,告诉读者此书文字包括藏文和回鹘(Uighur)蒙古文。
李盖提《名句宝藏: 索纳木·嘎啦所译萨迦格言》中所附萨迦格言是1948年版本内容,含457首全部内容。这个译本的前言和介绍是法语写的,也就是说,前言和介绍是这本之所以被称为著作之书的研究部分。正文是1948年影印本内容,即中古回鹘蒙古语或对其进行的转写。正文共457首,正文后是目录和参考文献,最后有个列表,说明这本书是李盖提蒙古学研究文集的第四本。
兹录本书译文之第一节:
1
merged erdem-ün sang bariycid:
sayin üge-tü erdenniš-I quriyayu:
yeke dalai usun-u sang inu boluysan-u tula:
qamuy müred tende cidquyu:(23)LOUIS LIGETI. TRÉSOR DES SENTENCES — SUBHASITARATNIDHI, AKADÉMIAI KIAD, 1973: 25.
李盖提出生于匈牙利,大学时期学习古典语言学、土耳其语言学,后获词源学和突厥学博士学位。在巴黎师从亨利·玛斯皮罗(Henri Maspero, 1883—1945)学习汉语、藏语,又师从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学习蒙古语和蒙古学。他曾于1928年到1930年间到中国考察,学习了东蒙一些部族语言,例如察哈尔语(Chahar)、喀尔沁语(Harchin)、土默特语(Tumet)和达斡尔语(Dagur),收集了许多文献,包括蒙古族、满族、藏族的和汉族的诸多资料。他后来去过阿富汗等地,研究当地语言,学习乌兹别克风俗。1936年成为匈牙利科学院成员,1939年回母校布达佩斯大学工作,在艺术系任教。1940年任内亚(Inner Asia)学系主任,讲授蒙语、藏语、蒙藏文化、内亚史和满族史。他还支持其他东方学教学和研究机构并为他们讲授汉语,培养他们成为汉学家。
正是李盖提首先于1933年对乔玛寄给匈牙利科学院的有关藏族的资料进行了介绍并于1942年编辑资料索引,开启藏学研究。他将乔玛列为重要藏学专家,引导研究方向,启发约瑟夫·特尔杰克(József Térjek)对乔玛进行仔细的分类研究,把藏学研究推向高潮。
李盖提的主要著述颇丰,其成果与其语言和文化研究一致,不一一详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是藏族格言诗外译多语繁荣期,多个译本出现,促进了格言诗的传播,为二十一世纪格言诗翻译多语鼎盛期打下基础,酝酿了氛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藏族格言诗翻译也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包括对某些格言诗的复译。
改革开放之前,藏族格言诗以《萨迦格言》的翻译为主,汉译本只有一个。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央对民族文化的进一步重视,我国涌现出多个格言诗的汉译本,其中包括次旦多吉等翻译的《萨迦格言》、耿予方翻译的《格丹格言》、《水树格言》和《国王修身论》。对于藏族文化在格言诗中的体现,不同译者则选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进行处理。此间,外国译者承担了将《萨迦格言》从译成其他语种的工作。
塔尚·塔尔库(Tarthang Tulku, 1934—2018?)对《萨迦格言》英译的书名为ElegantSayings(《雅言》)(1977)。塔尔库出生于中国西藏东部,后去印度,1969年定居美国。塔尔库的译文有抄袭乔玛译本之嫌,因为所选格言诗数量一样,选目也一样。(24)耿丽娟,李正栓.塔尔库《萨迦格言》漏译原因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5(1): 104.不同的是,塔尔库采用了诗节形式,用词有所变化,但并非韵体译诗,而是自由体译诗。
例如,乔玛译文第1首(《萨迦格言》第7首):
Were you to die the next year, acquire science: though in this life you cannot become wise, in your future birth, it will be a recommendatory precious thing, if taken with you.(25)Alxander Csoma DE Körösi. A Brief Notice of the Subháshita Ratna Nidhi of Saskya Pandita[J]. Journal of the Asiatic Society of Bengal, 1855 (Vol .XXIV): 44.
塔尔库译文:
Acquire knowledge though you may die next year.
Although in this life you may not become wise,
In your future birth, if taken with you,
It will become a precious thing.(26)Tarthang Tulku. Elegant Sayings[M]. Berkeley: Dharma Publishing, 1977: 63.
