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磊
【摘要】目前,小学音乐课程已经加入了音乐鉴赏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听觉感受音乐的表现,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认为课堂比较严肃,教师也为了掌控班级纪律变得比较严肃,让学生放不开使用体态律动。为此,笔者近几年一直在探究体态律动,发挥体态律动的优点,让学生“兴”起来;不同环节渗透体态律动,让学生“动”起来;不同领域渗透体态律动,让学生“演”起来。探究音乐节奏感及情绪表达,体态律动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让学生能够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兴趣;训练;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学主要用声和心两个方面来训练学生,在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音乐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耳朵来感受音乐,还应该学会用肢体和心灵去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而如今小学音乐课程已经加入了音乐鉴赏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听觉感受音乐的表现,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认为课堂比较严肃,教师也为了掌控班级纪律变得比较严肃,让学生放不开使用体态律动。为此笔者不得不为体态律动正名。体态律动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让学生能够动静结合,通过体态律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学会音乐鉴赏,还能更好地理解、创造音乐,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发挥体态律动的优点,让学生“兴”起来
体态律动有许多优点,对于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成长进步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一)激发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于音乐产生兴趣,就可以高效地学会和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只要在课堂上不要一直乖乖坐好就是最好的课堂了。而体态律动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机会离开板凳,一旦让孩子动起来,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教师若是引导得当的话,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音乐课保持迫切,就会乖乖地听教师讲课,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音乐知识。
(二)提高学生思维和想象力
当学生使用肢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就是学生最想被关注、最想表现的时候。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刻板成了教育体系的标签,但是体态律动却能够打破这个标签。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肢体律动去表达自己的理解,表演自己想要表演的东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调动自己与生俱来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加深对歌曲和节奏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建立音乐节奏感及情绪表达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音乐节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如打拍子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最近,很多音樂节目都在强调情感表达,这就说明一首歌好不好在于演唱者是否在其中投入了感情。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在小学的时候紧抓学生的情绪表达,如在播放欢快的音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表演快乐;在播放悲伤音乐的时候让学生表现出伤感的情绪。
二、不同环节渗透体态律动,让学生“动”起来
在体态律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找到自我,避免单纯的动作模仿,这种对于音乐体验和表达的方式更能帮助学生鉴赏音乐养成自己音乐品鉴风格。
(一)导入环节跳起来
小学音乐因为课程的特殊性,每周的排课次数都比较少,如果教师一来就直接说正题,虽然非常节省时间,但是却有很多学生难以进入状态,不利于接下来的课程导入。因此,笔者会在课前导入的环节设计律动,让学生热身动起来。一般导入的背景音乐会使用该节课所要欣赏或者演唱的乐曲。教师结合乐曲的情感或风格设计律动,让学生自发地走进音乐。如在上“跳吧!跳吧!”的时候,就会先放这首歌让学生全体起立跟随音乐一起跳起来,学生经过这样的热身不仅熟悉了一遍歌曲,还点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为后面的演唱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节奏训练扭起来
律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直觉本能及音乐的表达能力。对于没有系统学习乐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四四拍,四六拍是比较难的。这个时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进行实践,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感受这些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如在“我们的田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表演游戏的形式来进行,首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田野里面有什么?”让学生对于歌曲有一定的兴趣,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做出表演,如有学生说田野里面有老鼠,就让学生表演老鼠,根据节奏来模仿。当节奏变快,老鼠的动作变快,节奏变慢,模仿动作变慢。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不仅熟悉歌舞还给予学生模仿的舞台,将枯燥的节奏训练变得更加有趣,进一步唤醒了学生的乐感。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这自由的氛围中了解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普通的音乐课变成一个展示自我的表演舞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三)音准训练动起来
在音乐课堂中最让教师抓狂了训练除了节奏就是音准。训练学生音准一般都比较枯燥,并且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唱的do在哪。为此,达尔克罗兹提出这样的原理,就是运用身体的位置感受音的高低。因此,在讲解音的高低的时候,笔者会让学生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理解音准。如do是摸脚,re是摸小腿,mi是摸膝盖,fa是摸大腿,Sol是插腰,la是抱胸,si是摸头,do就是双手高举。教师按下一个音,让学生来做动作同时发出音来。经过几场训练,学生不仅更加了解音高,而且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动作,不仅加强了听音的训练,还巩固了音准和气息的运用方式。
三、不同领域渗透体态律动,让学生“演”起来
体态律动的重要性在此就不再赘述,但是教师需要记得体态律动虽然十分有用,但是在不同的课堂、不同的领域都应该有不用的运用方式,因此,笔者就音乐课堂经常出现的欣赏课和歌唱课为大家展开。
(一)欣赏课程
大多数的音乐鉴赏课程学生都会选择安静地坐在位置上,轻轻摇晃脑袋表示自己确实在欣赏。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且不论学生是否能够安静地坐着欣赏四十分钟,就学生的欣赏水平就需要教师引导了。安静地坐着可能会让学生神游太虚,还不如让学生动起来。以欣赏“马刀舞”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一起围着课桌,根据音乐旋律一起舞动,将舞动最夸张和最不夸张的学生分别点名,询问学生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夸张或者无动于衷。通过这样的欣赏课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歌唱表演
歌唱表演是音乐最直观的形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最难的部分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歌曲,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歌词编舞让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记忆带动脑子记忆,帮助学生更流畅地唱完整首歌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如何将歌曲更好地演示出来,而将歌曲演示出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肢体带动,教师可以设计体态律动让学生更好地抒发内心情感,如“我们的田野”唱到稻田就可以手向外伸展,如唱到“平静的湖中”,就可以眺望一下,显示湖比较远。教师设计这些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抒发情感,提高学生对于歌曲的兴趣,加强对歌曲的记忆感。
四、总结
教师在开展体态律动的时候要记得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教育活动。当学生把音乐渗透到自己的生活各个角落时,学生更能自然地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体态律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乐感,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和反应力,反哺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夏一榕.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分析[J].黄河之声,2018(2).
[2]朱峰.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4).