他以诗译诗,还原了格言诗的形美,并对一些词进行了替换,不知是要逃避抄袭之嫌,还是根据藏文原义纠正了乔玛的译本。
1977年,格奥尔·卡拉摘译9首《萨迦格言》,数量很少。例如: 1. Wenn du einen Feind, der dir geschadet hat, überwinden möchtes, dann überwinde zuerst deinen Zorn.(要想战胜自己的敌人,先要制服自己的嗔怒。)不难看出,卡拉看中《萨迦格言》的伦理价值及其在提高人文修养方面的作用。可惜,他选译得太少。
1984年,匈牙利诗人、翻译家坦多瑞·德兹(Tandori Dezsö, 1938—2019)将李盖提(Ligeti Lajos)的蒙藏双语译本转译成匈牙利版本,由布达佩斯的欧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计152页。
1980年和1981年出版两个汉译本。这两个版本出现在全国第一次西藏工作会议(1980)前后,意义非凡。
198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次旦多吉等人汉译的《萨迦格言》第一版。翻译小组由两位藏族学者和四位汉族学者组成,他们是: 次旦多吉、王之敬、丁有希、贾湘云、廖东凡和平措朗杰。(27)萨班·贡嘎坚赞. 萨迦格言[M].次旦多吉等,译.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3.编者前言部分对《萨迦格言》进行简介,之后是目录,正文部分没有序号。
1981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王尧翻译的《萨迦格言(藏汉文版)》。这是457首完整版。译者前言对九世纪中叶西藏形势进行简介,对佛教发展及流派进行介绍,对《萨迦格言》特点进行分析。之后是正文目录,分汉语和藏语,是先后顺序。此本注释不多。
1986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耿予方(1929—?)汉译的《格丹格言》和《水树格言》完整汉译本。此书出版于全国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1984)之后。
耿予方先后在华东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就读,是藏学专家和翻译家,著述颇丰,为藏族民间文学的整理做出巨大贡献。
1. 《格丹格言》汉译
“格丹”意为“具善”。《格丹格言》即教人正确行事、做智者不做愚者的警世良言。《格丹格言》诞生于16世纪中叶,由著名高僧班钦·索南扎巴(1478—1554)创作。共125首。每首由四行组成,每行有七字。前两行表达作者思想,后两行打比方,一般借助寓言故事和典故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表达力强,语言形象,平易近人,给人深刻印象。《格丹格言》以智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中佛学思想的宣传、对智者的称赞和对愚者的批判。
2. 《水树格言》汉译
《水树格言》的作者是孔唐·丹白准美(1762—1823)。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水”的格言和“树”的格言,分别包含139首和100首。作者通过以水和树作比喻来讲人生道理,比喻人生百态,寓意深刻,思想深邃,特色鲜明。丹白准美即第三世贡唐仓活佛。他博学、多才,以佛教哲理教导人们如何处世,表达他对世间百事的见解和劝喻,揭露社会腐败与黑暗,表达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剖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生各种问题,号召人们以德树人,做有品质、有教养、有修养的人。
《格丹格言》和《水树格言》汉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中央精神完全吻合,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并使汉语读者充分认识到藏族格言诗里智慧和哲理,对宣传西藏文化和抑制不和谐声音、稳定西藏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米庞嘉措(1846—1912)所著的《国王修身论》藏语本第一次出版是1983年12月,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国王修身论》只有一个汉译本,由耿予方翻译,于1987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时间是第二次全国西藏工作会议(1984)之后。1980年第一次全国西藏工作会议,1983年出版《国王修身论》藏语本,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1987年出版汉语本。此中显然可见党的西藏政策对藏族格言诗翻译工作有重要影响。藏族格言诗翻译工作也是对党的西藏政策的积极响应。
《国王修身论》是应邀而写的。在东藏的德格王国,两个王子争夺王位。江白仁钦(Jampal Rinchen)在与其兄争夺王位的过程中思考一个大问题,即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国王。他请教米庞嘉措,米庞嘉措乃著此书。(28)Sakya Pandita. Ordinary Wisdom: Sakya Pandita’s Treasury of Good Advice[M]. John T. Davenport, tran.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00: 12.该书是米庞嘉措以其生活经历以及对人生和治理国家的思考为基础而撰写的,阐述了他对各种问题的见解,集中阐述统治阶级该如何修身治国,给王子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如何与官员交往,如何管理财税,如何治理乡村和城镇等,对统治者如何用权、权为谁用、如何应付危机等基本问题提出中肯建议。这些理念有超时代性,有现代意义,今天依然实用,仍有借鉴价值。
《国王修身论》具有不朽的文学、史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全书共21章,包括1102节,近6000行,是藏族格言诗中的长篇巨著。其内容广大渊博,语言质朴浑厚,涉及统治阶级的道德规范、施政方针、待人接物、处事原则、用人之道、是非标准、修身之法等。作为一部文学、管理学和社会学著作,它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深邃的哲理和智慧,还反映出藏族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特征、生活状态、伦理价值和历史风貌。
米庞嘉措(亦称久·米庞嘉措、大米庞、米庞嘉措、米旁·朗杰嘉措、米庞·降央嘉措、居米旁·降央南杰嘉措)是清代藏族学者、诗人、宁玛派大师。他出生于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他聪颖好学,六岁起博闻强记,十二岁开始出家,在宁玛派莫霍尔寺修习,十八岁起到藏区各地游学。他善于学习,凡是高僧学者,不论门派,他都虚心请教,还曾师从绛央·钦则旺波(1820—1892)。因此,他学识渊博,精通显密与五明,获“班智达”称号。他著书立说,宣扬学佛心得,熟谙佛学,精通工艺、医药和星象、历算、逻辑、声学、文学等。他才识过人,待民和蔼,常与民住,帮穷济贫,医术高超,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乐善好施,颇受民众尊重和敬仰。1912年4月29日,他在嘎莫达仓寺安然圆寂。他一生宣扬佛法,心系苍生,刻苦治学,赢得后人无限敬仰。
根据李正栓和赵春龙对其他格言诗的汉译进行的搜索,发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火喻格言》《铁喻格言》《宝喻格言》各出现一本汉语选译本。
1984年10月,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李午阳、王世镇、郑肇中翻译的《藏族物喻格言选》(藏汉文对照本),该译本选译了《木喻格言》58首、《水喻格言》66首、《火喻格言》10首、《铁喻格言》12首和《宝喻格言》16首。
根据高山搜索,1997年日本出版了《萨迦格言》日译本,由正木晃翻译,书名为《智慧的语言——萨迦班智达的教诲》。
二十一世纪初是多部藏族格言诗多语种翻译鼎盛期。随着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和各国各族人民交往日益频繁,藏学发展很快,藏族格言诗的翻译进入鼎盛期。突出表现有三个方面: 译语语种继续增加,格言品种逐渐增加,各种译本不断重印。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转交之际,美国人约翰·T·达文波特(John T. Davenport, 1945?— )把《萨迦格言》全部译成英语,书名为OrdinaryWisdom:SakyaPandita’sTreasuryofGoodAdvice,汉译为《普通智慧: 萨迦·班智达劝善宝库》。他插入了对格言诗的解释性评注。这种评论性深度翻译在西方较受欢迎。此书于2000年由智慧出版社(WISDOM PUBLICATIONS)出版。达文波特是一位水资源专家,曾在亚洲工作过,现居俄勒冈州。他在亚洲工作期间接触到《萨迦格言》,被其中深邃的文化所吸引并决定将其译成英语。
实际上,本书是由三人合译的。另外两人是萨莉(Sallie D. Davenport)和(洛桑·松顿(Losang Thonden)。洛桑的母语是藏语,英语水平也不错。北塔推测他们的合作方式是洛桑口头释义,达文波特翻译,萨莉加工。(29)北塔.间接忠实: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的一颗硕果[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64.该书译者自己写了译者前言、导言,对《萨迦格言》以往翻译情况作一简介,还简单介绍了《萨迦格言》对印度格言的继承和对后世格言诗的影响。达文波特把他的读者群锁定为英语世界的普通读者,对神话、典故有详尽的注释,是一种研究型深度翻译。达文波特认为薄森作品不流行是因为缺乏注释,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对格言诗中出现的典故进行注释。有时注释很长。其注释具有说文解字之功能,更有通过故事性注释对读者进行说教的作用,因此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达文波特在翻译时使用了诗体,以保持对原诗形式的忠实,但他用了自由体,不追求押韵。在词序安排时尽量与原文一致。在翻译专有名词时他的原则是方便朗读,有时用梵文,有时用藏文,有时用英语中对应词,有时按意思转化,比较灵活。
李正栓和赵春龙撰文分析过他的译本特色并得出以下结论:“达译本是首个体例完整、内容全面的诗体全译本,其独特的译本特征为藏族格言诗的翻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译本中出现的不足也成为后来译者的参考。达文波特以自由体译诗,没有采用原诗的形式和韵律,但保留了诗歌的韵味;丰富的宗教术语和大量祈使句式的运用,添加了译本的宗教和地域色彩,强化了道德说教意味;详尽的注释阻碍了读者的阅读流畅,但在一定程度上向英语世界的读者传递了藏族格言诗文化,为外域读者打开了了解西藏文化的一扇窗。总之,达译本对于推动汉藏文化在西方的传播。”(30)李正栓,赵春龙.达文波特英译《萨迦格言》特色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6): 85-86.
2000年,中国台湾学者萧金松出版了蒙藏专题研究丛书之《藏族格言诗水木火风四论译著》。该书收《水论格言》共139首,《木论格言》共106首,《火论格言》共70首,《风论格言》共65首。这些格言均为七言体。萧金松的汉译是四言体。采用藏文、汉译、罗马对音、词语解释、白话释文、附注并列方式。具体形式是: 藏语和汉语排在左栏。对音和词语解释排在右栏。下面是字对字直译,然后是这一节诗的释文,用单栏排版,再下面附注,也用单栏排版。
2001年,俄罗斯学者图马诺瓦(Туманова О.Т)出版专著《西藏宗教及其教育意义》(Тибетская йога и тайные учения),由莫斯科公平新闻出版社(М.: ФАИР-ПРЕСС)出版发行。图马诺瓦在其专著第四章《复兴与智者》(НОВОЕ ВОЗРОЖДЕНИЕ И УЧИТЕЛИ МУДРОСТИ)中将部分《萨迦格言》译为俄文。
2002年8月,日本东京株式会社岩波书店(いわなみしょてん,Iwanami Shoten)出版了日裔法籍学者今枝由郎(Yoshiro Imacda, 1947— )翻译的日语版《萨迦格言》。株式会社岩波书店成立于1913年,创始人是岩波茂雄,前身为岩波书店,在东京神田神保町,1949年改组成株式会社。今枝由郎对《萨迦格言》的日译分别以美国译者詹姆斯·薄森(James E. Bosson)翻译的ATreasuryofAphoristicJewels(《警句格言宝库》)(1969)和西藏佛教文化协会《萨迦格言》文求堂(1994)为底本。
今枝由郎生于爱知县,1966年考入京都大谷大学,学习文学,1969年毕业,然后赴法国。1970年10月至1972年9月期间,他在法兰西学院任助教,1972年先后求学于法兰西学院、高等实验学院和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1972年10月到1973年9月期间,到藏族人中生活和体验,学习藏语和西藏文化。1974年,在东洋文库任职,出任日佛会馆秘书,后到东京外国语大学任教,讲授藏语。1974年毕业于大谷大学到法国国立科研中心工作。1979年毕业于高等实验学院(西藏历史和语言)。1981年赴不丹,任不丹国家图书馆顾问。1981年,获东方语言和文明铜质奖章。1987年,获巴黎第七大学的博士学位。
今枝由郎与人合作撰写并出版了敦煌藏文文书选和西藏艺术研究等著作。他个人还有许多藏学和藏学有关的论著。除宗教、历史和社会学之类的著述外,他还出版了《达赖喇嘛六世 恋爱彷徨诗集》(2007)。他还与人合作编辑出版了《西藏研究目录》这一巨著,含11822条,成为藏学研究必备书。
2004年,俄罗斯作家、翻译家瓦西里耶娃(А.К. Васильева)在其论文《箴言宝库》之《佛法篇》(“Глава о Дхарме” из “Драгоценной сокровищницы превосходных речений”)的第四章中将《萨迦格言》的第九章《佛法思辨》译成俄文,发表在题为《印度与西藏: 文本与译文(翻译)》((и перевод) из сборника “Индия -Тибет: текст и вокруг текста”)的论文集上。
2009年4月,中国藏学出版社推出了《萨迦格言》的又一个汉译本。这个版本还增加了英译,成为三语读本,由仁增才让和才公太翻译,英语用的是达文波特的译本。在国内出版的《萨迦格言》中增加了英语,说明了译者和出版者具有国际意识,有意将《萨迦格言》从国内推向英语世界。本书书名分三行,第一行是藏语,第二行是汉语,第三行是英语,写的是: Trilingual Sakya Legshad。目录与正文均是藏英汉。
2010年,班典顿玉、杨曙光的汉译本《萨迦格言》(藏汉双语)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9月,此书出版第2版,2013年6月第2次印刷。此书配有一些插图。正文中每首诗有阿拉伯数字序号,序号后两行汉语,下边是两行藏语,单栏排版。书的最后一页是跋。译者班典顿玉,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佛学专业,从事释读工作,担任萨迦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和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杨曙光时任北京白塔寺管理处副主任。
2012年,王尧汉译的《萨迦格言》再次出版,更名为《萨迦格言: 西藏贵族世代诵读的智慧珍宝》(汉藏双语本),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前一部分是汉语,后一部分是藏语。
这次出版时在封面上加上副标题“西藏贵族世代诵读的智慧珍宝”,编者前言和译者前言均未提及这个副标题由谁添加,也未解释添加副标题的原因。封面底部还有一些宣传性文字,例如“雪域三大文书之萨迦班智达经典传世之作”“与仓央嘉措并称西藏诗坛奇葩”和“当代藏学泰斗王尧心血译作”。
2012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名为TheWaterandWoodShastras,译成汉语为《水木圣典》。根据分析,这本书的母本是《水树格言》。译者是叶什·科德拉普(Yeshe Khedrup)和威尔逊·赫里(Wilson Hurley),前者是藏族学者,后者是美国学者。出版商是Karuna Publications(US)。Karuna,音译为“卡鲁纳”,意思是“慈悲”或“慈心”。出版时间是2012年11月16日。此书尚无评论。
李正栓和他的团队把《萨迦格言》《格丹格言》和《水树格言》从汉语翻译成英语,出版一个合订本,书名叫《藏族格言诗英译》,于2013年由国家一级出版社长春出版社出版。(31)李正栓.藏族格言诗英译[M].长春: 长春出版社,2013: 19-20.此书封面是汉英藏三种文字。内附出版说明、王宏印教授作的序一、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阿莱里·哈维作的序二和李正栓自序。正文是汉英双栏排版,封底是汪榕培教授、王宏印教授和黄国文教授简评。其中,《格丹格言》是国内外第一次英译本。《水树格言》是世界上第二个英译本,与美国Karuna Publications出版的叶什·科德拉普和威尔逊·赫里英译本仅差几个月,是国内第一个英译本。
李正栓和刘姣把《国王修身论》译成英语,于2017年7月由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在尼泊尔出版。英汉藏三语对照的形式扩大了读者群体,不仅包括全世界的藏族同胞和汉语读者,还包括全世界的英语读者。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是藏区第一家文化出版行业“走出去”的公司,是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创办的,致力于把我国特别是西藏优秀文化和图书资源输出到尼泊尔,向全世界发行,积极推动西藏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是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动。
李正栓和李圣轩英译的《水树格言》(英汉藏)三语本于2017年11月由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在尼泊尔出版。该译本以耿予方的《格丹格言、水树格言》汉译本为蓝本。与《国王修身论》一样,英汉藏三语本极大地扩大了读者群体。
李正栓等人所译的《图说萨迦格言》(英汉藏)三语本于2018年10月由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在尼泊尔出版。排版顺序是: 英文、汉语、藏语。为节省版面,汉语原来四行变成两行。书中配有许多插图。
2019年9月,李正栓和韶华英译的《格丹格言》将在尼泊尔和中国同时出版。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萨迦格言》汉译和西方曾经出版的几个译本又被重印,说明藏族格言诗的魅力依然不减。有的具体信息因前边已经描述,此处只列出版机构和时间。2010年,美国凯辛格出版社再次印刷富可士法译本。2011年,匈牙利fapadoskonyv.hu出版社再次出版德兹《萨迦格言》匈牙利语译本。2012年,班典顿玉的《萨迦格言》(藏汉双语)重印。2012年,王尧汉译《萨迦格言》重印,更名为《萨迦格言: 西藏贵族世代诵读的智慧珍宝》。2013年,珍珠域将富可士《萨迦格言》法译本制作成电子版。2014年,法国阿谢特图书出版社重印富可士《萨迦格言》法译本。2017年,劳特利奇出版社重印薄森《萨迦格言》英译本。
由于各种原因,丹贝卓美所著的《水喻格言》、罗桑金巴所著的《风喻格言》、南杰索巴所著的《土喻格言》、诺奇堪布阿旺朋措所著的《铁喻格言》尚未进行研究和英译。
目前,国内国外尚无人系统地撰写藏族格言诗的翻译史,我们首次尝试把藏族格言诗翻译现象串起来。对于如藏族格言诗这类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其数十个译本的产生均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厘清其翻译背景会给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还可以此为先导,开展藏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文学作品的横向比较研究以及纵向深入研究。对各部格言诗的翻译史进行考察有助于系统把握各部格言诗的翻译特色和面貌,还可以对进一步的翻译和研究提供一个系统的指导和建议。应当注意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对藏族格言诗的翻译出版或重印正处在一个鼎盛时期,中国译者也要抓住时机进行翻译并与外国学者合作,以确保藏族格言诗被正确地传播出去,走进世界读者心中,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